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路径探究

2016-10-15张杰李莹莹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现状大学生对策

张杰?李莹莹

【摘 要】 深入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和培育机制,是高校理论工作者需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培育大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自愿接受马克思主义,着重以学生基层党团组织为载体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同时还应加强青年教师及思想政治辅导员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培育意义;现状;对策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应当有效甄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规律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武器,并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某些具体问题,增强步入社会面对曲折和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以经受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突出成就,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在经济利益上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在文化上也面临多样选择。反映在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出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局面,既有占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例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及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带来一定危害,并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掌握,难以生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信仰,成为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培育的现实境遇。他们没有区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尚未深刻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不多,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还不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反感心理,在课堂学习及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的简单化、应试化、庸俗化的趋向;就回归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義三者的关系而言,他们缺乏理性省思。这突出表现为,在回归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时,往往忽略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带有教条主义倾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然发展歪曲为背离马克思主义之自由主义;而在追求承扬马克思主义之时,却难以把握回归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带有自由主义倾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视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二、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之意义

其一,培育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确立未来人生追求和发展的目标,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培养能够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阶段各项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精华,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三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回答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人生课题,从容不迫地应对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种种挫折,不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其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诉求。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守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艰巨而光荣,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文化走向是关键,精神塑造是核心。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开放的特色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作用,首当其冲便是培育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言之,当代大学生何以肩负历史的重托,取决于他们是否树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三、建议与对策

第一,培育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推动的重要工作。要重视引导大学生自觉自愿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填鸭式、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马克思曾经表示反对那种对自己学说采取“奴隶式的盲目崇拜”,不主张对他的学说进行“简单模仿”。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追随者们并非出于对其简单的、盲目的、教条的理论崇拜,而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肩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赋予新的理论与实践解读,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内容。恩格斯亦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仅仅囿于理论的教条并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所撰《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和研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他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第二,培育和树立马克思主义观,应着重以学生基层党组织和团学组织为载体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是大学生研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并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诉求。高校社会实践主要以学生基层党组织和团学组织为载体,他们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进而培育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步积累了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宝贵经验,或者获得由于没有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而导致的深刻教训,总结在实践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并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效统一,学以致用,就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更好地培育并践行正确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动能。

第三,应大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特别是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工作。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培育践行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位与科学程度。“红色阵地”在于“红色思想”,“红色思想”源于“红色师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青年教师和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提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前置性和规定性。毋容讳言,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现实境遇与高校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掌握方面不深不透、软弱乏力有着直接关联。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第二课堂的纵深化、规范化发展以及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培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着手,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潜心育人、素养优良的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 林国标.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成光,王立平.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猜你喜欢

现状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