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库筛选对小麦呕吐毒素含量的分析
2016-10-17潘跃东张丹丹
胡 斌,潘跃东,张丹丹
(1.安徽省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合肥 23003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
入库筛选对小麦呕吐毒素含量的分析
胡 斌1,潘跃东1,张丹丹2
(1.安徽省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合肥 23003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
文章主要采集2012年度内3个具有代表性不同呕吐毒素含量的小麦,通过3种不同类型风机实验,研究3种不同类型筛选机分选后,小麦呕吐毒素的减少比例。分析筛选器对小麦收购影响元素的重要性,并提出超标小麦的合理利用途径。
小麦 筛选 呕吐毒素
镰刀菌属为瘤座孢科,丛梗孢目,半知菌类真菌,由于所属真菌的大型分生孢子多呈镰刀形状,故得名[1]。镰刀菌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镰刀菌属是真菌中较大的一个属,普遍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有机体内,在地理分布上极为广泛。此外,镰刀菌可分泌多种毒素,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烟曲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它们是谷类饲料和青贮料中,最普遍存在的霉菌毒素,与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能够导致如赤霉病粮食中毒症、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树节孢霉中毒症、霉玉米中毒症及豆荚中毒症等疾病,可以降低家畜的采食量,导致生长速度下降、免疫抑制、繁殖障碍等。
安徽省小麦主产区位于淮河流域,在小麦收获季节,常常遭遇阴雨天气,小麦特别容易受到小麦赤霉病的侵害,小麦呕吐毒素含量大部分超出《GB/T2761-2011》标准对原粮中小麦呕吐毒素的规定。科研单位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呕吐毒素超标小麦安全合理利用技术规模化应用。实验为合作项目实验做前期准备,找出呕吐毒素含量在小麦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 小麦过筛风选实验方案
1.1 实验确定
呕吐毒素超标小麦具有地域性特点,范围广、超标多。筛选实验在安徽省内主要的小麦主产区,自北向南兼顾呕吐毒素超标小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地区,3个不同呕吐毒素含量水平的小麦,进行筛选实验。
1.2 筛选实验目标
小麦在通过3种不同筛选器后,从不同的杂质出口和出粮口取样,检测各个样品的(只对有可能有食用价值的样品)质量指标和呕吐毒素。分析实验结果,为呕吐毒素超标小麦的处理,提供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实验设计的小麦赤霉感染的代表性的3个地点,就地收购2 t小麦,作为第2部分试验材料。
2.2 检测方法
试验项目中的不完善粒、容重、赤霉病粒按《GB/T 1351-2008 小麦》中规定方法检测。
呕吐毒素的检测按照《GB/T 23503-2009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规定方法检测。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法国CHOPIN公司CDI的实验磨粉机;Agilent 1100液相色谱仪,VWD检测器;江苏吴江胜天公司生产,粮食风选机FX120;黑龙江农垦白桦清选机械有限公司,比重式清粮机5XFZ-25;安徽云龙集团,圆筒式清粮机SCY-1500;呕吐毒素免疫亲和柱(DONtest HPLC),美国VICAM;玻璃微纤维滤纸;聚乙二醇(PEG):MW=8000;甲醇,液相色谱纯;乙腈,液相色谱纯;呕吐毒素标准品,美国SUPELCO;去离子水。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3种实验筛的筛选,取样后,对有实验意义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图1 地点1筛选结果比较
3.1 地点1
整个的实验流程如图1。在图1上标识:杂1、杂2、杂3、杂4、大秸秆出口。其中,杂1是小麦未清理的灰尘800 g;杂2是小麦的麦皮752 g;大秸秆在2 t小麦中含量较少不够取样。
通过图1分析,不完善粒、赤霉病粒含量通过选筛后,原粮的DON含量、赤霉病粒含量下降明显,且赤霉病粒明显富集于杂3出口排除。
3.2 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原粮经过筛选后,赤霉病粒和DON结果都有明显的下降。结果可以明显得到DON含量:原粮>过筛1次>过筛2次。过筛1次,地点1下降比例为21.4%。过筛2次后与原粮DON含量比较,地点1下降比例为22.0%。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筛选实验发现,原粮在过筛的次数上与DON含量有直接关系,即过筛次数与DON含量成反比。在地点1的吴江筛选机上,过筛1次下降比例为21.4%;过筛2次为22.0%。从结果上明显看到,小麦呕吐毒素在筛选机上,有一个筛选富集去除的过程。所以,不论哪种筛选器材对原粮中DON的降低都有促进作用。
[1]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