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语重叠词词法研究

2016-10-19马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彝语词法单音节

马辉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a.人文学院;b.彝学研究院,贵州毕节551700)

彝语重叠词词法研究

马辉1a,b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a.人文学院;b.彝学研究院,贵州毕节551700)

重叠是彝语的词法之一,主要集中在形容词部分。彝语重叠名词重在构词;重叠形容词重在构形;动语素一旦重叠涉及句法,表疑问。有的形语素重叠也涉及句法问题,表疑问;属格代词重叠后构成重叠反身代词。

彝语;重叠词;词法;形类描写

本文用采用Packard的形类描写法,对彝语重叠词法进行描写。一般来说“在较大形式的构成中具有同样出现权的一类形式就是形类”[1]。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词法的两大类,即构词和构形;从研究的方法上看,首先从词法的层面进行构词语素的形类描写,这属于词法的内部结构描写,其次从句法的层面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检验。

一、重叠名词

彝语与汉语一样,重叠名词比较少,例如,重叠在汉语名词里不多见。亲属称谓是汉语名词的主要表现方式,例如,爸爸、妈妈之类的;有“娃娃”、“星星”等非亲属称谓重叠;也有音节重叠的,例如,“蛐蛐”“蝈蝈”等。彝语中不存在亲身称谓重叠名词。彝语中的重叠名词主要表现在量词重叠、语素重叠、音节重叠等。下面逐一探讨:

(一)名量词重叠型

彝语中有的重叠名词是由名量词重叠而成的,即CL+CL型,一般来说构词能力不强。正好说明了彝语名词重叠的少的论断。彝语名量词重叠的可表述为格式[CL+CL]N,如:

[[ʨʰi³⁴]个cl [ʨʰi³³]张cl]叶子N;[[da³⁴]个cl[da³³]个cl]杆杆N;[[ma³⁴]个cl[ma³³]个cl]果实N; [[ʥu³⁴]洞cl[ʥu³³]洞cl]洞洞N;[[bo³⁴]棵cl[bo³³]棵cl]树干N;[[ʨi³⁴]个cl[ʨi³³]个cl]果实(偏形)N。彝语名量词重叠的语素最初是名词,主要限于花、根、茎、叶等语素[3],后来因渐渐名量化后,出现唯有重叠构成新词才能取得词的地位。从句法的层面来看,这些量词重叠构成新的名词也是成立的,例如:ŋa³³sɿ³³ʨʰi³⁴ʨʰi³³ɕɛ³³si³⁴la³³mo³³(我去摘树叶子回来哈);ȵi⁵⁵mɛ²¹lɛ³³i⁵⁵mu²¹ma³⁴ma³³ɡɯ³³si²¹la³³mɛ³³(请你拿一些玉米子来);ŋɡɯ³³bo³⁴bo³³hɯ²¹sa³³ʑɿ³³hɯ²¹sa³³(荞子枝干长得很好看)等,从这里不难看出重叠名词在句中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

(二)语素重叠型

彝语重叠名词中有的属于语素重叠,例如:[[ʑɿ³⁴]影n[ʑɿ³³]影n]灵魂草N;[[ʨʰi²¹]蛋n[ʨʰi²¹]蛋n]蛋N;[[nʥo⁵⁵]冰n[nʥo⁵⁵]冰n]冰N;[[nɛ³⁴]奶n[nɛ³³]奶n]奶N;[[ȵɔ³⁴]眼n[ȵɔ³³]眼n]缝隙N;[[nʥi²¹]根n[nʥi²¹]根n]根N;[ [ʨɛ³⁴]cl[ʨɛ³³]次cl]身材N。这些所举例的单音节语素,在彝语现代口语里,有的是成词语素,例如,“ʑɿ³⁴”;“ʨʰi²¹”;有的是不成词语素,例如,ȵɔ³³、“nɛ³⁴”等,其中“nɛ³⁴”是“ni²¹”的音变,原本是自由的语素,一旦音变为ȵɛ³³时成为不自由的语素。从句法的层面看,这些语素重叠的名词能充当句法成分,例如,ŋa³³ʑɿ-³⁴ʑɿ³³ȵi²¹kɯ³³ʂɯ²¹si³⁴pi³³la³³mo³³(我去找点灵魂草来做宗教活动);sɿ³³tsʰɿ³³bo³³nʥi²¹nʥi²¹ɡu³³ʑɿ³³ɡu³³tɕi³³ŋɯ³³(这棵树树根很牢固)。

