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眼中农民局限性的成因及其引导途径

2016-10-15王海滨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恩格斯成因

王海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恩格斯基于物质生产层面、社会联系层面和政治活动层面对农民自身局限性成因的分析,阐述了恩格斯关于如何引导农民走出自身困境的观点。要正确对待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正确处理土地所有权问题,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农业合作社。这对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恩格斯;农民自身局限性;成因;引导途径

农民是潜在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视和研究好农民问题对于无产阶级领导、发动革命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农民问题要从分析农民自身局限的成因入手,就是要从农民自身局限的成因中清楚的认识农民、了解农民的特性、搞清农民为什么不能担当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对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出困境的道路。在《英国谷物法史》、《德国农民战争》、《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关于农民战争》、《英国农民参加国内政治斗争》、《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中,恩格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农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透彻的阐释,他鲜明地指出了农民的自身局限:在物质生产层面,表现为浓重的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生产模式;在社会联系方面,具有局域性、封闭性和狭隘性;在政治活动层面,富有投机性、妥协性和短视性。这些自身局限都导致了农民所处的困境。分析和研究农民局限性的成因对于当今时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通过对农民局限性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制定农业政策、推进精准扶贫是有很大启示意义的。

一、恩格斯基于物质生产层面和社会联系层面对农民自身局限性成因的分析

农民在物质生产层面和社会联系层面的种种局限使他们变得孤立、贫困、也不可能去担当革命的领导力量。在黑暗的封建统治的中世纪,农民群体处在欧洲整个社会阶层的最底层,他们被束缚在飘忽不定的土地上,“为了保持他那一小块岌岌可危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越加艰苦”,[1]遭受着层层压榨和剥削,除了农业耕作技能属于自己,其余的一切随时会被统治者拿掉。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恩格斯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农民的悲惨境遇,“处于所有这些阶级(平民反对派除外)之下的,就是这个民族中遭受剥削的广大群众——农民。压在农民头上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诸侯、官吏、贵族、僧侣、城市贵族和市民”。[2] “甚至比牛马还不如”的积贫积弱的农民阶层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奴役对象,[3]听任统治集团的摆布,他们的贫瘠和懦弱使得他们不敢彻底的摆脱这种压榨体制,只得麻木的满足贵族们贪婪的欲望,农民背负着各剥削阶级艰难前行,毫无独立性可言。“帝国官场中各等级本来就是靠在农民吸血吸髓过活的”。[4]

很不幸的是,苦难的岁月并未在农民的身上擦出耀眼的革命的火花,被土地束缚的农民被分离在全国各地,这种地域间的隔阂和分离很难使得农民有效、顺畅的进行联系和沟通,他们自然不可能团结起来去反抗贪婪的统治者、掀起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农民对这种可怕的压迫恨得咬牙切齿,可是要让他们举行起义却很难。他们散居各地,要取得任何共同协议都无比困难”。[5]比起由于地理原因的分隔,农民自身的懦弱性才是他们自身最大的缺陷。农民们世代相传的朴实和顺从,使得他们漠然、麻木的习惯着这样的生活;甚至在许多地区,农民们戒绝使用武器,这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现实和顺从。放弃了反抗。“所有这些情况,都促使农民默然忍受”。[6]因此,恩格斯这样感慨道,“我们在中世纪里找到很多局部性的农民暴动,但是——至少在德国——在农民战争以前全国性的农民暴动却一次也找不到”。[7]

农民倍受剥削并依附于剥削阶级,他们的劳动所得被无情的剥夺而去,剩下的仅够糊口。因此,农民根本不可能做好物质准备去对抗强大的统治者,也经受不住在抗争中的大量物资消耗,那些分散的抗争力量在统治者的暴力部门那里显得不堪一击。最重要的是,农民阶层长期处于最底层,从客观上分析,他们没有良好的条件去接受先进的教育,再加上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的长期影响,在农民阶层里是不会产生先进的、彻底的、进步的革命思想的;然而恰恰相反,充斥在他们当中的常常是短视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被这些思想禁锢住的农民往往在历史性的选择中走错了方向,他们的某些决定还在阻挡着社会进步的步伐。“1848年二月革命的朦胧的社会主义激情,很快就被法国农民的反动投票一扫而光;希望能生活安定的农民,从他们那丰富的记忆中取出了关于农民皇帝拿破仑的神话,创立了第二帝国。我们大家都知道:单是农民的这一勋业就索取了法国人民多少代价;法国人民至今还深受这一勋业的后果之苦”。[8]农民阶层在物质生产层面和社会联系层面的局限使得他们在历次的反抗中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领导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使命也不可能由他们去完成。

