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六六小说看时代困境

2016-10-18章志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物化社会矛盾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之一的文化表达语境也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悄然发生变化,六六的作品是将“高雅”和“通俗”结合在一起的典范。她的作品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用平凡人的琐碎小事,把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革、都市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等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婚姻;家庭;社会;矛盾;“物化”

作者简介:章志芳(1980-),女,江西师大硕士研究生,现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2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之一的文化表达语境也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悄然发生变化,象征高雅的经典文学、纯文学逐步被普通读者所冷落,通俗文学、“快餐”文化深受大众追捧。有些作家为了迎合读者市场,在创作上开始走向“媚俗”,而有的作家则希望能在“高雅”和“通俗”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一方面维持自己创作的准则,另一方面希望作品为更多的大众所接受,六六的作品可以说是将二者结合的一个典范。

随着《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心术》等一系列电视剧的热播,六六的小说火了。她的作品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用平凡人的琐碎小事,把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革、都市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等等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一、问题与矛盾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门当户对”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在讲究人人平等的今天,“门当户对”则为人们所诟病,过于强调外在物质条件,从而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六六的作品大多涉及到两性之间的关系,男女因爱情而结合,在如今社会中没有爱情的婚姻已经得不到认可,可是仅凭爱情却还不足以让婚姻得以维系与发展,婚姻往往会牵涉到男女身后的原生家庭,那么不同的原生家庭之间的种种差异,在一个小夫妻的家庭中产生的碰撞必然引起重重矛盾,而引发种种家庭矛盾。

1、传统观念的原生家庭与新理念的小家庭之间矛盾和冲突

在《王贵与安娜》中,王贵是一位来自河南农村“凤凰男”;安娜则出生在大城市上海的“孔雀女”,王贵从农村来到城市、从读大学到留校任教,在别人的介绍下和安娜认识,在安娜妈妈的暗中周旋下,安娜和王贵闪婚了。婚姻并不是这个故事的完美结局,恰恰是一切矛盾的开始。文章最开始是两个人在生活细节上的冲突,安娜看不惯王贵的生活习惯,随着女儿的出生,王贵的妈妈来照顾安安,不同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撞,婆媳之间的争执最终演变成家庭矛盾,王贵送母亲回家才使得这一矛盾得以缓和。

如果说《王贵与安娜》中的矛盾主要在于小夫妻之间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不同,那么《双面胶》则围绕着一直以来国人最为热议的“婆媳问题”展开。由于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平等思想的进步,男女在人格上相互独立的地位很快被社会认可,为大众所接受;可是在相对保守、落后的农村里,父权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那么当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的时候,矛盾不可避免。

《双面胶》中上海的姑娘丽鹃嫁给了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亚平,在父母来之前,亚平按当下都市中流行的婚姻观念经营家庭,对丽鹃关怀备至,小夫妻享受甜蜜恩爱的生活。亚平的父母生活一直在较封闭农村社会,女性不仅要求勤快能干而且丝毫没有家庭地位,在他们到了上海之后企图用这种思想改造小夫妻的家庭相处模式。 这种新旧观念的矛盾在丽鹃家庭中演变成为严重的婆媳冲突,并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进一步激化,最后导致血的代价。

安娜的婚姻经历了现实的种种考验,但终究还是平稳前行;丽鹃和亚平却以死亡为结局结束了这个故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家庭成员内部在思想上的交流、碰撞也越来越明显,那么人们不禁深思:要使得家庭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除了爱还需要什么?

2、在人生的困境中的苦苦挣扎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曾经感叹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活着总是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境:有现实生活中的磕碰,有职业生涯中的波折,甚至有内心对外在世界的迷惘。面对突然而至的困境,有的人镇定自若,有的人惊慌失措,生活在我们对困境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向不同的命运方向前行。

在儒家思想文化中,孩子的存在对于家庭的维系和延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这种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和西式的“丁克”观念,在长辈和新一代的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意思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不是因为生理原因,却主动不生育小孩。丁克的家庭主要是城市里的白领阶层,他们追求生活的质量,渴望享受“两人世界”的生活。

《宝贝》中,静波说:“孩子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凭什么每家都得发一个?我就不要!”,从这话我们不难看出白领阶层静波的“丁克”观念,可静波和孙哲的这趟普吉岛“蜜月”之旅,却是双方父母强烈要求并强迫性赞助的,以小夫妻放松怀孕为目标。寥寥的只言片语,我们不难看出老一辈延续香火的观念和下一代“丁克”思想的激烈交锋,最终静波的怀孕作为这场交锋的结束。

平静又幸福的生活很快被一场车祸所打破,就在静波生产的那个晚上,孙哲的父母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发生了车祸,一死一重伤,新生命以伴随着挚爱亲人的伤亡的方式到来,让本来高兴的事情却变得沉重异常。故去的亲人已经离开,活着的人还要继续,静波夫妇不仅要面对孩子的养育问题,还要面对因车祸而瘫痪的孙哲父亲的赡养问题。

