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10-17雷胡玲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是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的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性,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面普遍出现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是广大科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5-09
作者简介:雷胡玲(1986—),女,畲族,浙江临安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1.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现状分析
(1)教师准备不充分。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与学生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为非考试科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敷衍态度,搞形式主义,导致学生也忽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校方对该门课程的安排也缺乏必要的重视,课程安排不固定或者被挪作他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老师的忽视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因备课不充分,形式化的课程内容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不充分的准备工作与不正确的教学态度是导致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的重要影响因素。
(2)课程教学设置的混乱。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特性需要在探究式的教学引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在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只关注课程运行的表现形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教学设置的不科学导致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参与活动中,而缺乏必要的活动反思与知识归纳,难以在深入的探究学习中掌握该门课程的学习技巧。所以,教学设置的混乱导致教学内容的推进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行为缺乏必要的价值分析,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课外拓展的松散无章法。科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所以开展必要的课外探究活动是必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活动安排普遍表现出混乱、松散无章法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活动的拓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需要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参与中有效联系教学理念,在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体会课程内容的实质。但是实际教学现状是,校方为简化教学环节,会减少不必要的科学教学安排会,不开或者减少课外拓展活动的安排,即使少数学校开展了课外拓展活动,大多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教学内容。
2.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强化课前准备工作。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措施就是向老师讲解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强化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两大部分。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详细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做出具体的教学安排与教学设计;在学生方面,主要是指详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与该阶段的行为特征,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老师详细了解课程内容与学生个体具体情况之后,对课堂上所出现的意外情况也需要具有前瞻性的考虑,提前的准备、分析、汇总工作能保证课程的开展做到有条不紊。
(2)提升课堂与拓展活动的教学有效性。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提升老师的责任意识,积极指导课程内容的有序开展。要求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的教学组合,在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中强化对人际关系的了解,能取长补短。老师则作为协助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学生难以了解的学科难点进行必要的指点。
课外活动的拓展训练对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很有必要,需要老师在活动安排过程中设定必要的规则与要求,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可以建立责任划分制,每个学生都需要承担一定的任务,在责任细分中实现团队管理与教学开展工作的井然有序。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既缺乏专业老师,也缺乏必要的教学措施。因此,需要老师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行为中积极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 鹏.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2]姜扣兵.基于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