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

2016-10-20魏晓光陈曦冯晶吴兴全马跃,王喜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古籍中医

魏晓光+陈曦+冯晶+吴兴全+马跃+,王喜臣

摘要:伪满时期,日本施行多种政策统制压迫中医,企图消灭中医学,东北中医为此展开了顽强抗争,为中医争取了系列权益。研究现存伪满中医文献,从中探究伪满中医发展状况、中医文献出版情况及中医文献特色,有助于了解伪满时期中医学术发展,为中医学研究提供史料和借鉴。

关键词:伪满洲国;中医;汉医;古籍;杂志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4-0041-04

Main Points and Feature Analysis of TCM Literature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WEI Xiao-guang1, CHEN Xi1, FENG Jing1, WU Xing-quan2, Ma Yue1, WANG Xi-chen1*

(1.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Abstract: Japan oppressed TCM by practicing a variety of policies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attempting to eliminate TCM. Northeast TCM launched tenacious struggle and got a series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for TCM. Study on existing TCM literature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from the aspects of TCM development status, TCM literature publication condition and TCM literature features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TCM academic development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and provide historical data and references for TCM research.

Key words: Manchukuo; TCM;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books; magazine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实施了一套完整的侵略统制方案。在医疗卫生方面,日本侵略者停止中医考试长达10年,企图彻底消灭中医。但是,在中医界的抗争下,日本侵略者不得不顾及民间百姓对中医的信赖和认同,更由于统治境内西医数量少,需要借助中医完成计划中的防疫保健任务,于是便采用奴役利用的办法,在各地开设训练班,迫使中医参加训练,学习简单的西医知识,规定通过汉医考试者方可执业从医。伪满文献指在伪满政权统治时期内所产生的图书、期刊、报纸、音频、视

频等资料[1]。与其他文献一样,中医文献在伪满时期也被日本政权逐步改造和利用。这期间,大量中医药报刊被查禁,中医药书籍被封锁或焚毁,中医古籍旧藏和伪满政权下所出版的医籍、杂志成了人们学习新式医学的主要渠道,也是学医者通过汉医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1 伪满中医发展概要

伪满统治前,中医有师承、家传、自学3种传统学医方法。学者学成之后,须经过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考试,及格后发给中医师证书,才准许开业。伪满政权确立以后,日本侵略者延续了日本鼓励西医、抵制中医的发展政策,实施文化侵略和殖民统制。

1932年,伪满政权规定除原持有中医证件暂准行医外,不再发行医执照。1934年,伪满政府指令中医改称“汉医”,此令是日本侵略者“去中国化”的策略,是日本实施文化侵略,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一步。1936年11月,伪满政府公布《汉医法》,规定未得到汉医执照者不准行医,企图使中医后继无人,最终自然消亡。1939年,长春市(当时称“新京”)成立“首都汉医会”。1941年,长春成立伪满洲“中央汉医会”,全东北25 000名中医为“中医素质向上”作出共同努力。在中医界集体抗争下,伪满政权放宽了限制中医的政策,改压制为改造利用。同年,伪满政府颁布《汉医考试令》,施行中医考试,考核汉医学和西医学知识。但伪满政府设计、控制下的汉医考试并不容易通过。1933年德惠县中医57人,1935年为73人,但1945年,全县仅有中医61人[2]。同样,1945年光复时,珲春县领取行医证书的仅有6人[3]。1941年,在日本人管理的长春市第一医院成立了中医科,这是吉林省西医医院出现的第一个中医科室,也是日本人对中医基本认同的一个标志。1942年,该中医科迁入长春市第四医院(翠华医院),对外挂汉医研究所的牌子。1945年,伪满“民生部”与“文教部”协商成立了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私立“东方医学院”,招收伪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5年。同年6月,招生80余人[4]。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洲国土崩瓦解,结束了伪满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殖民统制。

2 伪满中医文献发行概况

在医界的努力下,伪满政权有所妥协,政策有所放宽,对中医进行了相应改造。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医的控制却从未松懈,更从思想、文化上对中医进行了进一步奴化教育和改造。

