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满意度的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

2016-10-19王丹丹邢海虹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8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汉中宜居

王丹丹 邢海虹



基于满意度的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

王丹丹邢海虹

本文结合《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构建汉中宜居城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汉中城市宜居性居于较满意水平,满意程度不高;居民对城市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宜度评价相对较高,社会文明度和经济富裕度评价最差。最后,利用spss19.0软件对城市宜居性与居民个人属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宜居性水平与是否本地固定居民、年龄、职业呈负相关,与性别、学历、月收入、生活空间呈正相关,公平公正的城市文化环境对提升城市满意度水平有重要意义。

满意度;宜居性;宜居性分析评价;汉中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而产生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际关系疏离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使得宜居城市成为人居环境追求的理想状态。宜居城市研究起源于对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国古代居住环境营建中的风水观就是一种生态宜居思想的体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著《理想国》已经描述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亚里士多德“建设城市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居民们在其中幸福地生活”,这些均是西方早期宜居城市的经典思想。西方城市宜居性的最早概念源于David L.Smith,此后生态城市、文化城市、新都市主义、新田园城市等规划理论不断推进宜居性问题的研究。国内吴良镛等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为宜居城市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宜居城市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城市宜居性与安全性也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城市居民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1-5]因此,研究城市宜居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图1

一、研究区概况

汉中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是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也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点。自古农耕经济发达,两汉三国时期的汉中更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汉中的发展却相对缓慢,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生态和旅游。2010年,汉中市政府提出打造“一江两岸”美景建设滨江宜居休闲城市,2012年荣获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推动汉中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服务保障功能更加健全,提高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升汉中城市名片效应,为汉中的生态发展提供初始动力。

二、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程度的基础[6]。主观评价法通过问卷对市民进行调查,从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数据采集便利,但主观性太强。客观评价法通过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建立定量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统计或实测,客观性强,但是数据收集难度较大。比较而言,宜居城市从本质上是对人的宜居,使用主观评价法具有数据采集便利的优点[7]。本文采用主观评价法,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7年《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并结合汉中城市实际,基于层次分析思想,构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yaahp10.0软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图,由专家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作出比较判断,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得各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表1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2 被调查对象的构成

三、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

本文以汉中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根据汉中城市空间布局,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将汉中城区划分为城东、城西、城北、城南与城中5个区域。被调查对象尽量覆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等人群,见表2。利用周末,在市中心广场、汉江广场以及各个人口集聚区进行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及方便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95.33%。按照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及不了解6个档次进行调查,分别赋以100、80、60、40、20及0的分值。

1.汉中城市宜居性总体评价

对问卷的43项指标分别求平均值,然后再对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见表3。总体上,汉中属于较宜居城市,但所有项目的总体得分都较低,属于较满意水平。5个二级指标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公共安全度、环境优美度的得分较高,而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的得分较低,反映出我国山区中小城市的共同特征,即自然环境优良。社会流动性低、公共安全度尚可。同时,这些城市也都存在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人口素质低下、政府效率不高,不利于社会文明度的提升。

2.不同要素宜居程度的差异

由评价结果来看,居民对43项具体指标评价差异较大,见图2。其中电热力供应情况、自来水供应情况、空气质量、气候环境、就业与创业环境满意度的得分较高,且都在70分以上。由于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外部环境条件较好,与汉中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关系密切,总体表现在与生活相关的吃、住方面,这一点问卷调查数据也得到了证实。其中,就业与创业环境满意度得分最高,为72.31,表明汉中城市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大量引进人才,就业环境较好。在实际调查中,居民给出汉中“山清水秀,空气宜人”“环境好,污染少”“物产丰富,适宜旅游”等评价结论,这也表明汉中未来打造绿色城市名片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在43个具体指标中,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较差的是政治文明度、社会和谐度、社区文明度、公众参与度、收入满意度、收入与消费协调程度、贫富差距、环保型公厕分布、居住区级商业设施服务质量满意度、城市停车泊位等,得分都低于60。可见,居民对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和生活便宜度方面感受较低。主要由于汉中经济水平较低,居民对收入不满意,贫富差距较大,生活便宜度较差。交通设施体系不完善,居民政治意识较差,公众参与度较低,对政府的满意度评价较低。其中,得分最低的是收入与消费水平协调程度的满意度,得分为52.17,主要由于汉中经济水平落后,第二产业欠发达,经济来源主要是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在问卷中,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占到59.44%,并且汉中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物价较高,居民收入较低。因此,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中,居民对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协调程度满意度最差。

