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艾嘉许鞍华影片中的女性意识
2016-10-18姜梦龙
摘 要:作为华语电影导演圈中不可或缺的两位女性代表人物:张艾嘉和许鞍华,一个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女性导演,一个是香港影坛素有“常青树”之称的重量级女性导演。可以说,张艾嘉和许鞍华都以各自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和表达视角,对于女性命运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对其女性意识进行了一种独特探寻,将其中女性世界展现得淋淋尽致。
关键词:张艾嘉;许鞍华;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姜梦龙,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2
一、两位女性导演的创作简况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见证者——张艾嘉,是华语电影导演圈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她执导了《少女小渔》、《心动》、《20、30、40》、《念念》等多部女性题材电影,这些作品围绕女性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存状态以及情感困惑。塑造她内心所要表达的女性角色,并在其娴熟的镜头下孕育出一个个感性却不失理智的女性形象,因此,她的多部影片获得了各种电影奖项:1995年,张艾嘉担任编剧及导演《少女小渔》获得第40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1999年,张艾嘉执导的电影《心动》获得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等。
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经历者和推动者——许鞍华,她所执导的女性题材影片像《倾城之恋》、《半生缘》、《玉观音》、《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等描绘的女性是时代的产物,她运用自己的写实风格创作执导的《玉观音》曾获得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剧本奖);另一部作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她在驾驭女性题材的影片上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许氏风格,塑造出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女主人公。
同为女性的张艾嘉和许鞍华,作为导演她们感同身受,她们深知女性在大环境下,所处角色生活的劣势地位,她们通过自身对女性细腻、柔和的把握,来关注女性自身对梦想、爱情、友情以及对婚姻的渴望和追求。
二、两位女性导演作品中女性意识比较
张艾嘉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见证者,她无疑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作品将敏锐的视角投入于关注一群在男权社会体系下的弱势群体——女性,表达了女性的美丽与青春的残酷,长大后的矛盾与尬尴,以及老年生活的无奈。同时在她的影片中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女性的自我拯救,一方面是女性虽然深陷逆境、苦境或困境,另一方面是自我的救赎与解放,她们学会去释放,学会自己去成长。张艾嘉的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没有情感的激烈冲突,而是像细水长流,具有温文尔雅的静谧感,就像她本人的气质,美丽、知性而又不失女性的魅力。
导演张艾嘉看似用最自然的手法来描绘女性不同的情感经历,实则是在她的镜头视角下传达对女性命运的一种人文关怀。
而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经历者和推动者,她的电影题材相对于前者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她以自我的女性视角思维来关注各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的状态、境况。她更着眼于对女性作为时代产物的一种人文关怀。另外,她所描绘的女性多半带有悲观主义色彩,往往所关注的对象是普通女性,展现出一种写实的情感表达,传达她对女性命运的怜悯与同情,怀揣着一种作为女性本身的情感关怀。
许鞍华导演的作品虽然带有悲观的色彩,但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具有独立的、坚强的鲜明个性。同样是对女性命运人文关怀的表达,许鞍华与张艾嘉在女性的品质及女性塑造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两位导演影片中深藏的女性意识探寻
何为“女性意识”?目前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有多种定义,学者李显杰与修倜最早是这样概括的:“一是指影片编导或影片文本中应蕴含、具有和体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和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二是影片编导和文本不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的被动观赏对象,而是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的形象塑造意识。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较完整的电影叙事意义上的女性意识。”[1] 纵观国内专家学者的各种定义,作为笔者个人更倾向于前者的定义观点,其意在论述女性自我的人生价值、自我的平等以及自我独立自主等女性意识。因此,在张艾嘉和许鞍华的女性题材电影中明显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艾嘉执导的影片《少女小渔》(1995)是改编自著名的旅美小说家严歌苓的同名短篇小说《少女小渔》,影片讲述的是少女小渔为了爱情而移民的故事,大陆来的女青年小渔(刘若英),为了心中神圣的爱情舍弃一切,死心塌地的追随男友的步伐,一路追随到大洋的彼岸――美国纽约,她为了自己的男友江伟(庹[tuǒ]宗华)变得毫无尊严、一味的隐忍,甚至为了获得美国绿卡不惜与外籍男子马里奥结婚,而她的男友江伟却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影片中的小渔展现出东方女性的善良、勤劳、勇敢的特质。通过影片中的特殊符号——“sorry”,这是少女小渔时常或习惯性挂在嘴边的话语,在外人看来这包含着一种特殊的行为意识,对其影片中少女小渔作为女性视角的一种潜在意识的探寻,作为影片女主小渔由原先追随爱情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时的简单、单纯甚至为了男友抛弃本真的自我。由于自己在(美国纽约)大环境下所碰到的人与事,让她不得不自我去面对,到后来迫使自我成长、蜕变,最终她明白不单单把爱情当作束缚自己命运的闭锁。同时在影片的结尾看似出乎意料的小渔说了一句“I am no sorry”,是导演对其刻意的安排?还是巧合?实则是导演突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影片中少女小渔敢与其男友的一次勇敢的“抗衡”,正是走进自我命运救赎以及自我觉醒的转折过程。
而许鞍华执导的电影《玉观音》尽管是改编自男性作家海岩的同名小说《玉观音》,该影片讲述的是女警察安心在经历重重苦难最终自我救赎的过程。作为缉毒警察安心(赵薇)在毕业后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自愿选择去云南的缉毒边境去工作,在一次与毒贩子的交涉过程中她与毒贩子毛杰(谢霆锋)产生激情的火花无意间发生了关系,导致怀孕有了自己的孩子,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事情,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不幸的隐患。
许鞍华对影片中的缉毒女警察安心的角色从原本略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角色,成功塑造成一个自我拯救、救赎,内心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忍受着命运对她的摆弄,为了自己的孩子她不得不隐忍、承受。但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那个使她陷入困境的男人——毛杰,亲手杀死他们的孩子,这是她难以承受的,但又是她从希望走向死亡的进程,最终她也死在了毛杰的手下。其影片对女性意识的探寻在于面对现实困境所要找寻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令影片当事的女性经历者、受难者感到一种无奈与困惑。
作为女性导演,张艾嘉和许鞍华对女性意识的共同传达在于:关注女性命运,以女性视角和人文主义的立场,对女性表达一种关怀与关注。从关注女性视角探寻社会中女性的另一面,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
总之,无论是香港导演许鞍华还是台湾导演张艾嘉,在其女性题材的电影里讴歌了女性的伟大与独立,在看似男权当道的时代里,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女性自身应有的权利,为自己争得了一份自我尊严。体现出作为女性导演所传递的真、善、美的情怀和身为女性的自我真实情感的表露,她们对女性电影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她们对华语电影导演圈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注释:
[1]李显杰、修倜:《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当代电影》1994年第6期,第30 -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