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6-10-20郑冬梅
郑冬梅
摘 要:什么样的哲学课堂才能称之为优质的哲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同时让学生对抽象的哲学概念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就能称之为优质的哲学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将对此进行讨论。
关键词:哲学教学;哲学课堂;学习方法
哲学相对于其他应用性强的学科来说,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原因在于哲学的概念抽象难懂,尤其对于初步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尽管对哲学充满好奇,但由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足,导致对概念无法真正理解,时间一长,学生对于哲学产生厌学、甚至恐惧的心理。所以要提高哲学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一、哲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哲学教学在教学模式、授课内容、考核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使学生丧失对哲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1.教学内容传统,无创新
目前,我国哲学教材大多采用“概念+原理”的模式,例如教材中对于马哲中三大规律的介绍并没有加入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导致哲学成为一门封闭式的学科,造成学生误以为哲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接触极少的学科,提不起兴趣。
2.教学方法保守
大部分哲学教师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机械记笔记和听课,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机会。尽管经过“实践教学法”“拓展教学法”等创新教学的创新,但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主动学习哲学的动机和兴趣。
3.考核标准不合理
目前,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的哲学课考核依然以单选、多选、填空、分析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只需将背诵的原理与题目一一对应即可,题目本身没有给学生预留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忽视哲学应用性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对哲学的学习沦为死记硬背原理。
二、提高学生对哲学兴趣的策略
1.用趣味性强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概念
抽象的哲学概念无法靠简单的背诵来掌握,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性强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比如,在讲授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重点时,就可以讲述古代的“白马非马”的故事,讲完之后,不忙着分析,可以再讲个幽默笑话:“黑马向白马求婚,说:如果咱俩结婚,一定能生出一个黑白相间的什么活也不用干的斑马。”在学生兴趣被提起来后,紧接著提问:“白马是马吗?”由此展开对个性与共性的阐述,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轻松的小故事,更快更容易地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而且还可以逐步吸引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分析中,使学生慢慢改变学哲学难的认识,从而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点与实际相联系,打造生活性哲学课堂
研究发现,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哲学知识点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归纳、总结、分析哲学知识点。例如,在教学“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时,播放10分钟视频呈现我国的探月进程,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来分析讨论,从而真正领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时,可以这样导入。电视剧《武林外传》热播以来,男女老少都爱看,影响面很广。播放视频《武林外传》第29回“吕圣人智斗姬无命”中那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共3分钟的视频。学生看完了很兴奋,教师借机分析:为什么一个书生能把一个武林高手说死,用的是哲学思维,靠的是知识力量。视频中的经典名句“谁杀死了我”“我杀死了我”,用到的哲学思维是人的个体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学生一听,太有意思了,从而很想了解哲学这门学科。哲学到底是什么?把学生引进来,让他们在兴趣中自己找答案。
三、提供学生辩论机会,提升学生的思辨性
激烈的辩论和交流往往能加深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学生能够在辩论中发散思维,运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记知识”到“用知识”阶段的晋升。所以,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任务和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哲学辩论课堂,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主学习哲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对于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教师应优化哲学课堂,用寓言、故事等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原理和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帮助学生打开对哲学的兴趣之门,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学习,并运用哲学中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师在重视学生兴趣培养时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过分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缺少基本的哲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严敏.如何激发大学生听课的兴趣[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250-251.
[2]陈豪,王宏伟.浅析哲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2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