二、恩格斯基于政治活动层面对农民自身局限性成因的分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被打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开始步入政治舞台。与此同时,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农民阶级也开始要求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也能对左右国家政治的那些阶级产生一定影响,“农民开始感觉到有必要也直接参加这种政治斗争”。[9]农民阶层终于开始觉醒了,他们开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再也不要做国内政治生活的旁观者,任凭统治阶级的摆布。“所以他们开始敲议会的大门,要求让他们进去。他们再也不想做以前那样的人了”。[10]但是,刚踏进政治活动的农民阶级显得十分稚嫩,他们在政治活动中也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投机性、妥协性和短视性。同时,由于农民阶层受到的历史性的蔑视和刻板偏见,使得他们的政治诉求备受非议。“十分明显,这种要求遇到了敌视,这种敌视来自所有那些把农业劳动者的卑贱地位看作英国整个政治经济制度基础的人——这种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僧侣中间”。[11]

农民劳动者进入国家政治生活并成为国家政治斗争中的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对于这支新生力量,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贵族和资产阶级都选择了对其进行拉拢。“资产阶级议会反对派的代表们已经站出来,要将这种农民运动的领导权抓到自己手里并利用它来消灭正在执政的政敌”。[12]由于农民阶层具有内在的短视性和妥协性,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斗争纲领,不得不左右摇摆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进行投机活动。出于生产关系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当需要作出抉择时他们更加倾向于支持旧贵族,“他们对贵族比对资产者抱有更大的希望”。[13]农民阶级的这种危险投机行为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利益,但是,他们的这些举动对于改善自己的地位和生活却起着相反的效果。更严重的是,毫无指导性的政治投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只要劳动者还可能在资产者和贵族之间钻空子为自己取得一定的利益,在英国肯定不会发生像其他国家那样猛烈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震动——在那些国家里统治阶级在劳动者面前完全是一个坚实的、与之为敌到底的反动集团”。[14]

农民阶级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投机性、妥协性和短视性,这也就注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通过常规的政治斗争去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注定了农民阶级不具备独立的、正确的领导开展革命和推进社会变革的能力;注定了农民阶级将在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诓骗与出卖中学会成长和辨别自己的真正同盟;注定了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联盟并不是一开始就无缝衔接、铁板一块的。这也为年轻的无产阶级积累了经验,使得无产阶级不得不认真审视和对待农民问题,并加深了对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认识。现状就是如此,“无论如何,整个这部由社会三种成分——无产者、资产者和贵族——组成的生活机制,正在促使无产者不再把自己看作儿童,或感伤主义者,而是开始懂得——正如一位演讲者在埃克塞特会堂所精辟阐述的那样——他们同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关系只能是纯粹的利害关系”。[15]虽然农民在政治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恩格斯还是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作出了这样的预示,“正像你们看到的,英国的社会运动是缓慢的、演进的,而不是革命的运动,但却是前进的运动”。[16]

三、恩格斯关于如何引导农民走出自身困境的观点

《法德农民问题》是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恩格斯在其中大量阐释了关于如何引导农民走出困境的观点。他提出了建立农业合作社理论,指出在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国家里,发展农业合作社,实现小农私有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型,是一条最好的出路。“要改变这一命运,组成合作社便显得尤为紧迫。只有联合起来,农民才有可能不被历史淘汰,才能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17]同时,恩格斯也探讨了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如何对待小农阶层,并取得小农阶层的支持;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如何对待农民、实行正确的农业政策等。

1、正确对待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

广大的劳动群众是潜在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实,无产阶级政党重视农民问题由来已久。“资产阶级的和反动的政党,对目前社会主义者突然到处都把农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感到非常惊奇。其实,他们倒应该对这件事情没有早已发生而感到惊奇”。[18]

