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
2016-10-15尚金雪
尚金雪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嬗变及本质,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受到推崇的原因,对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比较。认为,虽然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民主社会主义曾经在历史上取得过一些成效,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理由。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上、对待社会主义的态度上,还是在其基本的价值理念和经济政策上都存在诸多实质性的区别。唯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也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担负起富国、强国的重任。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区别;改革开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也明显增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于是就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散播否定改革、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言论,更有甚者宣称:中国应该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若我国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复辟,就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嬗变及本质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是西方社会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共同信奉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民主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与发展。在第二国际晚期以前,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目标战略上可谓殊途同归,但在恩格斯逝世后,民主社会主义受到修正主义的影响,最终与科学社会主义分道扬镳,演变为一种社会改良主义,进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抛弃了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主张,开始鼓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彻底抛弃了,也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追求。
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已由最初的资本主义的反叛者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改良者,再变为资本主义的共生者。[1]所以民主社会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完全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改良主义,它扮演的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
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受到推崇的原因
1、民主社会主义的某些积极影响是其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有人提出把“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引进中国,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民主社会主义曾取得过一定的历史成绩,曾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中有所成效。
(1)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充当的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却能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批判。比如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劳动者无权、失业、战争等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宣布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来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达到改造资本主义的目的。[2]西方各国的社会民主党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的同时,一直试图采取各种措施来祛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以期达到改造、完善资本主义的目的。
(2)民主社会主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西方各个社会民主党,普遍把改善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写入它们的党纲之中,也确实有所行动。比如,政治上,扩大了选举权的范围,从而使一些弱势群体也享有了选举的权利;经济上,实行国家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政策,避免垄断资本的恶性膨胀;社会政策上,调整税收政策,发展社会医疗保障、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努力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趋向于公平合理。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改观,使他们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和扩大,进而使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某种程度的提高。
(3)促使西、北欧“福利国家”得以普遍建立。“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最吸引人的一点可能就是它推动创立起来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模式,它使中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为西、北欧国家的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取得过一些成绩,但这些不足以成为我国采取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原因,因为民主社会主义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它虽然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却从未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民主社会主义本应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的,但它却充当起了资本主义的维护者,并进一步去补充完善资本主义。它非但没有消灭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抗,反而试图缓和二者之间的对抗并使之协调起来;它否认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拒绝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抹杀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也否认通过暴力革命可以取得胜利等等。
2、“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受到推崇的其他原因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受到一些人的推崇,还受我国国内一些因素的影响。
(1)首先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反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30多年,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总部署与整体思路都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改革不断地深入,由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于是,就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题发挥,否定改革,推崇民主社会主义。这里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问题:
一是民生问题突出。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它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3]然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历程之后,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廉价住房、社会保障、司法公正、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仍未能很好的统筹解决,同民生问题直接相关的改革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4]目前我国居民远未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状态。而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和国家发展进程。
二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矛盾依然存在。劳资双方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两大主体力量,虽然他们之间是一种利益关系,但劳资双方在利益的分配上应该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否则双方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必然受到影响。但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依然不公正、不合理,劳动者一方依然处于劣势地位,劳动者的权益依然无法得到全面保障。
三是社会各界的精英群体出现利益结盟的现象。中国所取得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精英群体的共同努力,他们对我国的改革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也呈现了社会各界精英群体结成利益同盟的现象。比如:政治精英群体同经济精英群体之间进行排他性的利益分享、政治精英群体中存在的某些以公谋私的现象、文化精英群体同其他精英群体的资源共享、政治精英群体对经济精英群体的政策倾斜等。[5]精英群体结盟会对其他群体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威胁,引发社会不公正现象。
以上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十分典型的社会问题,但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造成的,并非改革开放造成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失误,这就导致有些人在反思改革成败得失的过程中偏向了民主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某些人以可乘之机。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6]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它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观念,使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一种全新认识与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相应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增长方式和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与改革。而民主社会主义经济纲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推崇私营经济与国有企业并存、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混合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蓬勃发展,使得一些人认为我们要走的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便鼓吹“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
1、在指导思想上
(1)民主社会主义奉行实用主义哲学,其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对民主社会主义而言,凡是对其有用的,都可以纳入其思想体系之中,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由于民主社会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较完善的欧洲,所以民主社会主义更多的是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论、制度经济学、混合经济学、抽象的人道主义、基督教教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以及费边主义、伯恩施坦主义、考茨基主义等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和实践已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本土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在对待社会主义的态度上
在对待社会主义的态度上,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截然不同。
(1)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把社会主义看作一种社会制度,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道德取向,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由、民主、公正、互助”,并把建立一种社会公正、民主自由、世界和平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独立的社会制度,并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确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为达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3、在经济政策上
(1)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保留私有制,实行“混合经济制度”。在经济政策上,社会民主派先是不把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的口号写在自己的旗帜上,[9]后来又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不承认生产资料公有是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他们不支持消灭私有制,仅仅把生产资料公有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甚至还幻想能够在不推行生产资料公有、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还主张实行国有经济、私人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10]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应该坚持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即归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11]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我们要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民主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制制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依然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制度”则是私有经济是所有制结构的绝对主体。
4、在价值观上
(1)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是自由、公正、互助(团结)。1959年的《哥德斯堡纲领》中指出:“自由、公正、互助和从共同的结合中产生出来的彼此间所承担的义务,即是社会主义意向的基本价值”。[12]社会党国际十八大宣言中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是实现自由、社会公正与团结一致的国际运动。实现这些基本价值和实现民主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任务”。[13]
社会民主党人始终坚持把自由、公正和互助(团结)作为他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但这些却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是试图借助于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来实现的基本价值,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无疑是空中楼阁。[1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虽然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中也包含有自由、公正,但它们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确定下来的。我们所说的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自由,公正是指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16]这些并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经过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切实实现的目标。
四、总结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发展的比较好,是因为欧洲是资本主义发展较完备的地区,那里有适合民主社会主义生存发展的土壤,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给民主社会主义以生存的空间。而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都与欧洲各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将“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移植到中国是行不通的。苏联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后果就是血淋淋的教训。理论与事实均已表明,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不适合中国,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承担起富国、强国的重任。
【注 释】
[1] 季正矩.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J].国外马克思主义,2009(8)26.
[2] 吕薇洲.民主社会主义的流变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J].红旗文稿,2010(4)12-13.
[3]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7-3-17.
[4][5]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17,20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05.
[7] 曹长盛.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比较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2.
[8][9] 徐崇温.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4).68.
[10] 汪亭友.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63.
[11]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3.11.12.
[12]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国外社会主义问题教学组.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Z].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48.
[13] Socialist Affairs[J].1989:29.
[14] 禄德安.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模式比较分析[J].求实,2012(2).71.
[15][16]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93054/893054.htm.
【参考文献】
[1] 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 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3] 张传鹤.全球视野下的民主社会主义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