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的生死时刻
2016-10-20谢九
谢九
过去几年一直备受政策宠爱的光伏产业,目前正面临政策补贴逐年下降甚至最终取消的压力。失去了优惠政策保护之后,光伏产业将面临真正的生死考验。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无补贴,无光伏”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生存逻辑,但是从今年以来,逐步下调乃至最终取消政策性补贴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早在今年4月份,发改委价格司电价处负责人侯守礼就表示,发改委正在酝酿光伏电价系列新政,鼓励项目参与市场竞价,同时制定差异化补贴标准,并不断下调直至最终取消。9月中旬,《可再生能源法》实施1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下调乃至取消光伏补贴再度成为会议的焦点。有市场消息表示,国家发改委可能将日光照射较少地区的太阳能补贴在2017年下调13%,而此前预期的削减幅度仅为2%。
对于新能源进行阶段性补贴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为了鼓励新能源的发展,2006年就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参照了国际上主流的补贴办法,对新能源实施一定程度的补贴。现在我国之所以计划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逐步下调甚至计划最终取消,一方面是因为取消补贴向市场化靠拢是大势所趋,但更现实的原因还是补贴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所致。
我国新能源的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其中包括国家财政年度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依法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后者主要向电力用户征收。统计资料显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征收以来已经上调了5次,从每千瓦时1厘提高到现在的1.9分。尽管如此,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规模还是很难跟上迅速增加的补贴需求,二者之间很快就出现了补贴缺口,而且缺口规模越来越大。根据发改委的数据,2011年底基金缺口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尽管近年来不断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征收标准,但是补贴资金不足的问题还是愈演愈烈。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支玉强近期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该项补贴资金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左右。支玉强认为,造成现在这种补贴资金缺口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备电厂规模的快速扩大,由于它们基本不缴或者较少地缴纳包括可再生能源附加在内的政府性基金,因此可再生能源附加的理论征收额度与实际征收额差别比较大。
除了补贴资金来源减少,光伏装机量也在迅猛扩张,装机量的迅猛增长使得补贴缺口越来越大,导致补贴政策难以为继。我国光伏业的装机量从2005年的5兆瓦发展到2015年的15兆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再次迎来一轮抢装潮,按照有关规定,2016年以前备案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发电,将执行新的电价标准,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的光伏电站度电补贴将分别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在此刺激下,上半年国内光伏企业抓紧时间抢装,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预期装机指标的八成,为去年同期装机量的三倍。
在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进行了10年之际,现在也正是重新反思补贴政策的一个时机。一方面,在补贴的刺激下,光伏行业产能迅速扩张,结果导致补贴不堪重负,补贴缺口越来越大,补贴拖欠越来越严重,补贴已经难以为继。更为重要的是,补贴并没有提高这个行业的竞争力,反而让光伏产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之中。正是由于补贴政策的存在,才导致了光伏行业的“大跃进”,尽管名义上还算是战略新兴产业,但其实已经和传统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一样,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
在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面前,光伏行业的盈利能力自然也是不难想象,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连续多年亏损,2015年行业盈利开始有所好转,大多数企业扭亏为盈,2016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的好光景。不过随着行业补贴大幅下调甚至逐步取消,光伏行业将迎来一轮剧烈的产业洗牌,一些盈利能力不强、过度依靠政策补贴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反之,一些真正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迎来做大做强的良机。
光伏行业逐步取消补贴,也是光伏业去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以光伏和风电为主的新能源面临一大怪圈,一边是产能迅猛扩张,一边则是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上,新能源的供需矛盾都越来越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和光伏整体弃风率、弃光率分别高达38.9%和19.7%。全国弃风弃光总量达到371亿千瓦时,半年的弃风弃光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弃风弃光量,超过了2015年全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
“弃风弃光”在我国新能源领域长期存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加速恶化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于电力的需求下降,因此光伏和风电难免会受到冲击,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新能源自身,由于我国能源分布和经济发达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错位,新能源资源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为主,而用电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过去十年新能源的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但是“三北”地区的消纳能力有限,加之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规模有限,新能源外送的能力不足,最终导致“三北”地区成为弃风弃光的重灾区。
从光伏产业来看,尽管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大量产能建成之后被长期闲置,但是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产能扩张依然呈现惊人的速度。与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一样,光伏产业同样也需要一次彻底的去产能,而下调乃至取消补贴则是去产能之路的开始。
今年5月份,“权威人士”谈及“去产能”时指出: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对于产能过剩严重而且大量弃风弃光的新能源产业,如果长期过度依赖政策补贴,那么补贴最终难免会成为这个行业的输液管和呼吸机。
虽然从长期来看,取消光伏业的补贴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我国光伏业的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把握下调乃至最终取消的节奏和力度,可能是对管理层最大的考验,操之过急可能会导致光伏企业的集体沦陷,反之又会使得光伏业难以对补贴政策真正断奶。
在光伏业“去补贴”的同时,光伏扶贫何去何从也将成为一大难题。作为我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光伏扶贫是指对一些贫困农户的屋顶和院落等安装光伏系统,农民在满足自身用电之余,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原则上保障每位扶贫对象获得年收入3000元以上。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光伏企业自身还不具备足够的盈利能力,如果承担扶贫工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策补贴才能推进。如果光伏业逐步下调乃至取消补贴,光伏扶贫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成为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