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者普密蓬
2016-10-20赵灵敏
他成了泰国政治的仲裁者和稳定器,在关键时刻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和流血,这对王室和泰国都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普密蓬的这种能力是高度个人化的,是他个人一系列难能可贵素质的结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赵灵敏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终年88岁。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凭一己之力,扭转了泰国王室日益衰微的地位,实现了君主立宪政体下王权的最大化,尽管泰国早在1932年就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在宪制上没有多少实权,在现实层面,普密蓬却能一直扮演着国家政治纷争最终调停人和仲裁者的角色,多少军方首领匍匐在他的脚下聆听教诲,甘愿接受被罢黜的命运。前总理他信在2006年的政治危机中曾说过一句话,“没有人能够让我下台,但是只要国王说一句话,我将立即辞职”。
他勤政爱民,人民也对他回报以尊敬和膜拜。在他去世后,泰国举国哀痛,黑色白色素服和国王肖像都出现了脱销的情况,不少民众因悲伤过度造成身体不适甚至晕厥,人们昼夜在王宫外排队以便早点入内表达哀思,各派政治领袖都表达了对国王的哀悼之意。在君主制日益衰微、其他国家的王室为维持生存苦苦挣扎的今天,普密蓬却能逆流而上,长享人民的爱戴,让各派政治力量服服帖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现代政治传奇。
原本只是傀儡
普密蓬所属的泰国王室自1782年起统治泰国,称为“却克里王朝”, 普密蓬是第九任君主,正式的称呼是“拉玛九世”。却克里王朝的初代国王拉玛一世应该说得国不正,他是18世纪泰国华裔国王郑信的部将。郑信结束了泰国国内的分裂,并从缅甸统治下恢复国家,在泰国历史上评价很高。拉玛一世通过政变推翻、杀死了郑信,向当时的宗主国清朝皇帝乾隆上表冒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被封为暹罗国王。从此以后,却克里王朝的历代国王都有中文名,普密蓬也叫郑固。
两百多年来,却克里王朝不乏奋发有为的君主,特别是19世纪中后期在位的拉玛五世国王朱拉隆功,对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废除过时的体制,提升国力;对外和蜂拥而至的列强周旋,成功保住了泰国的独立地位,使其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拉玛五世因此被尊称为“朱拉隆功大帝”,被公认是现代泰国的缔造者和泰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尽管如此,泰国的君主制在1930年代还是遭遇到了重大危机,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泰国(当时称暹罗,1939年改称泰国)深受其害,生产萎缩,国库空虚,国王不得不对军队实行裁员减薪,引发军方不满。1932年6月24日,军方发动政变,给身在华欣夏宫的拉玛七世国王两个选择:把权力交给议会继续做国王或者立即退位,拉玛七世无奈接受了前者,并做了著名的答复:为了使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的过程能够尽可能柔和地进行,我同意成为一个傀儡。泰国就此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进入了君主立宪时代。
拉玛七世后来逊位,大臣们选择了他的堂弟、也就是普密蓬的哥哥阿南塔·玛希敦继位,称为拉玛八世。1946年6月9日,21岁的拉玛八世突然在王宫遭枪击身亡,官方的解释是擦枪走火,但真实原因至今成谜,人们普遍认为和当时泰国政坛纷繁复杂的争斗有关。
19岁的普密蓬就是在这样复杂危险的情况下被推到前台的,在继位之初,他似乎安于做一个乖巧的傀儡和虚君,任由军方摆布。但从1957年的政变开始,普密蓬抓住机会,开始向政坛的中心靠拢,在他任内,他经历过35任总理、50届内阁和19次军事政变,声望与日俱增,最终不但摆脱了军方傀儡的命运,更成为凌驾于军方之上、摆布军方于股掌的仲裁者。这种惊人逆袭的实现,有赖于普密蓬卓越的个人素养和政治手腕,也离不开特定政治环境的需要。
泰国需要仲裁者
自1932年以来,泰国军方多次发动政变,军人虽然彪悍,但泰国毕竟在形式上是民主制国家,军政府的受认可度并不强,加上军方内部派系林立,激烈的争权夺利从来没有停止过;军政府执政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后,总归要还政于民,民选总理上台后,要巩固权力,又担心会再次发生军事政变。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无论是军方还是民选领导人,都没有安全感,都面临着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在彼此争执不下的时候,也需要一位超然的仲裁者。在这种情况下,已执政百余年的王室,就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
