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传输范围VANETs车间通信性能分析
2016-10-17杨志强田进华
杨志强,田进华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自适应传输范围VANETs车间通信性能分析
杨志强,田进华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动态拓扑结构以及变化的车联网VANETs(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给车间通信连接提出挑战。为此,提出基于自适应传输范围建立车间通信方案。首先通过车辆速度、车间距以及车到达率分布知识,推导车辆自适应的传输范围以及传输功率,并得出连接中断的概率;同时,推导同向车间通信连接和反向车间通信连接的分布。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理论推导其正确性。结果表明:车辆自适应传输范围能够有力地提高车间通信连接概率。
车间通信;传输范围;连接;车辆密度;车联网
0 引 言
车联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是移动自组织网络最成功的商业应用之一[1]。在VANETs中,车辆装有OBD设备,与邻居车辆构成车间V2V(vehicle-to-vehicle)通信和与基础设施构成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通信。依据V2V和V2I通信,传输实时交通信息,从而提高交通安全、交通效率。VANETs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V2V通信是传递upcoming交通信息、安全消息的最佳选择。若车辆i发现了交通事故,就广播该消息,接收信息的周围车辆采取应对措施。因此,V2V通信连接的可靠以及稳定性是成功转发消息的关键因素。
图1 VANETs的拓扑结构
V2V通信连接性能与车辆密度、车辆间相对速度、传输范围以及车辆使用的通信频带相关。文献[1-11]分析了VANETs中V2V通信连接。然而,现存的文献研究,在分析V2V通信连接时,并没有考虑在VANETs中车辆以随机速度行驶和车辆密度不断变化的情况。另外,也未考虑Spectrum-agile系统。在Spectrum-agile系统中,车辆可根据自身速度以及传输范围,使V2V通信连接频率可在DSRC和ISM频带上切换。
为此,本文讨论Spectrum-agile VANET的车间V2V通信的连接问题,并针对同向车辆构成的通信连接、反向车辆所构成的通信连接两种情况,分析、并推导了这两个连接概率。
1 系统模型及问题描述
依据美国国际交通安全协议(n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假定VANET中的车辆装有计算、通信设备。本文假定这些设备能在5.9GHz DSRC带宽和5GHz或2.4GHz ISM 带宽间切换,并周期地广播车辆状态信息,包括位置、速度以及方向等。针对V2V通信,考虑两类场景:
1)同方向行驶的车辆间通信连接,简称为同向通信连接。
2)反方向行驶车辆间的通信连接,简称为反向通信连接。
车间的通信连接时长T_duration取决于传输范围R及车辆间的相对速度。当相对速度越小,车辆间的通信时长 T_duration越长,反之,通信时长T_duration越短。然而,当车辆反方向行驶,反向通信连接的速度越大,通信时长T_duration很小,这可能不足以完成信息的交互,甚至无法建立通信连接。
为此,本文分析同向通信连接以及反向通信连接,并分析车辆传输范围对通信连接概率的影响。依据车辆密度调整车辆的通信范围,并依据信道情况,将RF频带在DSRC和ISM间进行切换,从而提高车辆间的连接概率。
2 动态通信范围以及传输功率
2.1动态通信范围
将道路分成不同的段,车辆到达路段的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且参数为λ。λ表示每秒到达的车辆数[1]。将车辆行驶速度分成M等级,相应地,等级i的速度表示为i,i=1,2,…,M。若每个速度等级行驶车辆的到达率为λi,那么车辆选择速度i的概率Pi=λi/λ。
此外,车辆间距与车辆间到达时间一样,也服从指数分布,参数为ρ:
那么车辆间距X=x的CDF函数:
此外,依据文献[12],在不同车流中的车辆速度服从高斯分布。为此,假定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max、最小速度min,且max=μ+3σ,min=μ-3σ。那么,车辆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为
式中:μ——平均速度;
σ——速度的标准方差。
其中erf(·)为误差函数[13]。
最后,在路段L上的平均车辆数Ne=Lρ。
如果车辆间距d小于车辆的通信范围R,就认为它们间的通信V2V可以连接。在高速中,任何车辆间距d服从参数为ρ的指数分布,它们的连接概率F(R):
因此,车辆k能够连接到Ne-1个其他车辆的概率
那么,在长为L的路段上的实时车辆数Nt:
式中:Sd——车辆间的安全距离;
NLn——道路的行车道数。
每个车辆可自适应地调整车辆传输范围,即动态传输范围Rt:
其中α∈(0,1)表示traffic flow constant[12]。DSRC标准中设定L=1000m。获取了动态传输范围Rt后,依据衰落信道,调整传输功率。
2.2传输功率
假定有K个独立信道(在5.9GHz的DSRC频带上,在5.9GHz的ISM频带上有11个独立信道),并且每个信道的频宽Wk,用于VANET的V2V通信。对于给定的传输功率pt,在距离为d的接收功率pr:
式中:ht、hr——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高度;
Gt、Gr——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
λw——波长;
αp——路径衰落指数,且αp∈[2,4]。
若车辆传输范围为Rt,其发射功率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 ratio):
式中N0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因此,传输范围R的累计分布(CDF)函数为
平均传输范围:
其中Γ(·)表示Gamma函数[13]。
