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教师的亲和力

2016-10-15杨富新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亲和力作用内容

杨富新

【摘 要】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召力,是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热情与温情是起点,真诚与尊重是轨迹,和谐是目标。教师只有具备了亲和力,才能易于与学生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师;亲和力;内容;作用

亲和力是一个人具备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品质。是其他人不受到职位、权威的约束所真挚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力量!教师亲和力是教师为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与学生交往中,采用易被学生接纳,喜爱的亲近行为,使师生关系达到融洽和谐的能力。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工作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思想感情、知识技能、语言行为等对学生所产生的吸引、凝聚、感召、认同之能力。

作为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易被学生接纳,喜爱,进而在融洽、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热情和温情是起点,真诚与尊重是轨迹,如果我们注重了过程,那么结果自然不会差。

一、 热情和温情是起点

教师的亲合力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力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是我国先哲经验的总结。

当前,如果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和封建性的师道尊严上,那就必然失去亲和力,我们应提倡以温情和热情构建亲和力。

教师亲和力在营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使关系双方互相激励并乐在其中,不仅能使学生“亲师”,而且还有利于教师“乐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朝气蓬勃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教师要坚持用这种状态去感染学生,在学生面前始终充满自信和朝气,与充满朝气的学生形成共振,构建自身独特的魅力。有了这种魅力,在突发事件面前,我们就不会感情冲动而失去常态,在有缺点或失误的学生面前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就会有分寸、有节制、有办法。

孔子曾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可喜局面吗?我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油然而生的应是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我们以热情和温情的起点,与孩子们共同走向成功、收获幸福!

二、真诚与尊重是轨迹

真诚既是有良好修养的人应具备的品质,更是教师应有的美好品德,是教师亲和力的关键。教师的真诚莫过于人格魅力的示范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不够真诚,不仅会使他在学生面前丧失权威,失去亲和力,而且会使学生成为虚伪的人,这就是师生的共同的不幸。当真诚成为了我们的习惯,融进了我们的教学生命,我们的亲和力便真正拥有了生命活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的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重大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具体地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示范作用

教师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优雅的行为也是其美好精神世界的外化。一个着装优雅大方、言谈风趣、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由自主地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勇于实际,不断创新、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2、熏陶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教师无疑是父母之后最大的影响力,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感染着他们,进而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取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真诚相待,力争公道、积极参加社会和公共生活、应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有勇气,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熏陶作用。

3、激励作用

教师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责任心,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的无声召唤,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教师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昂首走路、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会说:“这是我的错!”、以身作则等等,从而使教师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在最大程度上激励、影响、感染学生。

三、和谐是目标

教师的亲和力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召力,是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真诚、真实、平易近人、和谐应该是教师亲和力的突出特点。

1、教师本身的和谐

一位有亲和力的优秀教师,固然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各种社会生活常识,同时,其举手投足及穿衣打扮也能做到得体、自然、儒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沟通的技巧。不讲哗众取宠的大话、违背事实的假话、不说粗话和脏话,不强词夺理、恶语伤人,更不用讽刺、挖苦、奚落性的语言去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教学活动过程和谐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关系处理和谐,交谈自然能深入,思想的沟通效果也相对满意,而且双方认为志趣相投,进一步可以成为良师益友。同样的,作为教师,教学过程的和谐至关重要,这决定着师生能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也跟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中的有个性的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圣贤也难免有过失之时,何况是学生呢。作为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忍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教师对犯错违纪的学生都多一份宽容就会与之少一分隔膜;多一份宽容就与之多一些心灵的交融;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一分信任,有了这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才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对于学生身心健康与精神生活的完善以及对于学生在感受宽容中学会宽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要有亲和力、感召力,除了使学生亲其师外,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也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表情、眼神等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参与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本身还是教学过程来看,我们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亲和力、感召力,人的感情是互通的,只要我们以诚待人、以真感人、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感染孩子们,相信教学活动定会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把真诚、和谐、善美的种子洒进学生的心田。

3、教育教学行为和谐

教育教学行为和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行为态度的和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育教学行为态度的和谐。首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态度要有民主意识。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体现教育民主,就要建立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批评或处罚,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讲究方式方法。并且,一定得尊重事实,处理得当,要让学生口服心服。决不能主观武断,凭自己的意气和喜好办事。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学民主,就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充分体现教学互动,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决不能搞只是先生讲,学生听的陈腐的那一套教学模式。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教育教学行为态度的和谐,还应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公平正义。作为一名教师,培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人类社会赋予我们的天职。我们应本着对党和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没有理由对学生厚此薄彼,亲疏有别。对优生就关怀备至,对差生粗暴蛮横,甚至厌弃他们。人的成长和发展存在着个性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在你的喝斥甚至谩骂声中就可能有一个华罗庚。在你的冷眼和讥笑面容里就可能有一个陈景润或刘路。更不应该对家长亲近教师的子女,就予以格外照顾,不让社会在市场经济中滋生的这一不良风气,玷污了我们教育这个神圣的殿堂。和谐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每一个学生心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成长的前提,就是教育民主、公平、正义、和谐的微观体现。也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四、结语

总之,教师的亲和力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沟通师生关系间的润滑剂,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试金石。亲和力的最终目标是和谐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努力、更需要教师群体铸就。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地给予学生关爱、给予学生微笑、给予学生宽容,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合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只有形成对学生强烈的亲和力,才能适应当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教师的亲和力植根于学生的广阔沃土中,为实现教育腾飞,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做一位具有较高亲和力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李红萍.如何塑造教师亲和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猜你喜欢

亲和力作用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主要内容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