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问题设计策略

2016-10-20马艳林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合作探究

马艳林

摘 要:为配合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就要讲究策略,要新颖、难度适宜、注重探究效果的时效性,为此进行了很多探索。

关键词:合作探究;多元智能理论;问题设计策略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今天推崇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有此特点,探究的载体就是“导学案”中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区分的只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如何才能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探究的问题呢?笔者就以郑振铎的《猫》的导学案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新颖,切合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新颖,切合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猫》是郑振铎的佳作,传达出同情弱小,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与现在的学生距离较远,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思想成了重点与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一堂新奇的《芙蓉鸟被害案》: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23刑事案]

(一)案发现场情况: ________

(二)犯罪嫌疑人: ________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________

1.案发前的表现: 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 ________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________

(五)你的结论: ________

学生的好奇心被勾起,迅速在文中寻找蛛丝马迹,很快就完成了卷宗填写,主审官小组首先选出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侦查结果:

(一)案发现场情况: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发前的表现: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鸟的腿了。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你的结论:冤案

本来平平常常的一堂课从开始就热情洋溢,兴趣盎然。小组内首先分工各自寻找证据,然后书记员负责收集大家的记录,然后进行甄别筛选,最后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审判过程更是高潮迭起。

二、探究问题的设计要难度适宜,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的问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能力”的原则。探究的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情,兼顾每个学生,否则一堂课只有固定的几个学生在表现,就会失去

意义。

在《猫》这一课中,第一阶段审理结束后,我顺势设计了一个环节——犯罪嫌疑人辩诉,“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它这一声“咪呜”,想为自己辩护什么?”(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个题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为这只小丑猫进行辩诉,每个人都积极发言。最简单的只有一句话“冤枉啊,我没有吃鸟”,稍微复杂的就说到了“主人,你不能以貌取人,虽然我相貌丑陋,性格怪僻,但我从不伤人”。还有人谴责“主人你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张婶和你妻子的话也只是自己的猜测,就凭她们的两句话你就断定我是罪犯,太武断了”,各种奇思妙想充斥课堂。

三、探究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注重探究结果的实效性

探究问题的价值就在于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幫助,或者直接可以完成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注重探究结果的实效性。在授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特意设计了题目“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用同样的方式解决吗?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大家利用这个题目剖析作者,认识郑振铎的思想境界,通过写小猫来写世间的弱者,引出大家对弱者的同情的教学重点。于是,我分别设计了一个客观题和主观题检测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效果,题目如下: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

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暴怒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2.对文中的“我”、猫、妻子、周家丫头、张婶,你想说点什么,请用下列句式尽情发挥:

“(对于)________,我想对你说 ________”

这两个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大家的语言表述能力。

《诗经》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是主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中心,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为着力点。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成为真正的“人”,并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沈上燕.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合作探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