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6-10-15张百灵张冬梅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导学案实施小学教育

张百灵?张冬梅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导学案在小学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深入解读概念,全面均衡导学案和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深入参与导学案设计,建立积极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导”的作用;健全导学案基本模式;准确分析学生学情,全面把控学生状况。

【关键词】 导学案;小学教育;实施;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在教育改革大背景的推动下,导学案应运而生。很多教师误将导学案认为是教案、学案的演变,而事实上导学案拥有更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导学案的出现,绝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化,更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层解读,同时也体现了教育观念的一次蜕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不断涌现出来。以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校开展了以“导学案”为最重要载体的高效课堂模式改革。然而在效仿名校使用导学案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和解决。

一、导学案的概念界定

关于导学案的概念种类繁多,但基本可归纳为三大类别:一是认为导学案是种学习文本,二是认为导学案是学习程序,三是认为导学案是课程资源。综合众多学者的概念最终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指导、引导或启发学生学习的文稿。

二、导学案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使用“本末倒置”

教育实践改革的推进,在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光环影响下,众多学校开始视导学案为救命稻草,认为必须要采用导学案才能让学校“重振雄风”。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造成了导学案在教育中的盲目使用,进而也让导学案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导学案变成了教案、变成了习题册,甚至有取代教科书的倾向。教学中,教材才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文本,导学案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文本。而众多学校对于导学案使用的盲目跟风和过分追逐,致使导学案和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出现了“本末倒置”。

2、导学案设计缺乏独创性

通过对小学导学案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导学案的形式设计上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使导学案存在“抄袭”的嫌疑。导学案模式化直接影响到导学案的质量,千篇一律的导学案让学生感觉教学过程毫无新意,让导学案的存在更加流于形式。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导学案设计时应充分展现出对自己课堂的适用性,展现出导学案设计的独创性,避免为了使用导学案而使用导学案的现象,让导学案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助手。

3、导学案中“导”的功能丧失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言堂”“满堂灌”的倾向,很多教师为了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学生完全放开,疏于管理,形成了“放羊式”的课堂。让导学案主导的课题不仅“形散”“神更散”,偏离了导学案的真正内涵,忽视了导学案“导”的功能。导学案的本意在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然而对导学案的不当应用致使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学生:一种自律的学生是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开展学习,另外一种则是原本学习主动性就不足的学生,则成为这场教学变革的牺牲品,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自由散漫。

4、导学案在结构上不完整

导学案虽然已经在小学里风靡一时,但在结构上却还存在缺乏完整性,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学识指导和学习反思等严重问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领导及教师对导学案的绝对倚重决定了导学案的重要地位,为了能够让导学案在教育中的地位名副其实,导学案的结构化合理的需求日益凸显。

5、导学案的课堂生成效果不佳

课堂教学既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和策略设计,同时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生成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使得教与学的效果同时显现。而在调查中发现,小学教育中更多偏向于对课前方案的预设,而忽视了利用生成因素来达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对小学实施导学案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深入解读概念,全面均衡导学案和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案是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或设计。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强调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因此,任何单独偏向于教师“导”的作用抑或是学生“学”的导向都是片面的。

2、引导教师深入参与导学案设计,建立积极评价机制

导学案是设计应该符合课程自身的需要,符合教师的需求,决不能是“一人种树,大家乘凉”。参与导学案设计的教师也可以进行集体商讨,每位教师先行设计自己的导学案模式,然后进行集体再备课,头脑风暴的作用可以激起更多的灵感。最终再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调整,才能进入课堂使用。同时学校领导和监管部门应该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情况进行监控,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评分标准,通过对导学案编写的检查、打分、奖惩,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彻底优化导学案的使用,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导”的作用

导学案的使用虽然提升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但是很多老师却误认为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是轻松的课堂,是彻底解放教师的课堂。其实恰恰刚好相反,教学活动中使用导学案不仅不应该降低老师的参与程度和重要作用,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知识、情感还是思想,教师都要比学生更加丰富,体验更多。因而教师的指导功能是不能够忽视的,而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学生积极参与所引出的困惑和面临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更高。要想完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美的“导”向,必须要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让教师确实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是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提高课程建设的能力。二是提升小学教师做科研的能力,实现科研服务教学。三是增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识,并为其提供相关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总之,教师增强教师素质也是解决导学案使用困境的重要途径。

4、健全导学案基本模式

导学案的结构应包括基本信息和基本结构两大部分。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基本信息包括标题、备课时间、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授课人姓名、使用时间等,以及学生姓名、班级、组号等;基本结构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学习小结、学习反思等。[1]很多中小学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对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并不了解。也就导致出现了前面我们所提及的千篇一律的现象,还有严重的结构不合理或结构不完整。

5、准确分析学生学情,全面把控学生状况

如何能够在现场教学环境中把控教学进程,做到促进学生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这就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做好对学生学情的准确分析,才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在教学中面对突发状况时坦然面对。

【注 释】

[1] 赵有权.现行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研园地,2014.10.22-23.

【参考文献】

[1] 方秀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有效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吴永军.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新课改理念下创新之基础新探[J].新华文摘,2006(15).

[3] 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教育科学研究,2012(9)27-30.

[4] 贾如鹏,傅海伦. “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 2004(07)35-36.

[5] 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6] 马军.导学案下的困惑与反思[J].学苑教育,2013.2.

[7] 张良.论“导学案”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1.

猜你喜欢

导学案实施小学教育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