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贸易、产权维护不对称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

2016-10-18曾志伟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制成品南北存量

曾志伟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南北贸易、产权维护不对称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

曾志伟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在Brander and Taylor (1997)可再生资源标准模型基础上,引入南北两国不对称的产权维护选择,考察南北贸易对两国生态资源存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南方国家资源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将低于北方国家,南方国家出口资源品并进口制成品,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下降,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上升。如果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相对价格排序、贸易模式以及短期福利变化发生逆转。在任何情况下,南方国家产权维护程度低于北方国家,唯一地决定贸易将导致南方国家生态资源存量逐渐损耗,且长期福利水平下降;北方国家生态资源存量不断增加,且长期福利水平上升。

南北贸易;产权维护;生态资源贫瘠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年至2010年,中国GDP由3645.217亿元增加到401202亿元,年均增长15.82%。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生态资源呈现逐渐退化、枯竭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态赤字逐年攀升,从1978年至2007年,中国生态赤字由15736.76万全球公顷上升到165202.71万全球公顷,年均增长8.45%。

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基本推动力。生态资源的逐渐退化、枯竭,将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1]因此,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不断退化、枯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遏制这一趋势的继续发展?

李昭华、邓荣荣(2012)[2]提出南北贸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逐渐退化、枯竭假说,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净出口即南北贸易的增长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逐渐退化、枯竭的首要原因。文中经过计算得出,对生态赤字影响最大的是南北贸易,南北依存度每增加1%会引起生态赤字增加10.3164%,而国内消费与投资对生态赤字的影响居于二、三位,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生态赤字将增加8.5381%,投资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生态赤字将增加2.8848%,政府购买与南南依存度对生态赤字的影响则不显著。由此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逐渐退化、枯竭的最直接原因是南北贸易。

然而,李昭华、杨林燕(2013)[3]经过分析后认为,李昭华、邓荣荣(2012)[2]只是将中国生态赤字总量分解到中国宏观经济的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南北贸易、南南贸易等五个方面,南北贸易是分解量最大的一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真正原因。李昭华、杨林燕(2013)[3]采用中国等56个发展中国家2002—2008年面板数据,引入南北贸易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不清晰和不稳定的产权维护制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完善的产权维护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有直接正效应;南北贸易是不完善的产权维护制度导致生态资源贫瘠化的中介变量,即不完善的产权维护制度通过南北贸易对加剧生态资源贫瘠化产生间接正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高达53.46%。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数理模型考察南北贸易中内生的产权维护对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南北贸易只是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逐渐退化、枯竭的表面原因,落后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才是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逐渐退化、枯竭的“本质原因”。根据这一研究结论,结合发达国家生态资源管理经验,本文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实际国情的遏制生态资源逐渐退化、枯竭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本文在Brander and Taylor (1997)[4]标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Brander and Taylor (1997)[5]从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构造了可再生资源的动态模型,即后续研究者所称的可再生资源的标准模型①*①Copeland and Taylor (2009)称Brander and Taylor (1997)模型为可再生资源的标准模型 (a standard renewable resource model)。。其结论为,贸易会使具有自由开采(open access)资源的小型经济体的福利下降,稳态效用必定减少。当资源的产权维护决定贸易模式时,资源管理完善的国家从贸易中获益,资源管理不完善的国家可能在贸易中受损。后续研究者都是在这一可再生资源标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将外生的产权维护拓展为内生的产权维护,以实现产权维护内生化。

采用外生的产权维护设定的后续研究,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了可再生资源的标准模型:

1.将单要素拓展为多要素。 Brander and Taylor (1998)[6]将标准模型的单要素拓展为多要素,从Heckscher-Ohlin要素禀赋的角度进行分析。Jinji (2006)[7]将资源管理制度和资源丰裕程度纳入同一分析框架。

2.将资源仅限本国居民开采拓展为资源为贸易两国居民共同开采。以上文献的模型设定可再生资源仅限于对本国居民自由开采,Takarada (2009)[7], Takarada et al. (2012)[8]引入跨境或两国共享的自由开采可再生资源。

3.将规模报酬不变拓展为规模报酬递减。Hannesson(2000)[9]对标准模型中制造业部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进行了修正,考察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影响。