普密蓬在位之初,正值銮披汶·颂堪领导的军政府时期,颂堪是政坛元老,沙立·他那叻元帅是后起之秀,双方争夺军队的领导权,争执不下之际,双方都向国王这个第三势力靠拢,沙立指责颂堪对国王不敬,颂堪求助于国王,普密蓬选择站在沙立一边,颂堪最终下台,时为1957年9月16日。沙立上台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营造国家团结的形象,提倡“泰国式民主主义就是以国王为元首的民主主义”,一度从朱拉隆功国王时期就被禁止的在国王接见时匍匐的礼仪被恢复,泰国人在国王面前需要卑微地俯身在地,甚至下跪,自称“他脚下的尘埃”,还有一系列君主专制时期的礼仪也被恢复,国王的肖像出现在国家的各个角落,在家庭和企业里悬挂国王的照片和肖像画成为理所当然。
就这样,沙立利用普密蓬建立自己的公信力,普密蓬则借此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此后,泰国政局动荡,政变频繁,无论是民选还是政变上台的总理,由于自身权威不足,都需要国王的加持来提高受认可度,因此不断强化对国王的崇拜,这使得普密蓬的地位不断提升,最终成了一个神一般的存在。1987年,他获得了“大帝”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可以比肩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国会还通过了苛刻的《欺君法》,禁止亵渎王室,诽谤、侮辱、威胁国王、王后或王储都是犯罪。这一法律解释得很宽泛,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因该触犯该法入狱,刑期最高可达15年。
政治上的现实需要抬高了国王的地位,普密蓬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品行修养,则让这种崇拜不断升温和升华。普密蓬长相英俊,多才多艺,精通7门外语,绘画与摄影均达到专业水平,喜欢演奏钢琴和萨克斯,曾经与世界著名爵士乐大师杜克·埃林顿、莱诺·汉普顿等人同台演出,后者称他为全世界最酷的国王。他还是一名水上运动爱好者,最喜欢玩的是快艇和风帆,曾于1967年代表泰国参加过东南亚运动会并获得风帆金牌,并曾驾风帆横渡泰国湾。
为了更好地承担国王的角色,普密蓬放弃了过去所学的工程学专业,改学社会学,还选修了政治学、法律等专业课程。执政以来,他的足迹遍及泰国的各个角落,体察民情。为了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最好的种菜、养殖办法,他在曼谷的王宫里办牛奶厂,种植试验田;设立皇家发展研究中心,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设立远程卫星教育电视台,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让王后设立手工艺中心,帮助农闲的泰国人搞手工艺增加收入。最受国际社会所称道的是他在泰北山区实施的罂粟替代种植项目。过去那里盛产鸦片,许多人吸毒成瘾。国王1969年考察这里之后成立基金,帮助山民推广种植油茶、夏威夷坚果、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超过十万人从中获益。他还潜心研究水利,拥有数项专利。鉴于普密蓬在农业方面的突出贡献,2006年5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赴泰国,为他颁发了全球第一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终生成就奖”。
无法替代的权威
普密蓬在泰国的超然地位,突出表现他在关键时刻一言九鼎的权威。泰国过去发生的19次军事政变,能否获得国王的事后承认成为军事政变成败的分界点。
造成众多国民伤亡的1973年“10月14日事件”和1992年的“五月暴动”,都由普密蓬出面要求涉事者下台,最终平息了事态。以“五月暴动”为例,1992年5月,近20万人走上曼谷街头,要求军方领导人素金达下台并修宪,军队开枪强行驱散示威群众,造成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 3000多人被捕。危机时刻,普密蓬召见素金达和反对派领导人占隆,通过电视,全泰国人都看到两人伏在普密蓬面前聆听教诲。随后素金达辞职赴美,不再回国。国王颁布赦免令,对在游行活动中触犯法律的人员进行了赦免。
普密蓬的这种神奇能力,使他成了泰国政治的仲裁者和稳定器,在关键时刻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和流血,这对王室和泰国都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普密蓬的这种能力是高度个人化的,是他个人一系列难能可贵素质的结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因此无法复制,他一旦离去,新国王的权威必定要走下坡路,这对王室又是不利的。国王的仲裁,难免有利益的权衡,这也就埋下了下次冲突的伏笔。可以说,他熄灭了一些冲突,又有意无意间带来了新的冲突。泰国王权的鼎盛,也意味着民选政府和司法的权威被弃之不顾,政客用发动政变的方式来实现个人意志,又靠国王的权威来摆平纷争,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习惯了用法治之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对泰国的政治文化和法治的建立,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