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棚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7-01-12王志刚

新农村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番茄

王志刚

摘要:在适宜的栽培季节,通过优选品种、培育壮苗、适时定植、改革传统管理等方式进行棚室番茄的丰产种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番茄;棚室栽培;高效栽培

番茄又名西红柿,它的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且番茄能解除人体砷和石碳酸中毒。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民由种植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逐步改为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番茄上来,目前海伦市番茄栽培面积特别是棚室番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上万亩,种植棚室番茄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栽培季节

海伦市番茄多数采用大棚单层膜种植,3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5月末6月初始收,也有为了提早上市,采用加温温室12月上中旬播种,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上中旬始收。

二、品种选择

棚室栽培番茄,应选择早熟、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且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佳粉1号、佳粉10号、毛粉802、美国大红番茄等。

三、育苗

1.培育壮苗

适龄早熟壮苗标准为子叶肥厚,宽大平展,着生角度45度;胚轴长3cm;真叶8-9片,叶色深绿,叶柄短;茎粗均匀,节间短,茎上茸毛多,苗高20-25cm,呈深绿略带紫色;花芽肥大,数量多,已能看到第1花序的花蕾;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呈白色;株型呈长方形,蹲实;无病虫害。

2.营养土配制

选择疏松,不含病菌、虫卵、草籽的优质的无农药残留的肥沃的园田土。按照肥沃大田土,最好是豆类茬土占40%,腐熟的陈马粪(或草炭土)20%,陈床土20%,发酵好的大粪面10%。另外,每平方米床面所用营养土加入过磷酸钙200-250g、尿素25g,拌匀。然后每1000公斤营养土用福尔马林(40%甲醛)200-300毫升对水25-30公斤,然后用塑料膜盖上进行闷土,2-3天后把塑料膜去掉,进行翻土,隔1-2天再翻一次土,等到营养土中的药味充分挥发后就可以播种育苗了,播种覆土后苗床也要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平方米拌细干土均匀撒于床面上。

3.种子消毒及浸种催芽

消毒时把种子装入尼龙袋中。用20℃温水浸种30分钟,再把子放入55℃热水中恒温烫种15分钟,要不断搅拌至35℃后继续浸种3-4小时。可防治番茄早疫病等病害。为了预防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后将种子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之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后再浸种,可防治番茄病毒病。番茄浸种8-10小时后,放在25-28℃条件下催芽。每天搓洗2-3次,当有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四、播种

1.播种及播后管理

播种时苗床先铺10厘米厚营养土,整平,浇开水,覆1/3药土,均匀播种,覆2/3药土,再覆营养土1cm左右,上盖地膜保温保湿。白天温度28-30℃,夜间温度24℃以上,地温20-25℃。当有70%幼苗顶土时撤掉地膜,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7-18℃,地温15-20℃以上。出苗后选晴天露水下去后覆2厘米细干土保墒。播种至分苗前一般不用浇水。在幼苗发生病害时,每平方米床面浇50%代森铵200-400倍液2-4公斤药液防治。

2.分苗及分苗后管理

当番茄幼苗长到1叶1心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之后选晴天,用8cm×8cm塑料营养钵或营养纸袋分苗,分苗至缓苗温度白天25-30℃,夜间15-20℃,地温15-20℃;缓苗后至定植前一周低温练苗。

五、适时定植

1.定植密度

在棚内65厘米垄上单行种植,株距30厘米。亩保苗3422.4株。

2.定植后管理

(1)水肥管理

定植时浇足定植水,施足底肥,直到坐果后再追肥浇水。坐果后据植株长势亩追尿素12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磷酸钾10公斤或三料15公斤。第一穗果采收后追三料20公斤。浇水以防病为前提。追肥后浇水选在晴天上午,灌水后闭棚1小时增湿。再放风排湿。

(2)温度管理

定植初期加强保温,白天28-30℃,夜间不低于15℃,可扣小拱棚;苗后防徒长,白天25℃,夜间15℃;开花期白天25-28℃,夜间15℃;结果期为防早衰宜降低1~2℃,晴天注意放风,降湿度,温度,防病害发生。(3)植株调整:缓苗后及时搭架绑蔓,开花前不整枝打杈。开花后,第三花序下第一侧枝留一叶摘心,以下侧枝全部去掉,以上侧枝留一叶摘心。主行留3穗花,副行留2穗花摘心,以利早熟。第一穗果采收时,主行第三花序以上侧枝不再摘心,促使第三穗果增产防早衰,下边黄叶及时摘除。

六、适时收获

应该提早采收,抢站市场,创产高效。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番茄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冬天的番茄为啥不太好吃
番茄炒蛋做成功啦
高寒山地“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