以上模型的产权维护均设定为外生,Francis(2005)[10],Hotte et al.(2000)[11], Bergeron (2002)[12],Galinato (2011)[13],Copeland and Taylor (2009)[14],以及Zhang (2010)[15]等学者在模型中设定产权维护变量,产权维护由政府或企业或社区成员按照目标函数来决定,将外生的产权维护拓展为内生的产权维护。而运用内生产权维护数理模型分析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可再生资源,其模型设定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产权维护变量设定,生态资源的权属类型。

产权维护变量设定有以下两种方式:

1.将产权维护变量设定为二值离散变量。Francis(2005)[10]、Zhang (2010)[15]的产权维护变量只取二值:自由开采,产权完全维护。维护产权劳动力人数为零时资源自由开采,资源产权完全不予维护,维护产权劳动力人数为一正数时资源产权得到完全维护。Galinato (2011)[13]将产权维护变量也设定为二值:社区对非社区成员开放资源开采,社区对非社区成员禁止资源开采。

2.将产权维护变量设定为连续变量。Hotte et al.(2000)[11]采用产权维护水平作为产权维护变量。资源开采的有效劳动力人数为雇佣劳动力人数与盗采劳动力的有效劳动之和,而盗采劳动力的有效劳动取决于介于零与1之间的产权维护水平:若产权维护水平为零,盗采劳动力的有效劳动最大,资源处于自由开采,若产权维护水平为1,盗采劳动力的有效劳动为零,资源产权得到完全维护。Copeland and Taylor (2009)[14]将产权维护变量设定为对违纪开采的经济主体予以处罚,处罚的下限为零,上限为终止经济主体的资源开采权利。 Bergeron (2002)[12]将产权维护变量设定为资源管理者②*②Bergeron (2002)的原文是resource planner,结合Bergeron (2002)的上下文,笔者将resource planner译为资源管理者。对资源开采企业课征资源税,税率即为产权维护水平。资源管理者调节税率,进而控制进入资源开采的企业总数。显然,税率为零时资源自由开采,资源产权完全不予维护。

产权维护变量的行为主体取决于生态资源的权属,产权维护变量的取值取决于行为主体的目标函数。现有文献的生态资源权属分为三类:国有、社区所有、私有。

1.Francis(2005)[10]、Zhang (2010)[15]、Bergeron (2002)[12]、Copeland and Taylor (2009)[14]的资源均为国有,其产权维护变量的行为主体是政府。Francis(2005)[10]、Zhang (2010)[15]设定政府行为的目标是最大化从资源部门所获取的资源租金,并假设政府通过总额转移支付的途径将租金重新分配给公众。经济主体是资源产品生产部门和制成品生产部门。Bergeron (2002)[12]设定政府行为的目标是最大化跨期的社会福利。经济主体是资源产品生产企业和制成品生产企业。Copeland and Taylor (2009)[14]设定政府行为的目标是最大化跨期的社会福利。经济主体是资源产品生产企业和制成品生产企业。经济主体选择是否进行违规开采,若违规开采,经济主体将取得更多的资源产品收入,但要承担一定概率的政府处罚①*①如前所述,处罚的下限为零,上限为终止经济主体的资源开采权利。;若守纪开采,经济主体将取得较少的资源产品收入,但不必承担任何政府处罚。在每一时间点,经济主体在这两个决策选项中进行选择以使收益最大化。

2.Galinato (2011)[13]的资源为社区所有,其产权维护变量的行为主体是社区,社区行为的目标是由投票机制所决定的跨期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经济主体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选择自己在资源部门和制造部门的劳动力配置以及允许非社区成员进入资源部门的劳动力人数,以使社区成员的个人收入(财富)最大化。

3.Hotte et al.(2000)[11]的生态资源为私有,其产权维护变量的行为主体是拥有资源的企业,企业行为的目标是最大化企业的利润。 经济主体是制造部门中生产制成品的企业和资源部门中拥有资源的企业。资源开采者既有拥有资源的企业所雇用的劳动力,也有从事盗采的劳动力。拥有资源的企业选择产权维护水平及雇用劳动力人数,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以上研究存在如下不足:

1.局限于考察贸易小国的情形,开放贸易后资源品的世界价格是外生给定的,鲜见考察开放贸易后资源品价格由贸易两国资源品的供需所决定。

2.局限于考察产权维护对贸易两国的损益影响,鲜见考察产权维护如何影响贸易两国生态资源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鲜见文献将政府类型区分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和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