2.1 伪满出版政策

根据伪“文教部”记载,1932年3-7月,日本侵略者开始搜查和焚烧有碍其侵略的书籍,在东北共焚书650余万册。11月24日,伪满当局颁布所谓《出版法》,规定凡属关内的报纸、刊物,一概禁止发行和流通,书籍要经过检查才许可流通。如有违者,视其情节轻重,处以百元以上罚款,甚或6个月以上有期徒刑。东北的出版业遭到严重摧残,原有出版机构所剩无几,图书市场大为萎缩。1935年以后,伪满当局相继发布了《对进口出版物新的取缔规则》,建立了“满洲图书株式会社”,发布了《印刷业取缔规则》,设立了“满洲书籍配给株式会社”(简称“满配”),成立了“满洲出版协会”,进一步控制东北图书的发行,彻底垄断图书的进出口业务。据东北老中医彭静山回忆,在中医药文化遭到短期快速打压的情况下,当时东北有中医书籍的书店已经很少,一些旧书摊可以买到的善本医书,种类也少得可怜[5]。

2.2 伪满中医籍述要

伪满时期流通的中医籍大略是古籍,后期出版发行的则是被西化改造了的教材及医学书籍,这些中医籍可以划分为5类。

第一类中医籍是受伪满出版法规控制,来自境外。如在伪满“民政部”1936年3月出版的《资料分类目录》中,收载卫生法规28种,卫生统计材料15种,卫生行政类报告44种,医学一般96种。这些资料出版地多为日本东京、京都等,出版于中国境内的著作仅10种。关于汉方医的著作寥寥,仅有1933年栗原爱塔著《汉方医术》、阳本成真著《皇汉医学》。内容文字有中文也有日文。

第二类中医籍是伪满中医翻译的日本医著。如《东洋新汉医学》就是张继有根据矢数道明、矢数有道、木村长久3人所讲述之拓殖大学《汉方医学讲义》进行译述的。该书由新京益智书店于1941年12月20日发行,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病位、病情、三阴病、三阳病、病证、瘀毒、四诊、治则和禁忌作了分别论述,共载病111种,方药270个。《汉译内科秘录》则是绍兴李客亭对日本本间和卿原著《内科秘要》汉译而来的,由奉天大东书局于1940年8月1日发行。该书记载疾病内科疾病58种、妇人疾病18种、小儿疾病58种。这些日本医家的著作给伪满时期的中医开辟了视野,促进了日满两地中医学术的交流,而两地中医交相呼应的抗争也为中医的生存和发展争取了机会。

第三类中医籍由伪满洲国境内中医撰著。如1935年安东宏业号发行郭浡然编《汉药成方辑要》;1936年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发行阎德润著《仲景伤寒论评释》;1937年安东善书流通处发行邓萼楼著《伤寒试验精法》;1938年吉林市“汉医研究会”发行佟献宸编《痘疹会通》;1939年“新京特别市药商同业组合”发行《汉药方案》,讨论疾病14门233方;1940年长春益智书店出版宋慎著《汉医常识问答》,以问答方式介绍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的临床理论施治方法;1942年伪满洲“中央汉医会”发行张继有著《汉医药物学》;1943年1月大连实业印书馆发行张文熙著《医学问答》;1943年长春益智书店出版周自魁著《满洲医学二十讲》,阐述防治传染病、地方病、性病的医疗卫生常识。这些都是伪满时期中医依据本人医技所长及对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类著作。

第四类中医籍由外国研究人员于伪满辖地内撰著。如1940年满洲医科大学东亚医学研究所医学博士冈西为人著《满洲の汉药》;1943年奉天吐风书房出版的陆军司药上将阿部要治著《满洲汉药性状と应用》等。内容文字有纯中文的,也有中日文并用的。

第五类是伪满洲“汉医会”推广的新式中医书籍及考试用书。如在伪满洲“中央汉医会”创办的《医林》杂志中,宣传了23种医学研究性书籍:《伤寒论讲义》《杂病讲义》《经方试解》《汉医合璧生理学辑要》《伤寒论新解》《实用药物学》《新汉医学丛书诊断学》《妇科学》《诊断学》《解剖学》《传染病学》《药物集览》《痘疹秘授》《增补满洲国医师、齿科医师、药剂师考试问题集》《汉药丸散膏酒标准配本》《温病条辨》《汉医必携》《本草备要》《传染病》《幼科》《现代汉医实用药物学》《西药实用秘诀》《汉方医学指南》。这些书籍既是汉医学习的经典教材,同时也是汉医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2.3 伪满中医杂志述要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原有的医学刊物都遭到禁止。后期流通的医药卫生类杂志主要有《卫生月刊》《东方齿科》《东北卫生通讯》《东北医学》《民众医学》《满洲医学杂志》《医务生活》《医学汇刊》《医林》《国民卫生》《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大陆医学》《健康报》《军医团杂志》《东方医学杂志》等。