3.不同区域宜居性评价差异

汉中城市不同区域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差异较大,见表4。其中,城西、城中、城北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较高,这些区域居住的大多为工薪阶层和商业人员,且都位于发展中地带,收入较低,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对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较高。城南和城东区域教育机构和事业单位分布较多,文化事业居民较多,且城南和城东片区位于老城区开发地带,居民收入较高,因此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要求也会更高,导致城南和城东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较差。

图2 各指标满意度得分

表3 汉中城市宜居性一级指标得分

四、个人属性因子与宜居性评价相关性

运用SPSS18.0软件对汉中城市宜居性得分与居民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与生活空间属性等个人属性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与显著性水平见表5。其中r>0,代表两变量正相关;r<0,代表两变量负相关;|r|≥0.8时,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8≥|r|≥0.5时,两变量中度相关;0.5≥|r|≥0.3时,两变量低度相关;|r|<0.3时,两变量相关程度弱,基本不相关。

(1)是否本地固定居民与宜居性评价指标呈负相关。表明本地固定居民相对于非本地固定居民对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较差,最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非本地固定居民可能由于居住时间较短与长期居住地相对比情况下,认为汉中城市环境优美度较好。

(2)性别与宜居性评价指标相关性不大。性别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生态环境呈负相关,其他指标均呈正相关。由于女性较感性的,对宜居城市评价的标准更高,因此,女性对汉中市城市宜居性评价略低于男性。

(3)年龄与宜居性评价指标呈负相关。重点体现在生态环境、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随着居民年龄的增大,对居住环境和生活方便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方面对城市宜居性评价较差。

(4)学历和月收入与宜居性评价指标呈中度正相关。这是因为学历高的人群一般月收入也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容易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出行、便利条件,对城市宜居性评价也相对较高。

(5)职业与宜居性评价指标呈负相关。职业的性质影响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其中,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商业人员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略高于其他职业类型居民。这些职业相对轻松,收入乐观,工作压力小,对城市宜居性评价较高。

(6)生活空间与宜居性评价指标呈正相关。主要体现在城南、城东居民对社会文明度和公共安全度评价较高,但对环境优美度评价较低。而城西、城北与城中居民对市政设施及环境条件评价较高。由于城南与城东片区文化事业者较多,收入较高,对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也会更高。城中居民对宜居性评价最低,主要因为城中大多为老城区,环境较差,城市人口多,交通拥挤,生活舒适度差。

表4 不同区域城市宜居性得分情况

表5 个人属性因子与宜居性相关性分析

五、结论与满意度提升对策

本文采用满意度评价方法,从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生活便宜、公共安全五大类、43项指标出发评价汉中城市宜居性,得到如下结论:

(1)城市居民对汉中城市宜居性评价一般。总体评价得分为61.66,得分较低。

(2)居民对城市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宜度评价相对较高,社会文明度和经济富裕度评价最差。结合山区城市中小城市自然生态优越,生活便利等优势,寻求经济突破口,提高政府效率、办事民主、文化开放等程度,在增加居民收入与经济保障的同时,塑造良好、轻松、愉悦的城市生活氛围,提升满意度指数。

(3)宜居性城市评价水平与是否本地固定居民、年龄、职业呈负相关,与性别、学历、月收入、生活空间呈正相关。这说明汉中城市应该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保障社会各阶层的权利,提升城市总体的满意度水平。

[1]李小英.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07.

[2]李业锦,张文忠,田山川,等.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J].2008,27(3).

[3]董晓峰,杨保军.宜居城市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3).

[4]谌丽,张文忠,李业锦.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8,63(10):1022-1030.

[5]赵勇.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7(10):76-79.

[6]沙爽.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09(05).

[7]高峰.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5)25.

(作者单位:陕理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秦岭与蜀道地理研究所)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41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4D13)]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汉中宜居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宜居大化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汉中仙毫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星球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