本文在Brander & Taylor(1997)[4]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南北贸易的动态模型,假定南北两国生态资源产权国有,由政府授权私人企业进行开采与销售,企业向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从价资源税作为代价。同时我们假定南北两国制成品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此基础上,本文作如下拓展:

1.将产权维护内生化的研究对象从一个贸易小国拓展为南北两国。

2.不仅考察产权维护对贸易两国损益的影响,也考察产权维护对贸易两国生态资源存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影响。

3.将政府类型区分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和强势政府。我们通过比较资源开采者与政府的行为来定义弱势与强势的含义:当资源品价格上升一个单位时,如果国内资源开采者增加的开采努力水平大于政府增加的产权维护努力水平,那么我们把政府称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反之则称之为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

4.以往的研究多是采用产权维护的劳动力内生化产权维护程度,如Francis(2005)[10]、Zhang (2010)[15]等。本文产权维护程度的内生化变量是资源开采税τ,它按照资源品价格的一定比率α进行征收,用以投入到生态资源的产权维护建设之中。Takarada et al.(2012)[8]使用从价资源税的税率大小代表资源管理标准的高低,但没有进行内生化。而在Bergeron(2002)[12]中,从量资源税是作为企业的开采成本而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从而影响资源部门的企业数量,即产权维护水平的。本文的从价资源税τ则是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专项用于产权维护建设的。税率大小决定财政收入大小,从而决定产权维护水平。这也可视为资源开采者向国家购买一单位的生态资源所支付的价格为τ。我们将证明,资源税征收比率α越高,产权维护程度越高。虽然资源开采税是以价格为基准,但即使价格不同而征收比率相同,我们仍认为产权维护程度是相同的。因此产权维护内生化的关键变量不再是资源品价格,而是征收比率α。

结果显示:如果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南方国家资源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将低于北方国家。在开放贸易条件下,南方国家出口资源品并进口制成品,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下降,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上升,此种情况与Brander and Taylor (1997)[4]的结论一致。如果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相对价格排序、贸易模式以及短期福利变化发生逆转,此时本文的结论与Brander and Taylor (1997)[4]相反。在任何情况下,开放贸易时南方国家对生态资源的开采量将高于国内自然增长量,这导致南方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并最终使其长期福利水平下降,而以往的研究大多没有对贸易两国生态资源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加以考察。

三、基本模型

(一)生态资源增长模型

参照Brander & Taylor(1997)[4],本文将所研究的生态资源局限于可再生资源范畴,考察南北贸易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的影响。典型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如动物资源(如渔业资源)、植物资源(如森林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是一类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生态资源。生态资源的增长方式经过各学科长久的探索,目前虽已形成一些共识,但也是众说纷纭。为方便分析起见,本文将生态资源的增长方程设定为如下的函数形式:生态资源以一固定的速率增长。

G(S(t))=rS(t)(1)

式中,G(S(t))是生态资源在时刻t①*①在这之后的分析中,所有变量均省略时刻t这一后缀。的增长量,S(t)是生态资源在时刻t的存量,r是生态资源的固定增长速率。

那么在某一时刻t,生态资源存量S(t)的变化,等于生态资源的增长量,G(S(t)),减去开采量,H(S(t)):

dS(t)/dt=G(S(t))-H(S(t))(2)

(二)生产与供给

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都生产与消费两种商品。一种是从生态资源部门开采的资源品H,另一种是制成品M。假定制成品M是标准计价物,其价格名义化为1,而资源品H的价格为p。因此,p=p/1也可以表示资源品与制成品的相对价格。资源品的生产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生态资源存量S与劳动L。制成品的生产仅使用劳动作为唯一的要素投入,我们假定制成品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且一单位的制成品生产使用一单位的劳动:

M=LM(3)

式(3)中LM代表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劳动量。假定竞争性的劳动市场,那么单位劳动的工资w一定等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即单位制成品的价值1。

下面我们形成资源开采函数。假设在生态资源存量S不变的情况下,资源开采函数对于劳动L规模报酬不变。Brander & Taylor(1997)[3]所采用的Schaefer资源开采函数为:HP=aSLH②*②原始的Schaefer资源开采函数出自Schaefer(1957)[15]。,其中a表示在给定资源存量下劳动的生产率。而在这里,笔者将Schaefer资源开采函数拓展如下:

