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效应

2016-10-18刘桂洲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2期

刘桂洲

摘 要:立足于美国总资产规模排名前50的8家商业银行共1792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涵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控制风险能力3个方面的8个变量,时间跨度为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本文对该面板数据采用了对数线性模型,并分步施加固定效应和哑变量以逐步修正模型及结论。最终本文得到若干结果:资产证券化增速分别与总资产规模增速、资本比率以及流动性比率呈正相关,同时在各银行间有所差异,近年来总体上因外界作用而具备下降趋势。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控制风险能力;固定效应;哑变量

一、文献综述

Elena Loutskina(2011)认为证券化减弱了传统资金成本与银行借款意愿、全球市场波动之间的联系,能够降低贷款增长对于资金波动的敏感性。小银行相比大银行需要更多流动资产,因为大银行有更多资源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且降低外部融资困难;但资产证券化对于大银行的边际效用更低。

次贷危机后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及抵押贷款膨胀方面。Mayer和Pence(2008)认为证券化相比传统方式更易给予购房信用额度,也使房屋拥有者能进行再融资或者收回本金赚取差价。

国内学者倪志凌(2011)认为不受巴塞尔协议2监管的金融公司会更倾向于发展资产证券化,同时会对商业银行监管努力水平有所影响。姚禄仕(2012)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具备较强的正面效应,资产证券化对于流动性风险、贷款组合质量等五个因素均有积极影响。

二、研究数据及变量说明

数据包含8家美国商业银行的各自28组季度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采用对数方程回归,再追加固定效应。因变量为证券化资产规模(lnSA),自变量有总资产对数(lnTA),贷款与存款比例(LTDR),流动资产与存款比例(LATD),总资本比率(TCR),资本与贷款比例(CFTN),资本与总资产比例(CFTTA)及坏账冲销率(CAGL)。

贷款与存款比例与流动资产与存款比例为流动性水平指标,总资本比率、资本与贷款比例预计资本与总资产比例为资本充足率水平指标,坏账冲销率体现风险管理水平。

三、资产证券化效应实证检验

1.实证检验思路

在相关系数显著超过0.6的两两变量不同时出现的前提下,多次尝试面板数据回归。在得到初步的回归模型后,由于可能存在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故考虑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便于控制来自时间和银行个体差异的变动因素。

其次考虑增加银行哑变量,充分体现样本银行之间可能存在的核心业务、管理风格和吸存放贷做法等因素差异;增加时间哑变量则控制重大事件,例如金融监管力度变化或者相关法律行规的修订对样本中8家银行施加的影响。

2.实证结果

1.资产证券化增速与总资产规模增速正相关

总资产规模每增长1%,便可带动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长0.948%-1.211%;两者的增速近乎同步。结合在美国前50商业银行中选取的这8家银行来看,资产规模越大,越有能力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且依靠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加大对社会及各个产业的信用供给。但该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并且加入大小商业银行的比较,以此来验证Elena Loutskina关于资产证券化增速与大小规模有关的结论--大银行资产证券化边际效用更低。

2.资产证券化增速与资本比率正相关

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后降低融资难度,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以及营运能力。本文选取的资本比率之一--资本与贷款比例(CFTN)在方程2与方程4中每增长一个单位,带动下一期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长2.19-2.52个百分点。但另一个资本比率--资本与总资产比率滞后项系数为负,即资本与总资产比率与下一期证券化资产规模对数呈负相关。

3.资产证券化增速与流动性比率正相关

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后能够将各类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包括不良贷款)转移到表外,形成表外资产,并且获得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本文选取的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与存款比例(LATD)在方程1与方程3中每增长一个单位,带动下一期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长0.516-1.8个百分点。第二个流动性比率--贷款与存款比例除开在方程1中与下一期证券化资产规模对数呈负相关(但系数极小),其它三个方程显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4.资产证券化增速在各银行间有所差异

在分析过程中加入银行序号的哑变量,四个方程结果均显示第二家及第三家银行(即Bank of America,National Association以及Wells Fargo Bank,NA)的哑变量与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速正相关,而其他银行与其呈现负相关或者系数极小。该结论可说明银行主营业务、管理层战略、存贷款业务下的期限搭配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速度不同;但是由于样本银行均为美国总资产达到前50名的银行,该结果不适用于说明规模大小差异导致的资产证券化增速不同。

5.资产证券化增速在各银行间有所差异

在分析过程中加入时间的哑变量,四个方程结果均显示随着近6年该变量与银行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速处于负相关关系,并且系数绝对值逐年有上升现象。这可能意味着近几年来发生的事件(例如全球经济增速变缓,以及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宏观经济影响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五、结论及建议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融资方式,除开为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更能通过盘活银行存量资产并且优化资产结构。基于美国8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结果有以下若干结论:

第一,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前提是银行拥有较大资产规模,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手段。无论是为了获取低成本资金用于信用供给,还是为了降低表内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资产证券化成为大规模银行的优先选择。

第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有较大能力提高资本比率以及资金周转速度。将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之后资本比率会扩大,提高资本比率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展开日常存贷款的配置,也更能够符合巴塞尔协议资本要求。提高资本比率的同时,商业银行降低了表内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获取现金及等价物等高流动性的资产。

第三,商业银行运作风格差异及政策变化会导致资产证券化规模不同。商业银行传统核心业务、存贷款期限配置、风险承受能力都会决定银行之间的显著差异,同时使得各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处置频率及规模不同。

第四,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当适当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基础资产由优质资产向一般资产和不良资产延伸是大趋势,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能有效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此外有利于银行对坏账进行合理处置。

参考文献:

[1]Elena Loutskina.The role of securitization in bank liquidity and funding managemen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ume 100, Issue 3, June 2011, Pages 663-684, ISSN 0304-405X.

[2]Elena Loutskina, Philip E.Strahan.Financial integration, housing, and economic volatilit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ume 115, Issue 1, January 2015, Pages 25-41, ISSN 0304-405X.

[3]姚禄仕,王璇,宁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银行业的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09: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