恩格斯对农村居民的组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农村居民大体上包括大土地占有者、大农、中农、小农、农村无产者,无产阶级政党首先要争取的力量就是小农阶层。“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农,是指小块儿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儿土地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让他家糊口的程度”。[19]“我们先从小农说起。在所有的农民当中,小农不仅一般说来对于西欧是最重要的农民,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解开整个问题的关键”。[20]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小农阶层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在小块儿土地上依靠自己的个体劳动进行耕作,不能生产出大量的可用于交易的农产品,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毫无影响力。在当时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背景下,小农经济举步维艰,时刻面临着破产的困境,他们的生存空间被日益排挤,到最后注定是要走向消亡的。“我们的小农,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他们是未来的无产者”。[21]

小农阶层本可以和无产阶级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形成牢靠的革命同盟。但是,由于其内在的农民的一般性缺陷使得他们依然作出富有危险性的政治投机行为。“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是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人口的主体的这种冷漠态度,不仅是巴黎和罗马议会贪污腐化的最强大的支柱,而且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最强大的支柱。然而这种冷漠的态度决不是不可克服的”。[22]作为未来的无产者,在经过腐朽制度的压榨之后,农民本应该乐于接受社会主义的宣传。但是他们那种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使得他们不可能全身心的接受这一切,他们不愿意放弃那种阻碍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私有制。“为了保持他们那一小块岌岌可危的土地而进行的斗争越加艰苦,他们便越加顽固地拼命抓住这一小块土地不放,他们便越加倾向于把那些谈论将土地所有权转交给整个社会掌握的社会民主党人看做如同高利贷者和律师一样危险的敌人”。[23]

研究和分析小农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认真去做的,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搞清楚了我们对小农应有的态度,我们便有了确定我们对农村居民其他组成部分的态度的一切立足点”,[24]只有搞清楚了小农问题,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制定相应的农民政策和土地政策,才能更好的取得小农的广泛支持,并与小农结成革命盟友。

2、正确处理土地所有权问题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小农对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是极度渴望和富有热情的,南特纲领就抓住了农民这一心理,但是,恩格斯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单纯的满足小农对土地的要求,保护小农的土地所有权,是解决不了小农所面临的困境的,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你们企图保护小农的所有权,这不是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仅仅是保护他们被奴役的特殊形式而已;这种形式延长着他们的求生不成求死不得的状况”。[25]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不能走机会主义的路子,不能利用以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而去换取农民的支持,这是危险的,虽然它很有成效。“利用这一纲领,党在法国各个不同地区的农民中间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以致——因为越吃胃口越大——我们的法国同志就是迫切想把纲领弄得更加适合于农民的口味。当然,他们同时也感觉到他们正在走上危险的道路”。[26]

3、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农业合作社

无产阶级政党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后,如何对待农民、采用什么方式、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恩格斯给予了全面的阐释。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小农经济必然走向灭亡,这个过程在落后地区的时间可能更长,但是,无产阶级在获得政权后,不能人为的粗暴的干涉农村经济,要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27]农村大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必然取代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只用把以个人占有为条件的个体经济转变为合作社的占有和合作社的生产才能使得农民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对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财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28]这种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经营是切切实实为了农民自身的利益,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共同利益自己进行大规模经营”。[29]经过科学、合理的经营,他们的经济地位必然会得到改观,到那个时候我们必要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30]无产阶级政党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使广大的小农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壮大了革命的力量,这也是直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在推进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要推出相应农民政策,积极领导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首先要对农民提供必要的帮助,“慷慨的对待农民”。[31]同时也要做好对农民的引导工作,“我们党的义务是随时随地向农民解释”,[32]破除他们那种落后的、不符合先进生产制度的私有观念。此外,还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来提高农民的科教素质,并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用客观的事实来向农民证明,这样才能使农民发自内心的参加农业合作社,从而走上正确的道路,实现自我解放。

【参考文献】

[1][8][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4][5][6][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9][10][11][12][13][14][15][1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7] 程敬华,龚春明.法德农民合作社问题研究[J].世界农业,2013(1)25-28.

猜你喜欢

恩格斯成因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武器装备思想探析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