(三)音节重叠名词型

汉藏语系中语段重叠及语音重叠也应引起重视[4]。彝语名词重叠也有一定的音节重叠现象。这部分重叠名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叠人名;另一个是儿童口语里表亲昵的指称事物名。

1.人名(音素)

彝语里有单音节重叠构成人名名词的现象。例如,[tɕɿ³⁴tɕɿ³³]基基N;[tɕɛ⁵⁵tɕɛ³³]加加N;[dʑɿ⁵⁵dʑɿ³³]几几N;[ka⁵⁵ka³³]呷呷N等。这属于单音节语音重叠,非语素重叠。该单音节在重叠的条件下才能成人名词,重叠之前没有意义,而且一旦重叠后所构成的人名显得亲切优雅。

2.儿童事物名

彝语儿童的现代口语里经常由单音节重叠指称事物亲昵优雅的名称。例如,[kɯ³⁴kɯ³³]肉N;[ba²¹ba³³]荞粑N; [dʑi³⁴dʑi³³]糖N; [mo²¹mo²¹]面面N; [tɕo⁵⁵tɕo²¹]米/猫N; [ȵɛ⁵⁵ȵɛ²¹]衣服N;[po⁵⁵po²¹]肚子N; [tu-⁵⁵tu-²¹]火N;[lo⁵⁵lo²¹]手N等。这里有的单音节重叠后,有音变的现象。从句法看,所构成的名词能充当语法成分,例如,ȵo⁵⁵ȵo²¹mo²¹ni⁵⁵lo⁵⁵lo²¹dʐɯ²¹ʂu³³la³³, ŋa³³tsʰɿ²¹lɔ³³hɯ²¹ha³⁴(妞妞嫫,请把你的手伸出来,我看一下);a³⁴ʑi³³ȵɛ⁵⁵ȵɛ²¹ɡa⁵⁵o³³li²¹(孩子穿漂亮的衣服了)。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儿童重叠名词里隐含许多形容的成分,但它终究还是离不开作为名词的地位。

(四) AABB型

该重叠类型中AB首先是双音节词格,一旦当A和B各作重叠(属于语素重叠,或语音重叠),并构成重叠名词时,表强调和量多的语法意义,只是以这种方式形成重叠名词的现象的不常见。例如,[ɡu²¹lɯ²¹]周围N → [ɡu²¹ɡu²¹lɯ²¹lɯ²¹]周围N,这里AB分别作单音节语音重叠;也有AB分别作单音节语素重叠的,例如,[[mo²¹]母n[zɯ³³]子n]母子N → [mo²¹mo²¹zɯ³³zɯ³³]亲人(多)N;[[ɕɿ³³]脚n[du-³³]翅;n]“附属品”N→[ɕɿ³³ɕɿ³³du-³³du-³³]“亲属”(多)N;[ [zɿ⁵⁵]小adj[mo²¹]沫n]粉末N→[zɿ⁵⁵zɿ⁵⁵mo²¹mo²¹]粉末(细小)N。从句法的层面来看,AB和AABB的句法分布是一样的,只是AABB增添了新的语法意义而已,例如,tsʰo²¹tɕɛ⁵⁵mo²¹mo²¹zɯ³³zɯ³³mu³³la³³sa⁵⁵o³⁴(他家老老少少都来了。);tsʰɿ³³tsʰɿ²¹ɕɿ³³ɕɿ³³du-³³du-³³ɡɯ³⁴su³³po²¹ʂɯ²¹ɡo³³ʂɯ³⁴(他老照顾他们家大大小小的亲人)。

(五)重叠反身代词型

彝语属格代词一旦重叠可构成反身代词(见表1),表示强调的“亲自”意义。[5]

表1 属格人称代词作重叠时构成反身代词

表1我们描写了属格人称代词作重叠时构成反身代词的现象,这里需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属格作重叠时有音变现象。

二、重叠动词

彝语通过重叠构成动词的能力比较弱,反而单音节语素或动词重叠构成疑问句的现象比较多,因此单音节动语素是否重叠是词法与句法区分的一个界面。一般来说彝语单音节动语素的重叠表现的语法意义有两种:一是表示数量的程度;二是表示疑问。