HP=[A(p)-B(p)]SLH(4)

式(4)中,上标P代表“生产”,HP是生态资源的生产量,也即是开采量。LH代表投入到资源开采中的劳动量,A(p)表示资源品价格为p时,资源开采者所付出的开采努力水平,B(p)表示资源品价格为p时,政府所付出的产权维护的努力水平。当资源品价格p上升时,资源开采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开采者会加大资源开采的努力水平,资源开采量上升。而根据Hotte et al(2000)[10]、Copeland & Taylor(2009)[13]①*①在Hotte et al(2000)[10]、Copeland and Taylor(2009)[13]两篇文章中,作者认为产权维护的最优水平随资源品的价格递增。,当资源品价格p上升时,国家政府会加大产权维护的力度,例如通过提高资源开采税率等措施,阻碍资源开采的潜在进入者,这使得资源开采量下降。由此可知,在式(4)中,A(p)≥0,B(p)≥0,A′(p)>0,B′(p)>0。并且我们假定当A(p)-B(p)≤0时,其值取0。从Schaefer函数的形式看,当我们加倍劳动的投入量时,产量也加倍,并且随着生态资源存量的下降,开采量逐渐降低。

令f(p)=A(p)-B(p),则式(4)变为:

HP=f(p)SLH(4a)

将f(p)对p求导,得到f′(p)=A′(p)-B′(p)。当资源品价格上升一个单位时,资源开采者增加的开采努力水平为A′(p),政府增加的产权维护努力水平为B′(p)。如果资源开采者增加的开采努力水平大于政府增加的产权维护努力水平,即f′(p)>0,则资源品价格上升致使开采者不顾资源存量损耗而进行大量开采,政府对此的规制程度却不够,此时我们把这个政府称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如果政府增加的产权维护努力水平大于资源开采者增加的开采努力水平,即f′(p)<0,则资源品价格上升致使政府为长远的利益考虑而充分加强产权的维护程度,以抵消开采者上升的开采动机,此时我们把这个政府称为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

定义1:当资源品价格上升一个单位时,一国政府增加的产权维护努力水平小于国内资源开采者增加的开采努力水平大于,即f′(p)>0,该国的政府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如果政府增加的产权维护努力水平大于资源开采者增加的开采努力水平,即f′(p)<0,该国的政府为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

令aLH(S)表示单位资源品开采所需的劳动量,由原始Schaefer函数及式(4a)可得:

在竞争性假设下,代表性企业预期利润为零。因此,单位资源品的价格必须等于单位资源生产的成本。资源生产的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于劳动力成本,另一部分来自于支付资源开采税,所以:

劳动在两部门间是自由流动的,因此两部门劳动工资相等,又资源开采税τ=αp,将其代入式(6),化简得到:

若生态资源部门与制造部门都是由竞争性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生产,那么在代表性企业预期利润为零的条件下,生态资源品的价格(也即生态资源品与制造品的相对价格)p满足式(7)。

(三)效用与需求

假设代表性消费者拥有一单位的劳动禀赋,其瞬时效用函数采取如下柯布-道格拉斯形式:

u=hβm1-β(8)

式(8)中h代表个体对资源品的消费量,m代表个体对制成品的消费量,0<β<1。

代表性消费者的瞬时预算约束如下:

ph+m=I(9)

式(9)中I是代表性消费者的收入,包括其工资报酬与资源税返还两部分。由于南北两国政府所征收的资源税全部用于产权维护的建设之中,因此,个体消费者获取的资源税返还为零,其收入仅来自于工资报酬。在约束条件式(9)下最大化式(8),得到以下需求函数:

h=Iβ/p(10)

m=I(1-β)(11)

国内的人口等于劳动力总量L,因此对资源品与制成品的消费总量如下:

HD=hL=IβL/p(12)

MD=mL=I(1-β)L(13)

式(12)、式(13)中,上标D代表对商品的“需求”。

将式(12)、式(13)代入式(8),得到全体消费者的间接效用函数:

U=CIL/pβ(14)

式(14)中C=ββ(1-β)(1-β)为一常数。

(四)稳态相对需求与相对供给

本文所指的稳态是生态资源存量S在总量上保持不变,是静态的。本文采用国际贸易文献中较为常见的相对需求与相对供给的分析方法,以便考察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资源产权维护的差异。由式(12)、式(13)可得相对需求函数如下:

