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水平检测意义探讨

2016-10-17杜景华张宇郝祎卓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硬化

杜景华,张宇,郝祎卓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水平检测意义探讨

杜景华,张宇,郝祎卓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阳性率分别为77.2%、82.4%和89.7%,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9%、83.8%和93.1%;3组血清HBV-LP水平分别为(9.78±4.25)μg/L、(17.24±8.63)μg/L和(38.65±19.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重要的标记物,与血清HBV DNA存在某种相关性,其检测的意义值得探讨。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 DNA;诊断

临床上,主要将HBeAg、肝功能和HBV DNA作为监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1,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作为主要存在于感染性颗粒及其亚病毒管状颗粒上的重要蛋白,被证实与HBV复制、颗粒组装以及细胞内物质释放调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数研究表明[3],HBV-LP能够很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态,可作为HBV感染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以及疗效观察的重要血清学指标。本研究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肝癌患者经血清AFP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排除重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酒精性肝病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试剂盒来自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测量仪器为PE5700全自动荧光定量PCR扩增仪,美国PE公司)。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比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者血清HBV-LP和HBV DNA阳性率比较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清HBV-LP和HBV DNA阳性率(%)比较

2.2三组患者血清HBV-LP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血清HBV-LP水平(±s)比较

表2 3组患者血清HBV-LP水平(±s)比较

与乙型肝炎比,①P<0.05;与肝硬化比,②P<0.01

例数血清HBV-LP(μg/L)乙型肝炎5089.78±4.25肝硬化7417.24±8.63①原发性肝癌2938.65±19.38②

3 讨论

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HBV感染者因病情恶化而转化为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HBeAg作为临床上使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经常用来判定HBV复制程度及传染性的强弱,但是由于受长期治疗及持续的免疫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常使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4]。当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 DNA是反映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指标,但也有研究发现亚病毒颗粒在HBV感染过程中能够增强其病毒复制,以pre-S蛋白的增强作用更为突出,HBV颗粒的形成与各种大蛋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有关研究在对HBV感染者血清进行检验时发现,HBV-LP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的情况,且血清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后者可作为反映病毒复制的有效指标[6]。

有关研究表明,HBV对人体的侵犯并不是直接损伤肝细胞,而是通过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机体的免疫损伤,造成肝细胞炎性变性,甚至坏死[7]。人体的这种免疫应答反应通常表现为宿主血清IgG和IgA等有关抗体的水平升高,但也有研究发现[8,9],患者血清抗体并不是一直持续阳性,因此对于乙型肝炎者的诊断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后的评估,检测血清HBV-LP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HBV-LP是HBV分泌的3种外膜蛋白中的一种,可以与众多小蛋白及中蛋白联合组成Dane颗粒,而HBV-LP蛋白则被证实与Dane颗粒联系最为紧密,可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情况[10,11]。有研究报道了在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LP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提示其与HBeAg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在HBeAg阴性患者则没有显著相关[12,13]。HBV-LP作为一种存在于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颗粒上的外膜蛋白,具有双重外膜拓扑状结构,HBV-LP蛋白可依赖这种结构在肝细胞毒性甚至肝癌发病中发挥多重作用[14,15]。因此,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LP水平能够判断患者体内的Dane颗粒状态,进而判定其体内是否存在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等情况[16,17]。

本研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74例,原发性肝癌29例,检测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阳性率以原发性肝癌患者最高,说明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不同。有研究证实HBV-LP与HBV DNA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即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之间存在关联[18,19]。HBV-LP作为能够直接损伤肝细胞的外膜蛋白,其在不同肝脏疾病之间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20]。同时,HBV-LP也是导致肝细胞凋亡和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HBV-LP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状况,其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阳性率和血清水平不同是肝细胞损伤程度差异的反映。检测HBV-LP相对于其他血清学指标来说,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适合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后病情的评估。

[1]孙淑丰,贺蕾,高丽,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化结局影响因素筛选及预测模型建立.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1850-1852.

[2]尹文娇,王锋,沈立萍,等.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抗体定量对数正相关.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4(4):316-319.

[3]张静,高纯,史进方,等.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和病毒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46-648.

[4]王婧涵,李嘉,赵新颜.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02-1705.

[5]张文杰,毛维武,田淑菊,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507-1509.

[6]李小永,温怀凯,陶洪群,等.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含量相关性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8(4):793-794.

[7]姚曼红,朱艮苗,袁淑芬.乙型肝炎病毒对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6):818-819.

[8]王波,丁楠,常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自身抗体检测及其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22-2025.

[9]高锦,徐爱芳,王妙婵,等.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核苷类似药物治疗CHB患者中的价值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2(18):3471-3473.

[10]叶迎宾,郭卫刚,黄秀香.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与甲胎蛋白异质体及总胆汁酸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18(1):1-3.

[11]陈苏芳,吴兴福,吴建鸿.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6):698-700.

[12]徐建波,祁付珍,魏天翼,等.肝细胞肝癌血清AFP值与HBV感染的关系.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2900-2902.

[13]乐爱平,张伦理,胡国信.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0,50(7):110-111.

[14]党创伟,胡占岭.HBV-DNA与HBV-L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5(12):122-123.

[15]黄素钦,林城,吴秋芳.不同HBVM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HBV-DNA检测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70-72.

[16]张圣品,蒋京红,李香梅,等.阿德福韦酯片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2(3):24-27.

[17]江杰,李丽,王利红,等.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6):539-540.

[18]潘倩雄.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1):46-48.

[19]王梅,唐静悦,毛立新,等.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价值.河北中医,2013,35(9):1427-1429.

[20]蒋静,陈兆云,阿曼古丽·牙生,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与HBV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19-322.

(收稿:2016-03-05)

(本文编辑:陈宗炳)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al infection

Du Jinghua,Zhang Yu,Hao Yizhuo.
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Sixth People's Hospital,Dalian 116034,Liaoning Province

Hepatitis B;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 DNA;Diagnosis

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2

116034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三科

杜景华,女,33岁,医学硕士。E-mail:dujingshengdd @163.com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