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教学行为失常的成因与对策

2016-10-19马光赵佩瑾崔茂香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教学行为

马光 赵佩瑾 崔茂香

[摘要] 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个别教师尤其是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灵活、课堂管理不和谐等诸多教学行为失常的现象。本文从学校岗前培训无针对性、教学督导执行不力以及新任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心理压力过大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失常教学行为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学校要加强岗位培训的实用性、教学督导的有效性,教师要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心理健康素养,以促进新任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教学行为;医学专业;失常;新任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a)-0134-04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behavioral disorder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novice teachers

MA Guang ZHAO Peijin CUI Maoxiang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001, China

[Abstract] The novice teach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is the mainstay of future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pends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abnormal teaching behaviors, such as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not clear,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is not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not flexible,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not harmonious and so on in the individual teachers especially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isorder teaching behaviors from the non-targeted school of training, ineffective teaching supervision and lac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y, excessiv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novice teachers, puts forward the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ity of job training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and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novice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ing behavior; Medical professional; Disorders; Novice teachers

教學行为也称教学表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1-2]。教学行为失常可以理解为教师在专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反教师课堂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手段[3]。

新任教师又被称为新教师,特指进入教师队伍、教龄小于3年、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型教师[4]。目前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其从事教学工作的最初3年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渴望提升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但对如何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感到困惑和焦虑。而对教学不利的行为和习惯如果不能被及早觉察、及时纠正,将制约他们的职业发展。

1 教学行为失常的具体表现

医学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在任教前虽然都经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试讲,但往往因缺乏教学实践技能和课堂教学经验而显得慌乱,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失常,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①思维混乱,条理不清,逻辑性差。具体表现为:打破了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错忘漏现象明显;教学环节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显得生硬突兀;理论分析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知识讲授跳跃性太强,系统性、连贯性不足。②动作僵硬,身不由己,协调性差。有些失常动作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习惯使然。比如:手势不自然,要么留空时间长,要么杵在讲台上;教鞭使用不当,有时“拿得起却放不”,有时既当教具又当拐杖。③交流匮乏,照本宣科,互动性差。主要表现是:没有与学生的言语交流,更没有眼神的碰撞,只是一味地背讲稿、放幻灯,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常出现的情形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面无表情。④表述不畅,口误频发,准确性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口头表述模棱两可、拖泥带水,不便于学生辨析和理解,甚至易遭遇“心知肚明”却无从表达的窘境。怎样从“自己明白”做到“让学生明白”,这往往是其感到棘手的问题。⑤语速较快,草率收兵,节奏性差。过分注重自己的思路而忽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自顾自地只讲不解,剥夺了学生思考反应的时间;较短时间即告一堂课结束,剩余的时间让学生或自学、或讨论,破坏了教学计划的严密性。⑥教法单一,灵活性差。讲授课程内容时平铺直叙,缺乏激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少将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与讲授式教学法结合起来,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⑦管理不当,张弛无度,应对性差。或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学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使课堂未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和教学环境;或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约束学生。以上7种教学行为是大多数医学专业新任教师在课堂上常出现的教学失常行为,这些行为不但扰乱正常的教学进度,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阻碍良好学风的形成。

2 教学行为失常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首先,学校对初任期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对新任教师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岗前培训大多是短期的、临时性的,且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方式“一刀切”,无法满足医学专业各学科教师的差异化需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任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5]。学校会为每名新任教师分配一名老教师作为“导师”,但目前“导师”配备缺乏合理、统一的标准,传帮带的作用没有切实发挥好。其次,新任教师工作任务过多过重的情况普遍存在。除教学任务外,新任教师还需完成学生辅导、工会活动、论文撰写等工作,有时还会承担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太相近的课程任务,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的学习和提高上。第三,督教是教学督导的主要工作内容,但当前不少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流于形式,督而不导[6]。督导组把听课的结果和意见上报给学校,工作就宣告结束,没有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仅仅起到检查、评估的功能,在信息反馈和教学指导方面还很薄弱。

2.2 内部原因

从教育学角度看,医学专业新任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的高等医学院校,虽具备一定的醫学专业知识,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培训[7-8]。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指导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加之新任教师正处于职业调整的适应阶段,教学经验正在积累中,教学方式正在摸索中,缺乏主动了解学生的意识。在此条件下,致使其不能灵活自如地安排教学过程,只是按照授课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效的互动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可能实现。另外,新任教师没有养成对每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更不可能采取措施去改进其不良的教学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新任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激情并抱有理想主义情怀,但当他们踏入工作岗位,却发现现实与预期相差甚远,在环境、经济、情感等压力源的冲击下,深感失落、焦虑、孤独[9]。一旦受挫,新任教师就会丧失自信,工作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容易随波逐流、牢骚满腹,甚至会怀疑选择教师职业是否正确,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减少,还有些人把学生时代的行为方式带入职场,这种错位无疑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和赏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新任教师往往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过分注重自身形象,或怀有应付态度等原因,而导致教学失常行为发生。