在家庭的实际困难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之下,小夫妻做出了和大多数传统家庭不一样的选择,静波留在职场打拼而孙哲留在家庭中照顾父亲和孩子。随着静波在职场上越做越强,视界越来越远,她和孙哲的思维差距也就越来越大,最终这场婚姻到了解体的边缘。

在《宝贝》中,静波夫妇在困扰着现代都市人的生育问题、赡养问题、经济问题、精神出轨等等困境中苦苦挣扎,他们凭借着巨大的宽容走出了命运带给他们的不公平,但最终没有走出自己内心的迷茫。

3、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呈现

六六的作品中以家庭婚姻问题为起点,同时辐射到大众所关心的医患关系、房价问题、甚至还有官员腐败、小三现象等等。在《心术》中六六一改以往以男女情感纠葛为主线的叙事内容,转而把目光投向时下大众所关心的社会焦点之一—医患关系。

《心术》书名让人不禁联想到“仁心仁术”一词,“仁心”是对德的概括,“仁术”是对技的要求,在故事中作者从南方某城市三甲医院医生的角度,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讲述了医生的日常的工作,让万千读者对更真实地感受到当下医生生活的真实现况:工作不仅责任大、强度高,还可能要面对患者的误解甚至人身伤害。

在故事里,朱主任面对病人对他服务态度的投诉,曾无奈的进行申辩:“一下午就三个小时时间,我要看六十个号,一个小时二十个号,一个号三分钟,还不包括人情号、加塞号、院办带来的,会算术的人都算得出的呀,三分钟我要看片子,判断能不能手术,怎么手术,还要安排病床,怎么跟你寒暄、安慰你情绪呢?”,从医生无奈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医务工作者高强度的工作。

可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有没有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宽容呢?答案是:没有。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建立良好的分级治疗制度,患者从全国各地经过长途奔波涌入大医院,想尽一切办法挂专家号,如此大费周章又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一旦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预知的因素,医患纠纷一触即发。一方面是普通人抱怨看病贵、看病难,另一方面则是医生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偏低,当下如何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呢?

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着重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在就业、住房、教育以及医疗等民生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如果说《心术》较客观的讲述了时下医患之间的困境和冲突,那么《蜗居》直指当今社会人人所关心的一线城市飞速上涨的房价。

“蜗居”一词,比喻窄小的住所,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视“家”这一概念的,而当下中国人的观念中,房子成了“家”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萍名牌大学毕业后,喜欢上高楼林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大城市,于是从工科转做文案留在了十里洋场的上海,为了能在上海有套自己的房子,为了能把孩子从父母的身边接回自己的身边,海萍决定哪怕冒着再大的经济压力也要购买一套房子。

为了凑足购房的首付款,海萍把所有的亲人都和自己买房捆绑在一起。海萍规定“苏淳的父母四万,自己的父母两万,海藻两万”,即使明明知道苏淳的父母没有这笔钱,海藻刚工作不久还没有存钱。同时为了省钱,自己的生活也是处处节衣缩食。

在每天为了钱而争吵的日子里,海萍和苏淳的婚姻也渐渐滑向危险的边缘。“苏淳的心,重重地压上了大石头,那种想吼吼不出,想挣扎逃不出的痛苦却无法诉说。”作者借旁观者海藻之口说出婚姻的本质:“这就是婚姻吗?这就是婚姻。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元角分。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就是将美丽的爱情扒开,秀秀里面的疤痕和妊娠纹。”

我们在观看《蜗居》时,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压迫感,海萍是个有梦想有勇气的人,可她的梦想一次次的受到来自现实的无情打击,在为钱财而计较的日子里,渐渐消磨了她最初的憧憬和优雅,变成了一个屈从在生活压力下的怨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阐释过的“物化”理论,简单解释为:商品构成了社会的普遍力量和支配原则,人们创造了商品但反过来又被它所束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以金钱的获得作为第一生活原动力,千方百计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金钱,财富成为当今社会成功的象征,而原本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却为人所抛弃。在《蜗居》中,房子成为支配所有人行为的中心,成为一切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根源,并且人们还前仆后继的涌入这一矛盾的漩涡中,那么在当下,我们如何面对在物质化时代不断膨胀的欲望?

二、小结

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资的渴望、对金钱的追求越来越甚,这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道德体系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击。表面看来,六六的小说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家长里短,琐碎又平凡,然而社会是由家庭结构而成,这些普遍存在的家庭矛盾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困境,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变奏的痕迹,看到新的道德体系构建的过程,同时促使大众对自我生存环境的审视,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六六著:《王贵与安娜》[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六六著:《蜗居》[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六六著:《双面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六六著:《心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六六著:《宝贝》[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6]〔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7]张文娟:《凋谢的玫瑰――〈双面胶〉、〈蜗居〉中的知识女性命运结局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物化社会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