综上所述,依据车辆信息的分布知识,计算车辆动态传输范围Rt后,根据Rt推导了传输功率。最后,从功率角度,提出通信连接中断的概率。
3 车间通信连接概率的分布
3.1反向通信连接
假定TA、TB分别表示交联时间(包括信道接入、切换时间)、数据交互时间。Tc表示V2V通信允许的总时间。要成功地传输消息,必须满足TA+TB≤Tc。那么成功传输的概率Ps:
图2 反向通信连接
式中:d——车辆i、j的欧式距离;
Rit、Rjt——车辆i、j的动态传输范围。
接下来,分析总允许的时间C对V2V通信的数据传输影响。C服从泊松分布[14],且参数为β。那么C的CDF可定义为:FC(C)=1-e-βC,C≥0。相应地,数据传输时间B的CDF函数为
B的PDF函数:fB(B)=βe-(B+A)β。用于数据传输时间的期望值?
为了能够交互大小为S Bit的数据,数据传输时间B应满足假定数据传输率为Dr,要成功传输S比特的数据,那么数据传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交联时间、数据传输率、相对速度以及数据尺寸。为此,数据传输的成功概率如果不满足那么就不能成功传输数据。
3.2同向通信连接
由同方向移动车辆构成的连接,若相对速度很小,连接时长越长。时长取决于车辆行驶的距离差和传输范围。如果车辆行驶的距离差大于彼此的传输范围,它们间的连接断裂。假定车辆m、n距离为d,如图3所示。车辆m、n的连接存在的概率分布为
其中X为车间距的随机变量。
图3 同向通信连接
当车间距d≤min{Rtn,Rtm},车辆m、n的连接存在。连接的时长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初始速度、加速度。假定,车辆m、n初始速度以及加速度分别为m(0)、n(0)以及am、an。经时间t后,车辆m、n速度分别为
相应地,在时间[0,t]间隔内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因此,经时间t后,车辆m、n的距离dt为
其中I(m,n)∈{1,-1}。如果sn(t)>sm(t),I(m,n)=1,否则I(m,n)=-1。如果dt≤min{Rtn,Rtm},意味着车辆m、n在彼此的通信范围内。那么它们间的通信时长T_duration=t。
4 数据仿真分析
本节通过理论仿真分析系统提出的理论模型。考虑长为5km的高速公路。车辆到达公路服从泊松分布,参数为λ车/s。
图4 同向车辆的连接概率随到达率λ的变化情况
如图4所示,为连接概率随不同的传输范围的变化情况。对于给定的λ情况下,平均速度μ以及方差σ的提高,连接概率下降。这是因为,当λ固定时,车辆移动越快,即速度越大,车辆密度越小。类似地,对于给定的μ以及σ,连接概率随到达率λ增加而提高。
图5显示了在传输范围R为1000m(DSRC的上限)以及25 m(DSRC的反方向下限)两种情况下的连接时长随相对速度的变化曲线。从图可知,当车辆间以反方向行驶,距离为1 000 m时,相对速度为225 600 m/h时,连接时长为1.596 s;距离为25 m时,连接时长为0.3989s。注意,当相对速度降低时,连接时长也随之增加。因为相对速度越小,车辆的移动间距越小,在彼此通信范围内的时间越长。
图6显示了同向连接通信中的相对速度对传输数据的影响。从图可知,随着相对速度的提高,成功传输的数据量越小。因为相对速度越大,车间距随时间的变化越快,通信连接的时长越短,因此能够传输的数据就越少。
图7显示了传输范围对传输数据的影响。传输的数据尺寸S=6MB。为了分析动态传输范围的性能,在仿真过程中设定3类传输范围:固定传输范围300m,800m,动态传输范围。从图可知,当传输范围R固定为300m时,一段时间(100s)后,概率为0。若R固定为800m时,一段时间(800s)后,概率也为0。而当传输范围为动态时,在整个仿真时间内(0~300s),概率均接近1。这些数据表明,动态传输范围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图5 反向通信连接时长随相对速度的变化情况
图6 同向通信连接中成功传输数据随相对速度的变化情况
图7 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5 结束语
针对Spectrum-agile VANET背景,分析传输范围及相对速度对V2V通信连接性能的影响。考虑了同向车辆构成的通信连接、反向车辆所构成的通信连接两种情况,并推导了这两个连接概率。同时,依据车辆到达率、车辆速度以及车间距的分布知识,计算车辆的动态通信范围,并依据车辆的通信范围,调整发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的通信范围能够有效提高V2V通信连接性能。
[1]YOUSEFI S,ALTMAN E,AZOUZI R E.Improving connectivity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An analytical study[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8,31(9):1653-1659.
[2]CHAND N P,ANCHARE B V.Connectivity analysis of one-dimensional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in fading channels[J].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1,1(5):1-16.
[3]YAN G,OLARIU S.A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link durationinvehicularadhocnetwork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2011,12(4):1227-1236.
[4]夏梓峻,刘春凤,赵增华,等.基于链路预测的VANET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38(4):110-114.
[5]宋利民,董贤伟,何荣希.基于位置信息的改进AODV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2):455-461.