其中,《满洲医学杂志》是1924年10月由《南满医学会杂志》与《东洋医学杂志》合并而成,由大连东洋医学社发行,主编为铃木正氏。1925年3月11日《满洲医学杂志》第1刊发行,延续《东洋医学杂志》的刊号,为第3卷第1号,之后隔月发行。自1938年1月开始改为月刊,每年2卷,每卷6号,每月11日发行,至1946年完结。《满洲医学杂志》主要收录西医实验、临床各方面的研究论文,期号不同收录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综说、原著、临床杂纂、会报和欧文5部分。

《大陆医学》由柚木祥三郎、原亨、寺田交次郎、广木彦吉、绪方维弘、藤浪修一编辑。刊目由说苑、临床讲义、手术前后、地方病、研究室、大陆医学、座谈会、临床经验、读物、学会记事10个栏目组成。《军医团杂志》发行人山本昇,编辑人白天助,刊次由原著、通信组成。《东方医学杂志》为阎德润编辑,于1933年3月20日出版,每月20日发行1期。杂志分为3个部分,专论载原著、会记及杂纂,综说载抄译、防疫、年鉴及丛谈,实验主要是临床讲义等内容。每期杂志栏目均由交稿不同而设为不同名称,作者多为满洲医科大学各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内容主要是西医药、满洲医科大学各学科的研究,间有中医药内容。文章或自撰,或翻译,或介绍外国医学而附加意见,文体不拘。杂志另附药品广告和各类讲习会的宣传。以上这些杂志内容多论及地方病、多发病、传染病的西医病理学、生理、免疫学以及药物学研究等,间或涉及汉医分布、汉医考试情况、汉医基础理论、汉医名家医案、汉医药文献研究等。

《医林》是由满洲“中央汉医会”于1942年2月27日许可发行的双月刊,逢单月出版。至1944年5月,共出版12期。该刊分为卷头言、论评、研究、讲座、转载、消息、杂俎、常识、著述、寸铁等栏目,这些栏目从各个方面记录了中医学术研究成果、当时中医行业的从业者情况、中医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以及与中医有关的社会新闻等[6]。《滨江省汉医学月刊》创刊于1937年,是伪满时期“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出版发行的医学刊物,发行人为高仲山。该刊初名《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1940年1月第31期时更名为《滨江省汉医学月刊》(当时哈尔滨隶属滨江省),共刊发53期,以滨江省中医撰述经典理解、中医理论、中医药文化、著作转载为主要内容,间附讲习会的会议记录。它是当时滨江省中医进行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刊物,更使不屈的中医学在伪满政权下有所发展并发扬。

3 伪满中医文献研究特色

在日伪颁布各项出版政策严控东北人民文化思想的特殊时期,中日汉医为中医生存及传承做了艰苦奋斗和抗争,努力为中医争取了系列权益,民间所能流通的各种语言的医籍为后代医疗发展做了有力的支撑,为中医学术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人才。这些伪满时期流通的医学文献,反映了时代特征及学术特征。

3.1 日伪改造,西医重于中医

和日本的汉医改造一样,日本将在本国行之有效的手段依样用于伪满洲国内。日本侵略者积极扶持西医,在大中城市设立较大、较完善的西医院,并从日本派来医生,使日本的西医西药大量涌入中国东北。1932年后,日伪又相继建立了伪省立医院、伪市立医院、伪县立医院、伪满洲赤十字病院、开拓团病院和伪军病院等,这些医院皆是西医医院。此外,伪满洲国还建立高等医学院校,培养西医人才,每年高、中等学校毕业生达数百人。到1940年,吉林省范围内大、中城市西医已经基本取代了中医,完全占据主导地位[5]。虽然公、私立医院有所增加,但就医者大部分是日本人、伪官吏、警察、豪绅等,平民百姓则由于生活贫困,药品昂贵,无钱就医,患病仍采用民间土方、验方,依靠分散在城乡各地的民间中医沿袭传统诊疗方式。可是,与西医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被曲解,中医的疗效被否定,只有少数中医散在城市和乡村。再加上日伪对中医的打击,使中医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中医传承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虽然“汉医会”举办多种活动,聘请各地著名中西医讲课,力图改变中医命运,但日伪从根本上仍然认为西医药的研究方法优于中医,西医药作用强于中医,因此西医的政策宽于中医,流通的医学文献西医书籍多于中医,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医文献也是为了中医学生存而经过改造的。

