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下的货币需求
2016-10-18姜思琪
姜思琪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下的货币需求
姜思琪
我国传统的货币需求供给以及一切货币行为都由央行主导,如货币的发行、降息降准等其它货币政策的制定等。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受国内外双向影响之下,央行的主导性货币地位已不能完全控制与主导市场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然后介绍了金融体制下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发生机制和具体表现,从而得到金融体制改革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式和影响趋势,以求不断完善当前货币需求体系,全面促进国内外金融市场创新与稳定。
金融体制改革;货币需求
10.13999/j.cnki.scyj.2016.04.0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此来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互为补充的金融结构体系。金融体系的改革一方面是对金融全球化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金融业与世界接轨,使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货币需求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国内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式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国内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体制改革衍生新兴货币形式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货币,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发展,使得货币不再只是狭义流通货币,广义货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金融改革的参与人可以通过新的电子金融利用其他种类的产品来代表货币,在此种情况下会对这些产品的属性和对货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果该电子金融产品具有大部分货币特征,那对现有的金融制度和货币政策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金融体制改革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式不仅来自电子金融产品,还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这类产品由于具有较高的收益性,会吸引一部分投资者使用这种金融产品进行理财和交易。[1]
2.金融体制改革衍生新的融资形式
任何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需要大量资金。除去企业自身的资金,企业还需要去银行申请贷款,这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着新的金融体制以及信息化金融产品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大大增加,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货币政策影响融资成本的方式发生改变。金融体制改革引起的变化并没有削弱传统金融工具的有效性,它的意义在于创建了新的金融管理机制。
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国内货币需求的影响具体表现
1.减少货币需求量,改变货币的构成元素
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在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类新的金融工具相对地减少了人们对传统货币的需求。而新的金融工具由于具有货币的广义特征,所以也丰富了货币的含义,它们的变动也会对利率、产出、财富总量和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2.增加了货币的风险性
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交易消费类的货币需求减少,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增加。从这点上来讲,由于投机类的交易受到收益率、风险控制等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
3.市场参考主体不断扩大,弱化了央行的主导性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货币市场也在不断变革,且其参考主体也在不断扩大。具体来讲,传统的货币有两类形式,一是银行提供存款;二是央行提供通货。而截至目前,货币供给的模式也有新的变化,在这个阶段,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及央行以外,部分民营资本也得以进入,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代表性的主体得以参与进市场中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IT企业等等都有可能发行电子货币,成为电子货币的发行体,民营企业的参与,弱化了央行的传统地位。[2]
4.金融体制创新通过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债券化趋势使得资产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资产价格也随之上扬。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需求方面。从理论上看,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于货币具有显著的影响。如图所示:
附图价格波动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1.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创新驱动发展进程,在金融体制改革上表现为加快金融创新体制建设,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加强金融投资对科创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众创空间和双创特区,加速构建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
2.更新宏观调控的举措,转变宏观调控的思路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央政府需要一系列的宏调调控工具和政策来应对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扩展,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转变宏观调控的思路,强化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3]
四、金融体制的具体优化建议
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金融体系下的货币需求优化要建立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之上,要充分调动两者之间的有利关系,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搭建多元机构
要充分保证货币需求的合理性,就要聚焦力量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首先,要切实推动银行类与非银行类组织的发展,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两种金融机构在国内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比例,针对不同机构的特点来改革其在经济体制中的位置。其次,要实行多种机构的优化重组就要从思想上革新金融发展的观念,完善一系列的金融法律法规,借助证券与保险等金融投资的形式来促进非银行组织的积极作用,打破固有的央行金融主导模式,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范围,弱化央行的主体地位,鼓励中小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发行电子货币。
附表我国经济趋势
另外,还要重新构建多类型的投资公司及商业银行,形成和谐竞争的货币供给环境。就金融市场而言,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分割、二级市场尤其是交易所市场流动性极差、市场参与者少而且结构单一、投资者保护较弱、市场监管不完善等现象。因此要控制贷款的规模,保证其处于与经济发展相配合的地位,大力提高信贷的有效性,避免金融风险的产生,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的交易环境,以辅助货币政策的有效施行。
2.明确产权关系
形成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银行业的正常竞争,鼓励和发展紧贴市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以促进竞争,改善银行及央行服务。要继续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提高相关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保证货币的有效供给。要想切实解决银行与央行类组织发展的问题,就要致力于明确产权关系。在形成形式多样的股份产权关系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发展规划。明确产权关系还体现在,要形成银行之间的正当竞争,通过调节经济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条件来引入各类型的私人投资主体来构建科学化的产权机制,借助满足多种金融主体的需求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市场良好运行,货币职能才能得以显现。[4]
3.注重创新性货币体系
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多样化的发展与国民需求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创新性的特点,需要着力于完善金融体系的创新机制,大力发挥保险行业对货币市场稳定的贡献。通过一系列有助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举措,来提升金融资本在投资领域与保障机制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建立货币应急机制与监管机制,在证券行业与保险领域等资金流动频繁的市场主体当中实行风管体系,通过稳健举措来促进债券市场的进步。提升债券公司的交易效率、市场主体之间的流转性并增强对于参与者的保护来形成与货币相适应的金融发展机制。相对于股票交易而言,要在发挥创新性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督,严格治理股市的黑色交易,减小市场交易的风险与波动,实现阳光透明的交易环境。就外部环境而言,要将金融的贡献由传统的经济层面上升到科技创新层次,致力于改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通过提升科技质量来实现自主创新。
五、结语
总的来讲,由于市场主体的庞大性及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下的货币需求供给由多方制约。传统的央行发行货币、干预货币的行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显然已与时代发展不完全吻合。也正因为如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新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将对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需要审慎对待金融体制改革所引起的上述变化,做好货币需求分析,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健康稳定上扬。
[1]范逸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2]马爱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述评[J].内蒙古统计,2006(03).
[3]方意,赵胜民,谢晓闻.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J].管理世界,2012(11).
[4]刘晓欣,王飞.中国微观银行特征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检验——基于我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09).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