从式(16)看出,相对需求是资源品与制成品相对价格p的函数,独立于收入水平I与人口规模L。因此,即使北方国家富裕程度与人口数量不同,他们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相对需求。

下面推导相对供给函数。注意到稳态条件要求dS(t)/dt=0,因此,从(2)式我们知道资源的开采量HP必须等于资源的增长量G:

HP=rS(17)

为得到制成品的供给量,或者说生产量,注意到总劳动量由资源部门劳动量与制造业部门劳动量组成:L=LH+LM。从式(3)中我们知道MP=LM,所以:

MP=LM=L-LH=L-HPaLH(S)(18)

将式(5)与式(17)代入式(18)得到:

将式(17)除以式(19)得到相对供给函数:

(五)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

现在描述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特征。我们假定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在初始条件下,他们的唯一差别在于征收的资源开采税τ不同。资源开采税τ按照资源品价格的一定比率α进行征收,我们认为南方国家的征收比率要低于北方国家:αS<αN,αS、αN分别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资源开采税征收比率。同时我们还假定南北两国政府的目标函数是生态资源保护程度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生态资源,为此需要维护其生态资源产权。

综上所述,本文的模型包括两个国家: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两个部门:生态资源部门与制造部门;两种商品:资源品与制成品;两种生产要素:生态资源存量与劳动力。在初始条件下,两个国家除资源开采税率不同外,其要素禀赋、生产技术、消费者偏好以及政府类型等都相同,并都处于封闭经济状态,经济达到均衡;然后两个国家同时开放为自由贸易,每种商品都在两个国家进行销售且可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仅在国内自由流动而无法在国际间流动。当经济达到均衡时,我们考察贸易对各国的生态资源存量与福利产生哪些影响。

四、封闭经济下南北两国的产权维护选择与均衡价格

(一)封闭经济下南北两国的产权维护选择

Brander and Taylor(1997)[4]假定“消费主义”国家与“保存主义”国家两个极端的情形:“消费主义”国家的生态资源部门不对产权进行任何维护,存在着完全的自由开采问题,公地悲剧无限放大,资源租值下降为零;“保存主义”国家则对生态资源产权进行全面的维护,不存在任何自由开采问题。这种假定虽是为方便问题的分析,但与现实明显不符。本文则考察生态资源为国家所有的情况,且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应该都存在一定的自由开采问题,只是各自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我们将表明,在南北两国政府各自目标函数最大化的情况下,南方国家将选择较低程度的产权维护,北方国家将选择较高程度的产权维护。另一方面, Brander and Taylor(1997)[4]中两个国家的产权维护程度都是外生给定的:“消费主义”国家对生态资源产权不进行任何维护,“保存主义”国家对生态资源产权进行全面的维护。而本文表明,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南北两国征收不同比率的资源开采税,他们将各自内生地选择不同的产权维护程度。

由于南北两国政府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生态资源产权,因此必然将征收的资源开采税全部投入到生态资源的产权维护中。我们假定北方国家的资源税比率高于南方国家:αS<αN,因此,北方国家将投入更多资金用以保护其生态资源,它将选择较高的产权维护程度,这样对北方国家的政府最有利;同理,南方国家资源税比率较低,使其只能选择较低程度的产权维护,如此对其政府才最有利。

我们可以看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由于南北两国征收不同比率的资源开采税,他们各自内生地选择不同的产权维护程度。因此,南北两国的资源税征收比率需满足:0<αS<αN<1。考虑两个极端的情况:(1)当α=0时,国家对资源开采行为不征收任何资源税,生态资源部门存在完全的自由开采问题,国家对其所有的生态资源产权不进行任何维护,这相当于Brander and Taylor(1997)[4]中“消费主义”国家的情形;(2)当α=1时,国家对资源开采行为征收完全的资源税,资源开采者无利可图,以致没有企业进入生态资源部门,国家对其所有的生态资源产权进行全面的维护,这相当于Brander and Taylor(1997)[4]中“保存主义”国家的情形。本文摒弃这两种极端情况,考察更加现实的中间情形。

(二)封闭经济均衡下的资源品相对价格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当南北两国各自达到稳态均衡时,我们考察其资源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当相对需求等于相对供给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我们令HD/MD=HP/MP,结合式(16)与式(21),求得封闭经济情形下的均衡相对价格需满足如下条件:

