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2016-10-18孙玉海
孙玉海
[摘要]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麦的高效栽培技术有利于小麦的群体结构合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减少倒伏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小麦 高效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168-02
小麦的种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尽可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让小麦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文章就针对我乡小麦高效栽培技术做浅要分析。
1.播种准备
1.1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小麦单株生产力高、抗到伏、抗病好、抗逆性强、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超高产栽培。
我乡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淮麦30,半冬性品种:淮麦20,淮麦3l,淮麦35,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
1.2选择地块
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充足,比例协调,就会提高麦田的产量。土壤的供肥能力是决定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高产小麦吸收的氮营养有2/3来源于土壤中贮存的氮,1/3来源于当季投入的化肥。
2.播种
半冬性品种淮麦20播种适期为10月10-20日,偏春性品种郑麦9023播种适期为10月25-11月5日,由于近几年有暖冬的趋势,因此具体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决定。适期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50-60天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在500-600°;当平均气温降至15-17°,易形成壮苗,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就容易获得高产。
3.田间管理
在适期高质量播种,争取麦苗达到齐、匀、全的基础上,促弱控强,培育壮苗,并协调好幼苗生长与养分贮存的关系,保证麦苗安全过冬;促使根量增多,根系下扎,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成穗率,防止死苗,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中、后期的健壮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1冬前管理
3.1.1查苗补种
播后10天左右,检查出苗率,若出现出苗率低的地块,应进行以小水灌溉,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3.1.2适时冬灌
冬灌时间以平均气温降到4-5°,灌溉时应选择日消夜冻时为佳,一般667m2灌水60-80m2。
浇越冬水能使小麦在冬前和越冬期间有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平抑地温、防止冻害,安全越冬。浇越冬水适宜温度要求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时间在立冬到小雪期间,群体小的麦田应先浇,后浇群体大的麦田。
3.1.3及时中耕锄地,保墒提温促苗快发
干旱年份,麦田要浇水造墒,必然造成土壤沉实板结、通透性差,麦田土壤条件就会变差,小麦分蘖生长缓慢,难以形成壮苗。及时进行中耕锄地,能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墒抗旱,除去杂草,达到促苗快发、培育冬前壮苗目的。因此,冬前应对麦田中耕锄地,以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
3.1.4合理追施化肥,培育冬前壮苗
合理追肥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措施,追肥能使小麦扎根深,促进麦苗由弱转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于春季早返青,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产量。冬前追肥以每亩施用标准氮肥15-20kg为宜,对群体少和脱肥麦田,应结合浇越冬水适当多追肥,以标准氮月20-30kg为宜。
3.1.5病虫害防治
冬前是防治杂草的有利时机,应及时防治。麦田除采用划锄措施消灭杂草外,要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在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二月十日封冻前,选含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如杜邦巨星、麦星、麦草克等,不选用含氯磺隆、甲磺隆等成分的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对小麦安全,对下茬作物易产生药害;也可用2,4-D丁酯50ml,兑水50kg喷雾防治。喷雾时要选择无风、温暖天气,做到均匀喷洒,不漏喷、不重喷。
3.2次年管理
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促进早缓苗、早返青,使得叶色葱绿,根系发达,通过水肥管理来协调地上部位与地下部位,群体和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成长的矛盾,促进分蘖两极分化,提高成穗率,形成足够的穗数;为幼穗分化创造适宜的条件,争取杆壮,穗大,粒多;防止倒伏及病虫害,为子粒形成与灌浆奠定基础。
3.2.1及时春耕
小麦返青时应及时进行春耕。耙地3-5cm的深度为宜,3月初为耙地的最佳时间。
3.2.2水肥管理
小麦返青后进行第一水灌溉,同时亩施尿素10kg左右。一水7-10天后进行第二水灌溉。在小麦生长后期,灌溉时应注意避免灌水后大风天气造成倒伏。小麦后期如有缺肥表现,每667m2应追尿素7-10kg。
3.2.3病虫草害防治
麦田杂草应搞好中耕除草的同时,及时开展化学防治,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是3月下旬到4月初,力争在小麦拨接前结束,选择气温较高、无风天气进行,麦田病虫害的防治,在防治好小麦纹枯病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小麦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即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灰飞虱和蚜虫的防治,小麦初花初期(小麦扬花5-10%)是最佳防治适期。第一次防治每亩使用50%多·酮125克,加25%吡蚜酮30克、叶面肥50克和有机硅一袋兑水喷雾,第二次防治在第一次用药后4-6天。力争把病虫草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3.2.4后期管理技术
从小麦抽穗、开花一直到成熟,是小麦生长的后期,这是小麦形成籽粒产量的重要生长阶段。
后期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养根保苗,充分延长光合器官的功能期;协调植株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倒伏,最大限度的將后期所合成的及抽穗前所贮存的有机物质转运到子粒中去,防治病虫害和干热风,适当喷洒激素、微量元素等,调控物质运输,争取粒多、粒重。
3.3高标准把好“五防关”,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3.3.1防干旱
用播种期控制小麦生育处于比较有利的降水时期。
3.3.2防渍害
春雨过多,导致小麦烂根,也是引起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做好沟渠的排水工作,确保沟沟相同,加快春雨时期的排水速度,以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为小麦的健康发展呢创造—个良好的环境。
3.3.3防杂草
(1)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小麦田,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麦极)4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
(2)以猪殃殃、繁缕、大巢菜、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30毫升或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10克+56%二甲四氯钠盐45克兑水40公斤喷雾。
3.3.4防倒伏
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可减产10%~30%。倒伏分茎倒伏和根倒伏两类。倒伏表现在后期,问题潜伏在前期,具有不可挽回性。因此,在麦播时要采取综合措施搞好预防。
(1)压青苗:抗旱提墒,促进分蘖——三叶期镇压,防止苗过旺——在分蘖期镇压。标准是要求把小麦苗压倒、有碾伤、不折断叶片和麦苗为好。一般是在小麦3~4叶期,用V型镇压器镇压,对播浅的地号要加重镇压,压两遍。要求恒速作业,时速在6公里以下,采取套压法,田问不急转弯,不漏压,到头到边。不能压的情况:早晚有露水、苗弱、土湿粘、地硬。作用是:①提水保墒,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②促下控上,促进地下根系生长,抑制地上部分生长;③有防止和减轻倒伏的作用。
(2)化控措施:在苗期结合化学除草加入壮丰安,可以起到防止倒伏作用;提高小麦基部节间强度,缩短其长度。现在多采用在小麦在挑旗期(抽穗前1-3天)麦壮灵每667m2用量20-25ml。经调查喷施麦壮灵的小麦穗下1-2节间比未喷的降低了8-10cm,有很好的防倒伏效果。
3.3.5防病虫害
在小麦的整体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常有多种病虫害发生。其中主要以白粉病、赤霉病、麦蚜、灰飞虱为主。加强相关部门的预测预报,准备充足预防的药剂以及及时应急方案,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病虫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4.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多,千粒重最高,应及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治遇雨和潮湿霉烂,并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粮的质量。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收获时。要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