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2016-10-20曹华杰

商情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公用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还是生均教育经费、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都有了较大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重视教育的资金供给和软环境建设,积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在教育支出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教育支出按照何种比例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分配是宏观教育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反映了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其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各级教育的发展及其结构的合理。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绝对规模上来看,总量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3057亿元增长到2011年18586亿元,十年间翻了六倍。但就相对规模来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总量比重的上升幅度依旧缓慢,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直到2012年才达到1993年提出的教育支出占GDP比重4%的目标。《国际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直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二)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

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按在校生平均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计算方法是:以小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l,分别计算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倍数。这一指标体现生均教育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关系,在体现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间分配的合理性方面相对准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生均財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由于财政教育支出中基建费支出的不连续性和无规律性会对生均支出造成影响,以下我们是剔除基建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口径来分析。

如上表所示,2000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支出分别为490.88元、781.87元和6027.23元,三者之比是1:1.59:12.29,即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12.29倍,差距很大。到2011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分别增长到4965.66元、6370.01元、13735.09元,三者之比是1:1.28:2.77,各级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明显缩小,尤其是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下降较快,由2000年的12.29倍下降到2.77倍。其主要原因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更加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这期间,国家大大增强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力度。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同时在校生增长也很快,再加上普通实行征收学费的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政策,使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相对下降,导致其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低于基础教育阶段。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状况

在这里分析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将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进行:首先分析总体的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其次分别分析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的使用结构。使用的指标是公用经费支出和个人经费支出分别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

如图所示,近10年来,我国公用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由2001年的17.22%上升到2011年的35.81%。目前,我国公用经费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相应的,人员经费支出占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在波动方向上与公用经费支出正好相反。如图所示,近10年来,我国人员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由2001年的77.41%下降到2011年的61.08%。

综合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公用经费支出挤占人员经费支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都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而用于教职工工资、福利等支出并不多。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6%-21%,并且在2012 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 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二)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偏高,初等教育占的比重偏低。根据我国的人均GDP来看,21世纪初我国是低收入国家,与人均GNP20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来比,我国初等教育支出比例在本世纪初一直偏低,而高等教育支出比例一直偏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对急需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支出仍显不足,政府过度偏重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三级教育支出比例失衡。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内部使用结构不合理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我国教育事业费支出内部分配中,人员经费支出比重太大,公用经费支出比重过低。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01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是77.4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是17.22%,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2011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达61.08%,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在35.8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明显提高,这说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中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有所增加。

(四)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各个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远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三、完善财政教育支出的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就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一国的教育水平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还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财政教育支出的目标,从而确保改目标能够完成,可将其作为政府及官员考核指标。

(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首先确保义务教育支出,应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三)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发挥宏观调控手段,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保证财政教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不挪作它用。从而,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四)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在非义务教育领域,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对民间资本的监管,严格审查资金规模、辦学资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收费管理等,防止教育产业化倾向及高收费、乱收费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权益。

作者简介:

曹华杰,会计师,现就职于湖南理工学院计财处,湖南大学经贸学院2012级在职研究生。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公用比重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探究
河南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览表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