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2016-10-18徐小娟
徐小娟
【内容摘要】阅读古诗文就是“知人论世”,进而“披文入情”,获得读者意义上的独我解读、体验、沉淀和升华。教师必须主动给学生留出阅读时空,本文从吟咏式感知、自发式体悟、前置式引领、考证式研读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吟咏 体悟 引领 考证
发展独立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依靠学生拥抱文本,置身其间。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样的要求,如果没有学生的深度自悟很难达到。
教的价值在于指点阅读方向、提供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所得、引领阅读辩论;教师要教得精准,指点迷津,教得恰逢其时,呼应学生真正之所需。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一、吟咏式感知
古诗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吟咏感知。古诗文的意境一旦被言语表达出来反而丧失了很多,倒是反复吟诵,才能渐入佳境,或者产生阅读期待。心读(静默状态下,在心底读出来)是吟诵的准备,略有感知后,声读(出声地诵读、唱读、艺术地读)是激活语感和想象力、搅动储备、复活诗文形象、再现诗文意境的第二步。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的诵读教学,可采用这样的形式:
(1)生心读。(2)生声读。(3)生诵读。(4)师创设诵读情景:集体诵读、师范读、听配乐诵读、听歌曲、自由读等。
反复吟咏之间,学生自会热血沸腾,豪放词风便激荡于整个学习时空里,赤壁战场叱咤风云的壮观、周瑜风流倜傥的形象、苏轼的歆羡与赞美之情便呼之欲出了。可见,“古诗文学习离不开‘读。‘读是关键,教师讲再多再细,设计的活动再新再奇,如果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大声地读,去反复地读,那效果也不会好。”
二、自发式体悟
古诗文教学最忌讳植入式的先声夺人的方式。许多教师往往总是先专家式的评点古诗文,滔滔不绝地显示自我的解读,但这种单向流动的行为却严重违背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的教学原则。只有彰显学生的自发式体悟,才是教学的起点。因为,我们可以据此判断学生达到怎样的阅读层次,进而决定我们可以提供怎样的阅读支撑。
由此观之,教师要少干预,多留空间。有的学生在体悟中,会加深对豪放词派的感知,会联想到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类的诗句,会惊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奇崛之词,会细细揣摩“一樽还酹江月”的言外之意,等等。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学生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产生独我的体验,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自由地流淌,他们的思想才能喷涌而出。
教师适时地点拨与引领当然也是必要的。比如,在学生体悟交流过程中,提出“诗人为什么要祭奠江月呢?”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再次进入诗歌里去深度揣摩诗歌的主题,将阅读引向纵深。
三、前置式引领
少教多学绝不排斥教师的存在,因为古诗文的教学必须隶属于整个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之中,教师必须把握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前置式引领即是古诗文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师要达到少教多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少教”上下功夫,比如,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就需要教师全面解读文本,深入浅出,设置少量、精当的问题,预置出来,供学生探究。如果我们能够设置牵一发动全身、直抵作品灵魂的问题,学生就比较快速地找到解读文本的抓手,从而提高自发式体悟的效果,避免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比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设计这样的问题:诗中的苏轼是一位放浪形骸、追求洒脱的不羁之士,还是一位旷达豪迈、渴慕进取之俊杰呢?还是一位复杂多元的人呢?这个问题提出来,其实就是指出了阅读聚焦点,能够排除其他非主流、非迫切需要的问题或者诗文内容的干扰,从而优化教学。
四、考证式研读
所谓考证式研读,即指针对自发式体悟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自主地探索、求证,或者接受前置式命题,展开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探究式阅读。考证式研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必要的网络设施,开放的阅览室、图书室,必要的阅读时间等。通过创造自修式的环境,给予学生信心,我们就会获得惊喜。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都有大量的相关资源,学生的阅读困惑几乎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学生在占有、阅读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培养了资料搜索、梳理、加工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形成许多发现和感悟。
苏轼的这首词千古流传,历代均由大量的解读,所产生的不同的认知自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思考的角度,学生遨游其间,为自我发现提供了绝佳的情境。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立体的苏轼,同时,也会感悟到人生诸多道理,无声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
总之,“多学”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少教”主要体现在方法的引领上,比如预设前置问题、适时点拨、提醒学生做好批注,随时记下阅读所得等等,一切以激发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自我感知和体悟为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 2011.
[2] 李荣标. 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方法摭谈[J]. 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