(一)表示疑问

彝语动语素中单音节重叠表疑问[6],例如:[ʣɯ³³]吃V→ʣɯ³⁴ʣɯ³³? ( 吃吗?);[ ndo³³]喝v→ndo³⁴ndo³³? ( 喝吗?);[ ɡɯ²¹]玩v→ɡɯ²¹ɡɯ³³ ?(玩吗?)。从这些语言事实的例举中可以看出,这些动语素一旦重叠后已不再是“词”了,而变成一个疑问句了。这与汉语重叠动词差别很大,汉语例如“走走”、“看看”等都属于词范畴;都是单音节动语素重叠构成重叠动词。

(二)表示量的程度

彝语中动语素重叠表量多的现象表现于该单音节动语素重叠后与“si³³ȵi²¹”一词搭配组成的短语中。例如:ŋa³³bu³-⁴bu-³³/si³³ȵi²¹/i³³ʨʰi³³na³³(我写东西写得头很痛);这里的[bu³⁴bu³³]/[si³³ȵi²¹],二者不能彼此独立存在,必须相互依存。[bu³⁴bu³³]表写的次数多;[si³³ȵi²¹]作为表量多的标记。这种现象在彝语中普遍存在。

(三)表示多量

彝语中存在一个“dʑɿ³³”的语素,当单音节动语素重叠时,该语素会自动插入其间,构成表示量多的语法意义。可能把这种重叠看作构形法比较合理,因为“dʑɿ³³”在这里的词汇义已经没有了,只起语法作用。例如:[ dzɯ³³dʑɿ³³dzɯ³³]吃(很能)V;[bo³³dʑɿ³³bo³³]走(真)V;[ ndo³³dʑɿ³³ndo³³]喝(很)V;[ɡɯ²¹dʑɿ²¹ɡɯ²¹]玩(很)V等。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后的有效率是92.2%,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率是80.1%,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得到了改善,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3.2%,对照组的并发症几率是6%,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三、重叠形容词

重叠形容词是彝语重叠词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比较复杂而且很有特点。

(一)AA表疑问

单音节形语素重叠形成疑问句。例如:[ndʐa⁵⁵]美ADJ→ndʐa⁵⁵ndʐa³³?(美吗?);[ʦʰu³³]肥ADJ→ʦʰu³⁴ʦʰu³³?(肥吗?);[ʨʰɿ³³]甜ADJ→ʨʰɿ³⁴ʨʰɿ³³?(甜吗);[sa³³]幸福ADJ→sa³⁴sa³³?(幸福吗?)等。

(二) A_dʑɿ³³_A式

彝语单音节形语素重叠时,语素dʑɿ³³自动插入其中间,构成重叠形容词,我们认为这部分重叠属于构形法,没有构成新词,只是表量多的语法意义。例如:ndʐa⁵⁵dʑɿ³³ndʐa⁵⁵(很)美;fɿ³³dʑɿ³³fɿ³³(很)丑。

(三)AB→ABB→AmuABB的意义和功能

AmuABB的重叠应该属于构形法。重叠形容词ABB型是由双音节词AB的后一个语素作重叠而成的;AmuABB是由ABB基础上形成,从AB—ABB—AmuABB是随着词形式的变化,其形容词词汇意义逐步递增或递减的过程,重叠后表量多或量少的语法意义。(见表2)。

表2 彝语重叠后表量多或量少的语法意义

从表2中的构词内部关系看,有的A是不成词语素、有的A是成词语素,B是粘着状态语素,因此A和B的组合成完形词并向单纯词方向发展;ABB是双音节成词语素AB与第二个音节B进行重叠后组合的结果。A_mu_ABB是以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mu³³+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不成词状态语素重叠而成。从语法意义方面看,从AB、ABB到A_mu_ABB的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词的语法意义,词的程度逐步加深或减弱,把此现象看成彝语“级范畴”,可能比较准确。从句法看例如:

vu⁵⁵ko²¹tʰɯ²¹ʑɿ³³ʨʰu³³ʦɿ-³³tsɿ-³³bu⁵⁵ka³³ŋa³³bɿ³³o³⁴(伍果给了我一张很白的纸。)

vu⁵⁵ko²¹tʰɯ²¹ʑɿ³³ʨʰu³³mu³³ʨʰu³³ʦɿ-³³tsɿ-³³bu⁵⁵ka³³ŋa³³bɿ³³o³⁴(伍果递给我一张特别白的纸。)这里ABB和A_mu_ABB在句中都作定语成分。