式(22)中,上标e表示封闭经济情形下的均衡。

那么,当南北两国各自达到封闭经济下的均衡时,其国内资源品与制成品的均衡相对价格孰高孰低?我们将式(22)等号右边的项对α进行求导,得到:

由于αS<αN,因此(1-αSβ)r/[(1-αS)βL]<(1-αNβ)r/[(1-αN)βL],即f(peS)

引理1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当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1.如果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政府都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那么南方国家资源品与制成品的均衡相对价格要低于北方国家,即peSpeN。

五、贸易均衡下的生态资源及福利

由于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为稳态均衡,根据我们对稳态与均衡的定义,各国国内的生态资源存量将处于不变的静态水平,同时资源品与制成品均处于供求相等的状态。那么开放贸易将对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资源品与制成品相对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各自国内的生态资源存量与福利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开放贸易对各国生态资源存量的影响

随着两国由封闭经济转向开放贸易,由于两国资源品与制成品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间必然发生国际贸易。当世界市场达到均衡时,需满足如下出清条件:

式(24)中,pW代表世界市场均衡相对价格,等号左边为南北方国家相对需求之和,等号右边为南北方国家相对供给之和,当二者相等时,世界市场出清。若非如此,便无法满足两国间的贸易平衡条件——其中一个国家资源品的出口量等于另一国的进口量,制成品的进口量等于另一国的出口量。求解式(24)后得到:

将式(25)得到的结果与式(22)进行比较后可知:f(peS)pW>peN,而具体是哪一种情况则取决于南北两国政府所属类型。

由式(4a)可知,资源品均衡相对价格水平p的变化,必然导致各自国内生态资源开采量HP的变化,而其增长量G却不变;由式(2)所示生态资源存量的变化方程可知,存量S必然发生改变:要么存量不断增加,要么存量逐渐损耗。

命题1 由封闭经济转变为开放贸易以后:1.如果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政府都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南方国家将在生产资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资源品并进口制成品,北方国家将在生产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制成品并进口资源品;2.如果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政府都为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南方国家将在生产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制成品并进口资源品,北方国家将在生产资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资源品并进口制成品。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中,南方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都将逐渐损耗,而北方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不断增加。

由命题1可知,不论南北两国的政府属于何种类型,都不影响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生态资源存量的变化趋势,只影响两国的贸易模式。南方国家产权维护程度较低,唯一地决定了其生态资源存量将逐渐损耗,最终陷入生态资源贫瘠化的困境;北方国家产权维护程度较高,唯一地决定了其生态资源存量将不断增加,最终成为生态资源趋于丰腴的国家。

(二)开放贸易对各国福利的影响

我们分别考察开放贸易对南北两国的短期福利影响与长期福利影响。在南北两国政府同属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或强势政府两种不同情形下,开放贸易的短期福利影响是不同的。然而,由于产权维护不对称所导致的生态资源存量后果,开放贸易的长期福利影响已经注定。

在开放贸易之前,由于两国均衡工资水平w等于1,劳动量等于L,因此两国总的收入水平wL都等于L。开放贸易以后,由于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效用函数设定,两国并不进行完全的专业化,而是都生产一些资源品与制成品,均衡工资水平w仍然等于1,名义收入水平不变仍为L。那么相对价格水平与生态资源存量的变化将怎样影响各国的福利?

命题2 从封闭经济转变为开放贸易以后:(ⅰ)如果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政府都为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开放贸易将使得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下降,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上升;(ⅱ)如果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政府都为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开放贸易将使得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上升,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下降。但在长期中,产权维护不对称所引致的生态资源存量后果,注定使得南方国家长期福利水平下降,北方国家的长期福利水平上升。

由命题2可知,虽然政府类型的不同能够影响短期的福利,但与产权维护不对称对生态资源存量的影响类似,南方国家产权维护程度较低已经注定其长期福利水平一定下降,北方国家长期福利水平一定上升。因此,南方国家要改变这一命运,产权维护建设应该是最优的策略。

六、贸易制裁政策的效应

现实世界中,贸易制裁通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产权维护程度较高的国家(即北方国家)对产权维护程度较低的国家(即南方国家)的资源品进行进口限制,或者北方国家的消费者自愿抵制这些资源品的消费。参照Jinji(2006)[6]以及Zhang(2010)[15],本文把贸易制裁看作是资源品的世界均衡相对价格pW的一个瞬时下降,下降后的价格为pW′,同时假定南北两国之间的贸易处于稳态之中。那么贸易制裁政策将产生如下的效应:

