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文”目中有“人”

2016-10-17陈健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评价者激励性习作

陈健

习作讲评是习作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并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二次指导。近年来,人们对习作讲评的研究不断深入,笔者深受启发,并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对如何上好习作讲评课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心中有“文”

教师要想上好习作讲评课,必须研究教材和学生习作两套“文本”,这样才能明确习作的讲评方向,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打好基础。

1. 研究教材,确定讲评重点。语文教育家于漪曾提出:“讲评要有计划性”,“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定的年级重点培养某些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参考《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要求以及教材各单元习作训练重点,根据学生水平,定位训练起点,安排讲评序列。

如苏教版六下七篇单元习作的主题分别是:童年趣事、老师不在的课堂、读后感、一次实验、成长的烦恼、调查统计、给老师的一封信。我设计的训练重点分别是:把事情写具体、写有趣;关注细节描写;结合具体材料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写清楚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大胆写出心里话;写好统计过程和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明确了讲评序列,就明确了各单元讲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2. 研究习作,确定讲评内容。一次完整的习作教学指导过程包括作前指导、学生习作和作后讲评这三个环节。习作讲评建立在学生完成习作的基础上,教师要上好习作讲评课,就必须认真研究学生习作。通过研究学生习作,可以检验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如我在执教《一次体验活动》指导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将过程写具体、写生动”,“将感受表达得真实、自然”,出发点是教学生“怎么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我特别关注学生是怎样将过程写具体、生动,将感受表达得真实、自然的;如果这次习作写得不好,我就要寻找原因,思考策略,争取通过讲评课来实现“解决之道”。

研究学生习作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选择出与大多数学生习作“相似度”较高的范例来进行讲评,充分发挥其迁移、指导、示范的作用。如我在执教《老师不在的课堂》讲评课时,选择的一篇学生习作,其中既有细节描写,也有丰富的词语积累——成语、歇后语、成语等,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可以借鉴之处;但该篇习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师生评议,可以明确修改方向,让学生清楚“哪里需要改”,“应该怎样改”。

很多教师都认为:“习作讲评课是习作指导课的延伸,是习作批改的继续和综合。”这种看法是极有道理的。当然,我们也要关注体现习作共性要求的基础性目标,比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等。但如果将太多时间用来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就会冲淡训练重点和讲评目标。

二、 目中有“人”

我曾观摩过不少习作讲评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评得太多,学生参与不够。我认为,讲评课始终要贴着学生的习作行走,始终不忘让学生自己行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 让学生真正学会修改。曾有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我们要把“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交流感受、碰撞思想,逐步提升鉴赏能力,知道习作中的优点、缺点,从而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我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是自评和他评。自评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树立信心。我经常这样提问:“这篇习作中,你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你能和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习作经验吗?”小作者可以结合体会,和大家分享较为成功的习作经验,在师生的肯定中得到情感满足。

习作讲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他评”在课堂上出现的次数更多。我常会设计这样的话题:“你觉得这篇习作达到要求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改呢?”“修改后的习作,你觉得怎样?”通过“他评”,学生可以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也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中肯的修改建议。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可以获得一种成长:成功之处得以借鉴,不足之处得以反思。在交流信息、分享感受、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培养,他们清楚了自己的习作怎么样,也明白了接下来如何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方法,如何“删”,如何“改”,都要严谨,不能随意。

2.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修改。评价一节讲评课是否有效,就是要看学生修改后的习作怎么样,因此,教师既要重“评”的过程,也要重“改”的过程。修改的过程,客观上是学习、使用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过程。学生需要安静的氛围和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反思和修改习作。

我曾有幸参加了扬州市习作教学竞赛,执教《一次体验活动》习作讲评课。在教学中,我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来修改习作,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修改。我挑选出其中的两篇,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大家畅所欲言。习作有了进步,师生都给予赞赏,让小作者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还有不足,师生提出建议,让小作者明确二次修改的方向,得以更上一层楼。在评改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习作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很多教师都赞同这样的习作观念。但我们在鼓励学生“不断改”的同时,却忽视了“不断评”的重要性。只改不评,学生茫然无措;先改再评,评后再改,改完再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获得提高。但是受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个人精力的制约,教师不可能就一篇习作开展多次讲评,因此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评、让小组评,甚至是让家长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二次修改、三次修改,甚至是四次修改。反复修改习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3. 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讲评不只是对学生习作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和评论,更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情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评价,合理评价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内容和习作态度。

教师可对学生习作使用以下激励性评价,如: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从书写就可以看出来,你的态度非常端正。”

“你的习作中使用了不少歇后语和成语,真棒!看来,你不仅会积累,更会运用!”

“你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把同学的调皮、机灵写出来了。你真有当一名小作家的潜质。”

教师也要多关注“评价者”的情感体验。评价习作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乐评”“会评”,在评价他人习作的同时,也学会了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鉴赏,无形中提高了习作水平。如:

“能给别人提出正确的建议,是一种能力。”

“看得出来,你对这篇习作很欣赏。”

“你真有做语文老师的潜质,一下子就发现了习作中的闪光点。”

这些激励性评价,既是对评价学生的正面肯定,也给其他学生以心理暗示:习作可以这样评。

我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经常会忽略被评价者的“负面”感受。其他学生指出习作中的不足,其实就是在进行批评,很容易让小作者产生受挫感。当习作中的缺点不止一处时,小作者的这种负面情绪会更加强烈。习作的问题确实存在,不能回避,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化“负面”为“正面”,化“批评”为“鼓励”,在保护被评价者习作兴趣的同时,树立写好习作的信心。

我经常这样说:

“同学们给你的建议,其实是对你的帮助。”

“有了同学们的建议,相信你的习作会越写越好。”

“现在,该你修改了。非常期待你修改后的习作。”

在进行二次讲评时,我会对小作者这样说:

“一处修改,就是一个小进步。你修改了这么多,说明这篇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你修改后的习作非常欣赏。你看,这就是进步。相信你会越写越好。”

对于习作讲评课的研究,我们依然还在路上。以上所述,只是笔者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但我想,只要做到心中有“文”,目中有“人”,一定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领悟到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写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评价者激励性习作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习作展示
我与教师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