(四)AB→ABBB意义和功能

彝语中形容词AB→ABBB重叠法也应属于构形法。从构词内部结构来看, AB属于完形词,其中B属于状态语素,状态语素B重叠后表示具有A特征的事物在一连串的运动,其表示的语法意义为A的特征在步步加深。另外AB转化为ABBB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说话人的意愿无限添加状态语素B的数目(见表3)。

表3 彝语AB到ABBB的转化

表3可能对其是否为词表示怀疑,原因在于很难找到确切的汉译对应词,但根据词的定义应该考虑不同民族的心理记忆单位原则,把其作为词看是比较科学的。准确的说,以上这些该看成“状态词”。从句法层面来看,都能充当语法成分,例如:mu³³nʥɿ³³vu⁵⁵ lo²¹lo²¹lo³³mu³³ʥi³⁴(天空乌蓝蓝的);mu²¹tu⁵⁵ʂɿ³³lo³³lo³³lo³³mu³³a³³di⁵⁵bo²¹(火黄闪闪地照亮着那里)等。这里的AB的B部分可以无限的叠加。

(五)ABC→ABCC意义与功能

ABCC重叠也应该当构形式法看,ABC属于三音节词,本重叠属于该三音节词的的最后一个音节作重叠,重叠后表程度加强/减弱的语法意义(见表4)。

表4 彝语ABCC式重叠

以上表4中AB和C都是不成词语素,AB+C构成了一个完形词,并且此完形词正向着单纯词方向发展。ABCC重叠式形容词是由三音节词ABC的最后一个语素C重叠后构成的,重叠后表多量或少量的语法意义。从句法层面看,原来的形式和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一样,不同的只是两者的修饰程度有高低有所差异,例如:

lu²¹ma⁵⁵ma²¹li³³pu³³ma³³ŋɡu³³si³⁴la³³o³⁴(我拾来一块圆石头);ŋa³³lu-²¹ma⁵⁵ma²¹li³³pu³⁴pu³³ ma³³ŋɡu³-³si³⁴la³³o³⁴(我捡来了一个很圆的石头)。以上两个句子中ABC/ABCC的句法分布一样,只是重叠前形容词的修饰程度没有重叠后的深。

(六)重叠短语

彝语中形容词重叠形成短语的现象大有存在,这部分短语也可以看成正在向词汇化方向发展来理解。主要有ABCDD型、ABBACC型、ABBCC型、ABAB型,这些是短语的范畴,不属于我们讨论的构词范围,所以只作简要的说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主要对彝语重叠词法进行了形类描写。我们发现彝语形容词部分重叠词法的表现比较丰富;彝语重叠名词不多;重叠动词主要涉及句法问题,除存在个别的构形现象外,不在词法研究范畴里。从词法的类型来看,重叠名词重在构词;重叠形容词重在构形。对于副词来说也有重叠,但要么是涉及短语,要么涉及疑问等,所以我们没作探讨。当然这里为了便于将词和短语严格区分开来,我们对个别词类的“词”重叠成短语的现象也进行了介绍。

[1][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M].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4.

[2]丁椿寿,朱文旭,等.现代彝语[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169.

[3]曲木铁西.彝语义诺语植物名词的语义分析[J].语言研究,1993(2):186.

[4]刘青丹.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J].语言研究,1988(1):168.

[5]李民.凉山彝语人称代词的几个问题[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3):72.

[6]高华年.彝语语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2.

[7]王莉,苏连科,唐黎明.凉山彝语形容词构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8(5):83.

Duplicated Words in Yi Language Study

MA Hui1a,b
(1a.College of Humanities,1b.Academy for Yi Theory,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Guizhou551700,China)

Duplication is one morphological principle of Yi language.Most duplicated words are adjectives.The emphasis of duplicated nouns is word elements.The emphasis of duplicated adjectives is word forms.Duplicated verbs are usually expressing questions.Some duplicated adjectives involve syntactical level changes and indicate questions.When possessive case is duplicated,it will become reflexive pronouns.

Yi language;Duplicated Word;Morphology;Form Class Description

H217

A

2096-0239(2016)04-0048-05

(责编:明茂修责校:明茂修)

2015-04-01

马辉(1980-),男(彝族),四川盐源人,文学博士,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彝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彝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彝语词法单音节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彝语研究概述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应用于词法分析器的算法分析优化
谈对外汉语“词法词”教学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2010年高考英语“相似”考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