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
2016-10-19沈浩
沈浩
·短篇论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
沈浩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炎性介质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在U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各30例。取外周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及抑制率(RFIR)、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补体(C3、C4)水平、炎性介质(TNF-α、IL-6、sIL-2R)水平。结果观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C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RICR、RFIR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NF-α、IL-6、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其它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水平上升等现象,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价病情变化,值得关注。
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of T cell subsets,erythrocyte immunity,immune globulin,complementand inflammatorymediators in patientswith ulcerative colitis(UC),and explore the role ofimmune fun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UC.M ethods 30 patientswith UC(observation group)and healthy physicalexam ination(controlgroup)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4.The levelsof T,CD4+,CD3+receptor(CD8+),erythrocyte C3b receptor(RCR),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RICR),inhibition rate(RFIR),IgA(IgG),IgM(C4),TNF-(IL-6)and C3b(sIL-2R)weremeasured.Results the CD3+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 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group,the CD4+/CD8+levelw 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CR and RF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group,RICR and RFIR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of IL-6,sIL-2R and TNF-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swere 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other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 cell subsets disorder,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defects,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crease occur in patientswith UC andmonitoring these indicators ishelpful to evaluate the stateof UC.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T cell subsets;Erythrocyte immunity;Immunoglobulin;Complement;Cytokine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多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可累及直肠及远端结肠,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便血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尚未完全探明UC发生机制,多认为其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细菌等多种因素有关[2],但针对性分析UC患者多种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以我院收治的30例UC患者为对象,探讨UC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炎性介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初诊UC患者,共30例,均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为活动期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3岁,平均(42.5±12.6)岁,按结肠镜评分标准,轻度病变(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充血但无出血)9例,中度病变(黏膜呈颗粒样变化,中度接触性出血)18例;重度病变(黏膜溃疡并自发性出血)3例[3]。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对象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41.8±11.8)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大体一致。本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
二、检测指标及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外周血标本,分别行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炎性介质检测。T细胞亚群应用FACSCalibo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检测,记录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红细胞免疫应用红细胞酵母多糖花环法检测,记录RCR、RICR、REFR及RFIR水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以Array 360System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美国贝克曼)检测,方案为免疫比浊法,记录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炎性介质以双抗体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记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一、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
观察组CD 3+水平低于对照组,CD 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CD4+、CD8+水平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x±s)
二、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指标RCR低于对照组、RICR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指标RFER低于对照组、RFIR高于对照。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x±s,%)
三、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对比
两组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接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四、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TNF-α、IL-6及sIL-2R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4。
表3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对比(x±s,g/L)
表4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x±s)
讨论
UC属于常见炎症性肠病,目前虽未完全探明其形成机制,但临床多认为其是在遗传基础上,由肠道细菌激活所形成的异常免疫反应,进一步导致的结肠炎性变化[4]。该疾病与自身免疫、黏膜局部免疫及变态反应等有关,而肠道免疫反应的调节涉及到免疫细胞、球蛋白、细胞因子等多方面[5],因此有必要从不同方面免疫功能变化入手,研究UC发病机制。
本研究显示UC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失衡,表现为CD3+明显下降、CD4+/CD 8+明显上升。CD3+是外周血成熟T细胞表面标志,CD4+及CD8+分别是辅助T细胞及细胞度细胞表面标志。上述变化意味着各亚群之间的功能无法相互协调,诱发免疫反应异常增强,最终导致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其中CD8+细胞减少,可导致CD4+细胞功能增强,进而促进B淋巴细胞大量活化,将激活体液免疫、生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可能因而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等临床症状。王坤等[6]以动物学研究推测细胞免疫缺陷在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B淋巴细胞受细胞免疫紊乱影响而激活,则可能导致体液免疫异常,但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若排除样本量过低、试验方法不同等客观因素影响,则可能与UC患者选择不一造成的偏倚有关。既往研究所挑选活动性UC患者,并未区分其是否为初治患者,本研究仅纳入初治患者,结果更为可靠。同时,由于UC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疾病,免疫因素可能不是其唯一因素[7],因此个体患者的部分免疫指标可能确存在较大差异,其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可能处于正常范围。可见,虽然UC早期伴随强烈的炎性反应,但仍然不能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预测疾病预后。
观察组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及其调节因子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提示红细胞免疫可能也参与了UC的发生及发展,这与王爱磊等[8]的动物研究结论一致。红细胞表面存在广泛表达的膜免疫分子,如CR1等,能够协助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同时红细胞还对多种免疫细胞,如T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有功能调节作用,且红细胞与多种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递质联系密切[9],因此,其能综合反映多方面免疫功能的变化,对早期监测UC、指导治疗等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TNF-α、IL-6、sIL-2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上述细胞因子也在UC的发生及病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黄夺夏等[10]研究结论一致。其中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生成,生物活性广泛;IL-6是广泛的促炎性因子,有研究显示其与病变范围及程度有明显正相关;血清sIL-2R升高,提示免疫系统激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异常状态,这可能与B细胞激活,巨噬细胞及NK细胞大量表达sIL-2R有关。多种细胞因子对UC的影响作用已逐渐明确[11],本研究结论也提示针对性抑制细胞因子的过表达,可能有助于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UC患者免疫功能存在严重的紊乱,主要表现在T细胞亚群紊乱、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炎性细胞因子过量表达上,这在临床诊断、指导用药等方面有一定价值,但需要进一步探讨。而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诊断重复性较差,可能难以指导诊断,但对检测异常患者,可能在评价用药方面有一定价值。
[1]李勇,谢宜奎,丁红玲,等.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J].山东医药,2012,52(25):55-56.
[2]解春静,庄彦华,栾雨茏.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8):889-892.
[3]张声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6):891-895.
[4]周婷婷,仝巧云.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63-1166.
[5]赵旭红,常丽丽,田春风,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4):560-561.
[6]王坤,宣秀敏,王莲,等.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3):354-356.
[7]傅永锦,张小牧,连大卫,等.肠炎清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P选择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3):148-152.
[8]王爱磊,张学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6):661-662,665.
[9]郭晓鹤,张彩凤,夏永华,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调节[J].重庆医学,2014,43(14):1684-1686.
[10]黄夺夏,陆翠钦,何张平,等.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凝血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69-3770.
[11]李莉,曹江,刘玲,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IL-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2,32(4):323-325.
C linical study of imm une function in patientsw ith ulcerative colitis
SHEN Hao.Xiaogan First People′sHospitalDongcheng new hospital,Xiaogan 432000,Hubei
2015-12-11)
(本文编辑:吴嘉煖)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4.009
432000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城新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