命题3 假如南北两国之间的贸易处于稳态均衡之中,如果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进行贸易制裁,那么,相较于贸易制裁之前:(ⅰ)两国之间的贸易模式不发生改变;(ⅱ)若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那么南方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下降速度变慢,北方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上升速度变快;若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那么南方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下降速度变快,北方国家的生态资源存量上升速度变慢;(ⅲ)若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那么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下降较以前减少,长期福利状况较以前改善,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上升较以前更多,长期福利状况较以前更优;若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那么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上升较以前更多,但长期福利状况被逆转的时间提前,北方国家短期福利水平下降较以前减少,但长期福利状况发生逆转的时间滞后。

由命题3我们知道,贸易制裁并不总是有效的资源管理工具。虽然在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弱势政府情况下,贸易制裁起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但在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情况下,贸易制裁对南北两国的生态资源存量及长期福利状况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与贸易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北方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考虑采取贸易制裁这一类的措施时,态度应该更加的审慎。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资源品的相对需求、相对供给分析与生态资源的增长模型,基于对南北两国的假设,分析封闭经济下当两国达于稳态一般均衡时,南北两国不同的产权维护选择,并得出不同的资源品相对价格。当由封闭经济转向开放贸易时,由于资源品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间必然发生国际贸易。在不同条件下,两国间的贸易模式与开放贸易的短期福利影响是不同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南方国家国内的生态资源开采量都将高于自然增长量,发生生态资源贫瘠化,且其长期福利水平下降。

由本文的命题可以看出,虽然在不同政府类型下,开放贸易后的贸易模式与短期福利后果不同,但南北两国之间产权维护不对称唯一地决定了贸易对生态资源存量与长期福利状况的影响。李昭华、邓荣荣(2012)[2]提出的南北贸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这一假说,认为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即南北贸易的增长是导致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首要原因。然而,本文的结果表明,导致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本质原因并不是南北贸易,而是中国生态资源产权维护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产权维护落后表现为:生态资源的产权归属模糊不清、对生态资源进行排他性处理十分困难、生态资源管理的成本较高。换言之,中国的生态资源部门存在更为严重的“自由开采”问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自由开采”使得更多的潜在进入者进入到生态资源部门,过度开采生态资源,这才是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本质原因。而南北贸易只是为过度开采的生态资源提供了市场与渠道,仅为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表面原因。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即是南方国家的代表。产权维护的落后逐渐将中国拖入生态资源贫瘠化的陷阱,在目前以及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约束经济发展的桎梏。为缓解乃至逆转这一趋势,中国不仅需要对贸易政策加以调整,更需要在产权维护建设上改进顶层设计:

1.基于本文对产权维护内生化的方式,我们认为改善产权维护应从税收手段入手。提高资源开采税率将缩小与发达国家产权维护的差距,减少生态资源的流失。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提高资源品出口关税。中国提高资源品出口关税相当于提高了资源品世界市场均衡相对价格,与贸易制裁政策的效果相反。因此,当南北两国政府同属于资源保护的强势政府时,提高出口关税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合理设计生态资源产权结构,在法律上明确划分生态资源产权在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可以将生态资源产权在中央与地方两级行政单位间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方式应根据各国中央与地方资源利益分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然而无论是哪种划分方式,需要坚持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在法律上明确地界定生态资源各项权利的归属方,避免产生生态资源产权的纠纷,为生态资源产权进入交易市场打下基础;其次,一定要兼顾中央与地方两者的利益,使其中一方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目标时,另一方的利益目标也能自动达到。

4.建立和健全具有权威性的生态资源管理机构,完善生态资源综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资源管理模式。在中央层面要实行大部制的整合,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综合管理各类生态资源的行政机构,防止其他行政部门插足生态资源管理。在这一综合性生态资源管理机构之下,要按照生态资源的种类设置专门的资源管理部门,并按照生态资源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为两类,经营性资源划入资源开发部门,非经营性资源划入资源保护部门,并实行目标管理。生态资源综合管理机构要对这些部门进行宏观规划与调控。另一方面,要按照生态资源的区域分布在各个地方政府中,仿照中央的两级行政机构模式建立生态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生态资源各项管理权责在综合管理部门与分类管理部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防止出现争抢权力、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

