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例说
2016-10-18曾丽梅
曾丽梅
课堂教学评价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拟结合教学案例,就高中生物的连续性评价、生活化评价及探究性评价三方面展开探讨。
一、连续性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新的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安排都有着科学的结构和布局,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把教学步骤控制在自己的频道上,把握好进度,所以在进行评价时也应有一定的阶段性,恰当合理。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中的“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在上课之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无论外面是雪花纷飞,还是夏日炎炎,我们人类的体温怎么都在37℃左右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保持温度恒定的?
学生A:通过体内各种系统的调节。
学生B:通过细胞的代谢。
学生C:通过血液的不断流动。
教师评价:三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但是都不够完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具体地进行学习和了解为什么不管在什么环境中,人体总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体温。
对于这几名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肯定。通过对第三个学生回答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出体液的概念,体液又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是学生B提到的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里面就包含了血浆,也就是学生C所说的血液。进而可以引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对学生A回答结果的分析,可以引出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机制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生活化评价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评价中,将所学习的生物知识与我们生活日常的生活或者生存环境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中的“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师讲解了物种灭绝之后,让学生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濒临灭绝物种及其原因。
学生A:大熊猫。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大熊猫栖息地内赖以为食的箭竹大量死亡,影响了其生存。
学生B:白鳍豚。由于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海水质量变差,对白鳍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导致白鳍豚濒临灭绝。
教师评价: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物种消失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除了两位同学所说的大熊猫和白鳍豚之外,还有朱鹮、蟒蛇等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数量急剧减少。
单纯的课本知识难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灭绝的严峻性,而通过教师的评价将身边濒临灭绝的物种及其原因列举出来,让学生感觉到了阻止物种灭绝的紧迫性。
三、探究性评价
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充满着趣味性和探究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限制了这些。新课改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生物学科学习的探究性和趣味性表现出来。
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向学生展示达尔文的四个实验图,让学生观察,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一:对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的照射,它就会朝光源方向生长。
实验二:对切掉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照射,既不会进行生长,也没有产生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靠下的一段,进行单侧光照射,结果产生弯曲。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一和二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胚芽鞘尖端,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和胚芽鞘尖端有关。
2.实验三和四形成对照,变量是胚芽鞘遮光部位不同,结论是:胚芽鞘感受光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3.实验一和三形成对照,变量是无胚芽鞘尖端有无遮光,结论是:胚芽鞘感受光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的对比讨论,我们能够发现对正常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就会在尖端某种刺激的引导下使得背光部生长快,进而产生了弯曲。
在这种探究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思考。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讨论中的问题和不足。
高中生物是一门既实用而又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而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新课改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让高中生物教学事半功倍。要完善和普及课堂教学评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学生在评价教学中的受益将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