[6]YOUSEFI S,ALTMAN E,AZOUZI R E.Analytical model for connectivity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J].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2008,57(6):3341-3356.
[7]杨奎武,郭渊博,马骏,等.基于网络编码的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低时延广播传输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34(5):1239-1246.
[8]RAWAT D B,YAN G.Infrastructures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Status,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J].in Advances i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M Watfa,Ed USA:IGI Global,2010,3(7):23-31.
[9]SOU S I,TONGUZ O K.Enhancing VANET connectivity through roadside units on highways Vehicular Technology[J]. IEEE Transactions,2011,60(8):3586-3602.
[10]RAWAT D B,YAN G,BISTA B,et al.Trust on the security of wireless vehicular ad-hoc networking[J].Ad Hoc&Sensor Wireless Networks(AHSWN)Journal,2014,35(6):23-31.
[11]PANICHPAPIBOONS,PATTARAA W.Connectivity requirementsforself-organizingtrafficinformation systems Vehicular Technology[J].IEEE Transactions,2008,57(6):3333-3340.
[12]ROESS R,PRASSAS E,MCSHANE W.CoR-VANETs:game theoretic approach for channel and rate selection in cognitive radio VANETs[J].Traffic Engineering,2010,23(45):56-62.
[13]PAPOULIS A,PILLAI S.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s andstochasticprocesses[M].McGraw-HillScience/ Engineering/Math,2001:121-129.
[14]TROUTBECK R,BRILON W.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heory[J].IEEE Transactions,2011,3(4):35-42.
(编辑:李妮)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nge-based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connectivity performance analysis
YANG Zhiqiang,TIAN Jinhua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Dynamic topology and unstable vehicular density have posed a challenge to connect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Therefore,a scheme namely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nge-based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adaptive transmission range and transmission power have been derived by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speed,arrival rate and distance of vehicle;second,the outageprobabilityofconnectivityhasbeencomputed;third,thedistributionexpressionof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same-direction vehicle and the opposite-direction vehicle has been deriv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rivation is correct and the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nge can b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connectivity to a large extent.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transmission range;connectivity;vehicular density;VANETs
A
1674-5124(2016)03-0140-05
10.11857/j.issn.1674-5124.2016.03.031
2015-09-13;
2015-11-21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42102210335)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A520786)
杨志强(1979-),男,河南郑州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