3 教学行为失常的矫正策略

3.1 学校完善客观形成的问题

3.1.1 加强关乎新任教师发展的岗位培训 要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加强岗位培训是基础[10]。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系统的新任教师职业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关注初任教师的成长需要,着眼于对新任教师教法和教学理解等方面问题的解决;聘请一线的资深教师、名师讲课,淡化理论,注重实践教学经验的传授[11]。培训方式应多样化,采用集中讲授与专题培训、经验交流、课堂示范等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不断提升新任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12]。

3.1.2 营造有助新任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建立适合新任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和专业能力发展的环境。如建立促进新任教师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机制,引导其主动观摩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抓好新老教师结对工作,由老教师负责新任教师的全面成长,关心其教育教学情况,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教学行为[13]。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新任教师的工作负荷,降低他们的压力和焦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使其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3.1.3 做好利于新任教师进步的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监督模式,能提醒、帮助教师发现和改善其存在的失常教学行为。学校应设立由学术水平高、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听课检查,并随时收集学生对新任教师的信息反馈,督促其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制度上建立预防教师教学行为失常的机制[14]。此外,学校可将新任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全程摄像,让其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并针对不适当的行为进行反思,为优化其教学行为做铺垫。

3.2 教师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

3.2.1 注重培养教学能力 掌握高校教育理念和规律,对于日常教学的开展和促进非常有效[15]。对新任教师而言,掌握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这必须通过个人主动学习加以解决,要有意识地关注教学研究,增加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应对教学工作所具备的技能和水平;在具体教学中多锻炼、多借鉴、多思考,逐步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找出有效的方法克服失常教学行为的发生[16]。在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感悟汇报、即兴演讲等活动中,不善表达、地方口音较重、语速语调控制不好的教师应踊跃发言,从经常性的锻炼中提升教学基本功。

3.2.2 积极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17]。新任教师的备课一方面要将功夫下在平时,广泛搜集教学素材,不断更新教案,进一步完善课件;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前准备,理清教学思路,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学环境,试用教学设备,把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环节,甚至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使一切问题和困难在备课过程中加以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成竹在胸、应付自如,减少由于备课不充分而出现教学行为盲目性的情况。

3.2.3 及时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思考和批判,如教学行为能否实现教学目标、能否促进有效教学等[18-19]。新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利用点滴时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用文字撰写的形式把反思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使反思的问题更加清晰化、系统化,又可将个体经验显性化、丰富化,提高反思活动的深度和效果。通过自我反思能促使新任教师教学行为更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指向性,从而减少失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和产生的负面影响。

3.2.4 加强心理健康训练 针对自身存在的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恐惧、怯场、交流障碍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新任教师应进行适应性训练。反复练讲试讲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自我训练方法。练讲试讲时邀请同事作为听众,大胆放开地讲,将自己的不足充分暴露出来,以便对症下药;对同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另外,失常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任教师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识,因此要学会合理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使自己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20-22]。

4 结语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能力再强的人,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作为医学专业新任教师,只有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钻研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促进良好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提升,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的表现及成因[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1):137-138.

[2] 段作章.论教学行为的内涵与特点[J].教育科学研究,2015,(2):27-31.

[3] 王红红.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 王小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6):63-65.

[5] 陈蕾,冯伟艳,张珂,等.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从教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7-29.

[6] 龍建佑,唐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教学督导工作方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4):25-27.

[7] 杜朝东,王沁,付延功.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46-47.

[8] 赵佩谨,苑雅娟,于丹丹,等.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53-154.

[9] 李朝辉.谈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来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51.

[10] 阮宇.浅谈高校初任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方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3):97-99.

[11] 刘树雄,雷润生.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63.

[12] 赵佩瑾,丁玲,苑雅娟,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础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152-154.

[13] 赵爽,魏世平,杜梅素,等.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提高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28):133-135.

[14] 吴继军,米宁,燕颖军,等.医学院校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5,(16):4-5.

[15] 邱素芬.高职初任期青年教师教学行为及其成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4):98-101.

[16] 许焕丽,刘晓卉,林秀坤.药理学青年教师临床能力的重要性及自我培养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7):584-586.

[17] 苏学权.浅议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路径[J].高教论坛,2014,(5):70-72.

[18] 赵方.教育现象学对教学反思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0):66-68.

[19] 王艳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1):11-13.

[20] 眭建,孙英琨,周英华,等.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改革[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39-141.

[21] 王艳梅,马天晓,代莉,等.农林院校博士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及其应对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1):120-124.

[22] 张曼,尚文璠.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25-126.

(收稿日期:2015-12-03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教学行为
高校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及提升策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高校医学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现状透视及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