3.2 政摄文思,组织协同力争

在汉医的争取下,日伪同意在严格监控的范围内,出版中医类书籍和杂志,但这些出版单位一般隶属于汉医会、书社等,发行人多为各地汉医会成员。与此同时,满洲“中央汉医会”公函三七二医第一九九号发布“关于推荐汉医参考书之件”,积极宣传医书,“新京特别市立第四医院长张继有先生今次有《经方试解》之著述,本会确信此者对于汉医之学术改善上,俾益莫大”[7]。各地汉医组织先后发行中医杂志《医林》《哈尔滨汉医学会杂志》,其他《东方医学杂志》《健康报》《满洲医学杂志》等亦有对中医内容及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和评价。此外,“汉医会”也对中医籍的发行做了一定限制。1942年,“汉医会”提出,“汉医参考书籍与汉医本身之素质向上有重大关系,但坊间新出版汉医书甚多,其内容是否合于伪满医应予以审查,即急速延聘国内医学名宿为委员,组织编审委员会,审核并规范中医著作的出版发行”[8]。

3.3 中西汇通,重在传承流通

在日伪企图废止中医的同时,马英麟、王仙舟、高仲山、阎德润等人用高超的医术征服了日本高层,张继有等人亦通过多种关系联系日本汉医及相关学者,并获得了日本汉方医学会、东亚医学协会主要发起人的帮助。在多方努力合作之下,中医学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伪满政权14年中对中医进行了3次考试,以不合格为借口,取消资格证件的不在少数。当时中医为求发展,努力学习西医知识,认为西医与中医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结合使用,方能共同进步。在日本书籍大量涌入中国的同时,一批优秀的日本汉医研究著作也相应流入。为使汉医著作能在正规渠道内得到更好利用,张继有等翻译了日本医家的研究著作,很大程度上给东北的汉医拓宽了视野,也弥补了本地中医籍出版的不足,使中医籍的使用变得合理、合法。一些名医临诊后亦会撰写心得、脉案、验案等,并将自己的经验整理出版。虽然这一时期医家缺少独到的医学思想或见解,但这些医籍的产生对于中医学在特殊时期的普及和研究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中西医学汇通思想逐渐形成。

4 结语

伪满时期,日伪重视政治、经济、交通、通信等,严控民政命脉,将贴近民生的保健医疗视作技艺,与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出版、映画等同,当时的人民卫生医疗状况与地位在《满洲年鉴》《满洲帝国概览》《满洲国现势》等日伪出版的调查材料中可见一斑。源于日本侵略者的种种限制,伪满时期中医的学术发展几乎停滞不前,中医文献发行数目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与传承了中医。在西医无法一力承担民生保健职责时,中医一如继往地肩负起治病救人的重任,为东北地区人民健康做出重要贡献,也为中医学事业储备了力量,避免了东北中医后继无人的局面。也正是这一批人,成为建国后东北中医医疗、教育及中医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魏晓光,吴兴全,赵宏岩.伪满文献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3):61-63.

[2] 德惠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德惠县志[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1:739.

[3] 珲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珲春市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811.

[4] 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春市志 卫生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252-253.

[5] 巩瑞波.伪满时期日本殖民侵略与中国东北中医药事业[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54-57.

[6] 李磊.伪满时期《医林》杂志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13):74-76.

[7] 宋志华.关于推荐汉医参考书之件[J].医林,1943(9):32-33.

[8] 佚名.中央汉医会第二次临时总会之开催[J].医林,1942(3):33-36.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古籍中医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
浅析伪满洲国工业统制政策的影响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