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盾和老舍笔下的都市叙写

2016-10-18杨惠敏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茅盾老舍都市

杨惠敏

摘 要:茅盾和老舍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身处同一年代,其作品都是以都市为创作背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矛盾,但他们却从不同的都市侧重点、不同的创作支撑点和不同的创作意识等方面叙写了迥异的都市风情,从而展示了三四十年代繁荣的现代都市文学。

关键词:茅盾;老舍;都市;叙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创作主要是以上海和北京为两大中心,茅盾和老舍即为这两类都市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单纯的对比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文学或以北京为创作背景的文学已有不菲的成就,而以上海和北京两个现代都市为创作对比的研究却稍有不足。本文就茅盾和老舍笔下的都市叙写来表现同一年代都市小说所表现的异同。

一、茅盾和老舍都市小说的相似之处

(一)以都市为背景

茅盾和老舍最有成就的作品是以都市为创作背景的。都市中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存在,复杂的政治力量的相互较量,不同阶级和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展现都丰富了都市文学创作的内容,为都市文学能够独树一帜提供了素材。上海五光十色的霓虹闪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轰隆突进的汽车奔驰、永不停歇的机器运作、激动人心的证券交易等充满着都市生活速度感和霓虹闪烁的诱惑,为茅盾的都市文学创作提供了背景。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气质,为老舍的都市文学创作提供了背景。相比乡土文学,都市文学在体现现代性的社会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方面更加淋漓尽致。

(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任何的好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社会现实,把握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是现实主义的重要体现。茅盾和老舍都是中外现实主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们自觉担当起中国现代社会的记录者,通过记录一个历史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面貌,展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1.反映社会现实

茅盾和老舍都是根据自身对社会生活的亲自观察与思考,以艺术之笔记录了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时代生活和历史情绪,其作品都是反映旧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早在二十年代,茅盾就倡导现实主义文学,并撰写了大量论述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文章,主张“文学是时代的反映”。茅盾从《蚀》三部曲到《锻炼》的百十余篇作品,都是立足于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他善于通过把握社会的政治经济来剖析时代的弊病,在展现恢弘大气的时代潮流中捕捉最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讴歌或批判,给人以无限的反思。老舍受欧洲近代小说“写实态度”的影响,进行小说创作,在系统的阅读文艺理论书籍之后,他已明确认识到“文学是时代的呼声”,认识到社会生活之于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老舍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为素材的。

2.注重典型化的运用

现实主义的另一分特征是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在茅盾和老舍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两者在艺术上典型化的运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茅盾和老舍的笔下都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如茅盾《子夜》中的吴荪甫,他既是当时社会的弄潮儿,凭借刚毅的铁腕与魄力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创办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又深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对家人和工人专断,剥削农民积累资金,面对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时软弱无力,在外表的强大与内心的矛盾中最终导致精神上的崩溃。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贫苦农民出身,淳朴、壮实、勤劳,幻想依靠个人的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买车的愿望一次次破灭,命运中的各种不幸交加,再加上他自身固有的缺陷,使他变得孤独、脆弱、贪婪、麻木、缺德,最终完全屈服于命运,真正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茅盾和老舍都市小说的不同之处

(一)都市背景不同

茅盾笔下是现代化大都市——上海。上海是当时全国重要的商业和政治中心,自由、开放、充满现代化: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永不停歇的机器运作、如火如荼的证券交易等都体现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运营方式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显示这个半殖民地化的都市的“错综相”,营造了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老舍笔下是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底蕴的大都市——北京。皇城墙下既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又有市井巷里的民风民俗,那里还有一群居住在大杂院里的、奔波于街头巷尾的市民百姓。北京的气候山水、名胜古迹、街道胡同、公寓民房、文化习俗都作为背景在老舍的小说中出现,特别是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古风绵延、闲适安详的都市社会相。

(二)创作支撑点不同

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是茅盾作品中的重要支撑点。茅盾侧重于从政治经济角度去思考,着眼于城市工业文明,表现现代都市人生的角逐和灵魂挣扎,对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进行深刻的剖析。《子夜》是茅盾写于30年代的一部描写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长篇小说,主要围绕实业家吴荪甫和金融家赵伯韬两个人物展开。吴荪甫靠做实业来发展民族经济,而赵伯韬则主要以公债股票交易发展买办经济,两种经济势力相互角逐,加上封建农业经济也或明或暗的穿插,呈现了当时不同经济相互挤压、艰难发展的状况。同时穿插在主线中还有不同阶级力量的抗衡和不同政治势力的斗争,有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广大农民阶级的相互矛盾,有革命和反革命势力的相互斗争。

老舍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自幼生活在大杂院中,对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老舍创作的支撑点更多的是在文化方面。相比于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老舍作品中的“京味儿”不仅充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北京四合院和胡同,各种职业活动等,还表现了天子脚下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讲究“官样”: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讲究礼节,固守成规,性格懒散、苟安、懦弱等。如《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三)创作意识的不同

茅盾笔下的主要人物多是生活在都市里的资本家和知识分子,他在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多是各个阶级中各行各业的精英,侧重于精英意识。他在《子夜》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吴荪甫,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的吴荪甫,对封建主义思想极端厌恶,有着一腔实业救国的抱负,他从国外回来,借鉴国外先进的机器生产经验发展实业。他有着前瞻的慧眼、机智的头脑、果敢的魄力和先进的思想和学识,在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挤压下,他仍然沉着冷静地发展他的实业。他的雄才大略、坚定果敢、经营之才无愧于“时代英雄传奇的主角”的称号。

老舍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平民意识,他笔下的主要人物是生活在皇城脚下的中下层普通市民。有誓死遵守礼节和规矩,奉行“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保守苟安、逆来顺受、愚昧懒撒的老派市民,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离婚》中的张大哥等;有一味逐“新”和追求 “洋式”生活情调而丧失人格的新派市民,如《离婚》中的张天真等;有真诚善良、实干,用侠义行为为平民百姓锄奸的正派市民,如《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等;还有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凭借个人奋斗缺一再受到挤压,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城市底层贫民,如《骆驼祥子》中的样子。老舍的这种平民意识不仅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而且通过揭露和批判,给人以无限反思。

三、小结

茅盾和老舍的都市题材小说都反映了都市乃至整个社会的矛盾问题,都是为剖析、批判、反思时代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同样是都市叙写,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却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些同与不同,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解读。

参考文献:

[1]茅盾.茅盾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老舍.老舍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钱理群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4]戴永课.茅盾和老舍都市小说叙事模式之比较[J].湖湘论坛,2007,(2).

[5]杨云芳.试论茅盾的都市小说[J].台州师专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茅盾老舍都市
北平的秋
茅盾的较真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茅盾不怕被骗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的求婚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茅盾手稿管窥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