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能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2016-10-18吴维煊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研究型职业

吴维煊

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善于对教育进行研究,因为研究能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名教师,如果只是讲教材、编习题、出试卷,不仅很难成为研究型教师,而且还会由于周而复始地上课、改作业、批试卷,造成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而研究型教师则不同,他们会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善于发现与思考各种教育问题,主动探索教育发展趋势,并将实践转化成理论,走个性化发展的新路。

常听有些教师说,教师忙、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这个说法虽然偏颇,却在教师群体中达成一定的共识。部分教师反对学校下达给他们的教科研任务,反对让他们写论文,甚至将论文看成是压在教师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持这种观点的人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做研究就是不务正业。教师有着先进的知识,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理论,能出口成章,为何不能提笔成文呢?

一个不重视教育科研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将教学与研究分割开来,不仅难有职业幸福感,更难有职业成就感。教学与研究是教师成长的两翼,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上升为理论,这个过程就是教育科研。

教师不仅是传播知识的人,也应是一个研究者。

教师要研究教育。教师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教育,如何实施教育,还应通过不断地研究,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用新的教育理念去调整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教师要研究教改。为什么很多教改轰轰烈烈开始,却惨惨淡淡收场,因为没有对教改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将教改当成一项工程、一项运动。如果教师具备研究教改的能力,就能在教改中少走弯路。

教师要研究教材。教师不仅要教授好国家课程,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将国家课程与学生所需的个人课程进行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特色教育。

教师要研究学生。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还应有预测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能力。要善于对学生中的个案进行长期跟踪,不仅让研究具有连续性与整体性,而且将研究者的执着精神向社会传递。

研究能力是伴随教师个人成长始终的职业习惯与职业能力。没有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教师,很难在事业中平衡发展,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没有研究氛围的学校,也很难成为优质学校。

研究能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要加强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科学素养和精神境界,做“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研究型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我爱的职业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