5.确立生态资源产权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在生态资源产权公有的制度安排下,实现生态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市场化,形成市场化的生态资源价格发现机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产权是公有的,在坚持这一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所有权与资源使用权、经营权的分离,把资源使用权、经营权推向产权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将部分分布相对集中、储量相对较小的生态资源产权产权私有化,允许私有的生态资源产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形成合理的市场化生态资源价格。

6.完善生态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以生态资源物权化为基本原则,发展壮大生态资源私法立法,积极调整生态资源公法立法。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不完善的,且执行力度不强。因此,推进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制定综合性的生态资源管理法律,其次要完善管理特定种类生态资源的专门法律,最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的有力执行。

本文分析的南北贸易问题在一些假设下展开,为更明确、更深入的研究贸易造成的生态资源贫瘠化问题,放松假设条件,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是我们下一步探讨的发展方向。在全球贸易日益发展的今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已成为热门话题,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让我们思考贸易带来利润的同时产生的外部性。怎样减少负的外部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该如何满足生态资源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全球绿色贸易的重大课题。

[1]胡建雄,赵春玲.不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4):1.

[2]李昭华,邓荣荣. 南北贸易与生态资源贫瘠化假说:来自中国的证据[J]. 经济学家,2012(11): 22-32.

[3]李昭华,杨林燕. 产权制度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以南北贸易为中介变量的影响机制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4(2): 74-85.

[4]Brander, J.A., and Taylor, M.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Open-Access Renewable Resources:The Small Open Economy Case[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30(3): 526-552.

[5]Brander, J.A., and Taylor, M.S.. Open Access Renewable Resources:Trade and Trade Policy in a Two-Country Model[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8, 44: 181-209.

[6]Jinji, 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rrestrial Open-Access Renewable Resource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9(3): 790-808.

[7]Takarada, Y.. Transboundary Renewable Resour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L]. http://www.univ-brest.fr/gdr-amure/eafe/eafe_conf/2009/takarada_paper_eafe2009.pdf.. 2009.

[8]Takarada, Y., Ogawa, T., and Dong, W..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Management of Shared Renewable Resource[J/OL]. http://www-sre.wu.ac.at/ersa/ersaconfs/ersa12/e120821aFinal00074.pdf. 2012.

[9]Hannesson, R..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33(1): 122-132.

[10]Francis, M.. Trade and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s[J].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5, 14(3): 281-298.

[11]Hotte, L., Long, N.V., and Tian,H..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Endogenous Enforcement of Property Right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0, 62: 25-54.

[12]Bergeron, 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nservation with Costly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R]. Research Grou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GREEN), Working Paper, No.0204, 2002.

[13]Galinato, G.I.. Endogenous Property Rights Regimes, Common-Pool Resources and Trad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1, 70: 951-962.

[14]Copeland, B.R., and Taylor, M.S.. Trade, Tragedy, and the Comm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3): 725-749.

[15]Zhang, H..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newable Resource: Endogenous Property Rights[R]. A discussion paper presented at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Economics Seminar,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 Resourc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0.

责任编辑:萧敏娜

North-South Trade, Property Right Asymmetry,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Impoverish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ZENG Zhi-wei

(School of Economics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Based on the standard renewable resources model of Brander and Taylor (1997),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symmetric property rights of North-South countries to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North-South trade on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trading countri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f both countries have weak governments of resources conservation, the South’s relative price of resource good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exports resource goods and imports manufactured goods, thus the South’s short-run welfare declines, and the North’s short-run welfare increases. On the other hand, if both countries have strong governments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n the relative price ranking, trade patterns and the short-run welfare results reverses. But regardless of the governmental type, as a result of which that the property right enforcement level of the Sout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 which uniquely determin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eads to the gradual ecological resources depletion in the South, and its long-run welfare worsens; while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stock increase gradually in the North and its long-run welfare improves.

north-south trade; property right; ecological resources impoverishment

2015-10-28

曾志伟(1989—),男,江西抚州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95-5960(2016)01-0100-11;

F18;Q20;P14;

A

协办: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栏目主持:张胜荣

猜你喜欢

制成品南北存量
中国与RCEP 成员国制成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四川省初级加工品和工业制成品对GDP的实证分析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中国-捷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冰雪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