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之花开得更加绚丽
2016-10-17吴娟
吴娟
时值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绘本,是“图”“文”结合,共同讲述一个儿童能读懂的故事书。绘本图画精致,文字异常精简,“图”不再是点缀、附庸,而是绘本的主脉、生命,甚至有无字绘本,只用绘画来讲故事,让学生运用已知已会的储备知识和经验来解读图像。这种阅读材料,最适合低中年级儿童阅读。
“绘本”,就这样悄然无声地绽放在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挥绘本的优势,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又如何发挥“图”与“文”的合力,实现图文互补呢?
2016年4月,我有幸在黄山体育馆参加了第15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暨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课,她上的是著名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威利的奇遇》,让我对自己以后的绘本教学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一、 关注绘本的“图”:即“重图”
阅读绘本故事,激趣尤为重要。优秀的绘本作品中,很多插图都是出自儿童画家之手,让人赏心悦目,学生通常都会先被故事中的精美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先由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画入手,请学生猜想故事中重要的事物,或引导学生找出故事的关键词,学生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会观察画面,描述画面,从生活常理中感受,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答案,同时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阅读期待。如《威利的奇遇》一课教学中,窦老师的开篇,是从“奇遇”这一关键词开始的,同学们对“奇遇”的各种理解,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接着,窦老师让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去推开“奇遇”的大门,最终体会出“奇遇”的“妙不可言”。
二、 关注绘本的“文”:即“重文”
阅读绘本故事,同时练习表达。图文并茂的绘本中,文字的补白大多细腻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字,从文字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在《威利的奇遇》一课教学内容上,窦老师就从 “有一天”“又有一次”“还有一次”;“上星期”“有一个星期”“还有一个星期”等时间线索,从每一页图画与文字中夹杂着内容的线索,使整堂课丰富完整,又不至于眼花缭乱,既有节奏,又具有连贯性。学生结合绘本图片,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又进行了扎实的句式或语段的练习,让语言的运用技巧在实践中得到训练,让语言的审美情趣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三、 “图”“文”兼顾
图文结合,获得语感。语文的核心素养就应该从低年级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该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语言文字很难准确把握,所以绘本教学时,应该层层解读绘本,让学生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地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认识画面,对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象最深的还是窦老师让学生进行“创作分工”(分享图书),内容要求学生结合一本书的某个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创作情节,有的创作图画。学生们先是图文并茂地创意,而后是声情并茂地展示,在这样的一节语文课中,不仅融合了美术的元素,还扎实地进行了语文的情节创作。如果有条件,我想窦老师也许还会要求学生用上背景音乐,配上自己的创作。
四、 奇思妙想,创意无限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好的绘本不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绘本会预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借助绘本原型,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先理解画面,再进行画面外的想象,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延伸。因此,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相结合的绘本,就能让学生创意无限。在《威利的奇遇》一课教学中,窦老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概括、推理、联想能力,鼓励学生想别人想不到的。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畅游在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从黄山学习回来后不久,我们县的兄弟学校——泾县城关第三小学开展了教学开放日活动。与我同行的吴潘洪老师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模仿着窦老师,上了一堂低年级的绘本教学课《我爸爸》。从模仿起步,教给学生写话方法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吴老师在这节绘本教学中,把写话教学融入到了其中,找准模仿点,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了写话的难度。如运用“我爸爸像……又像……”的句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爸爸,这样的语言模仿表达,同学们都能轻松牢固地掌握。吴老师也把自己的听课所获,很好地实践到了自己的课堂。
所以,绘本是朵绮丽之花,饱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在绘本教学的课堂上多思考,从不同角度挖掘绘本价值,他们才会获得更多的阅读满足。
(作者单位:安徽省泾县城关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