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架构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双向通道

2016-10-15王高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博物馆素质教育青少年

王高

【摘 要】 架构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之间的通道,应针对目前存在的弊端,明确教育目标定位,用“调动”的方法、以“参与”的方式架构青少年与博物馆的通道,并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双向通道的畅通无阻。

【关键词】 博物馆;青少年;素质教育;双向通道;架构对策

国家教育有关部门曾对素质教育有这样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在组成上包括内在和外在两部分,但是其根本与核心都是让学生 “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2]培养青少年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清晰定位

在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后,我们基本明确了博物馆应该在培养青少年 “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上下功夫。那么博物馆教育到底应该居于怎样的地位呢?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在它的服务对象中,学生是占很大比例的。因此,博物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也可以起到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效果。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也是两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找准这一清晰的定位,博物馆教育就应始终围绕学校教育的才能更好的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二、目前弊端

近几年,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但是,依照“素质教育”的思维方式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对于博物馆工作者而言尚没有更多的先例可循。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也还是个空白。所以弊端就显而易见了:

1、理念模糊,针对性弱化

博物馆对于青少年教育理念还未完全形成,理念的模糊造成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弱化。“目前我国博物馆对为何开展、如何开展此类活动的基础研究较少,总体上还未改变展览、讲解代替教育的现象,未完全建立指导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理念”。[3]理念的不清晰会造成博物馆工作者在制定相应的措施时,大多采取了“单一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具体效果可想而知。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一定的误区现在看来是普遍存在的了,无法提供青少年感兴趣的信息,很难激发兴趣,自然就留不住青少年的脚步。

2、“短”、“平”、“快”的模式,形式单一

青少年在实际的参观中,博物馆文化大多是一种直接“呈现式”,根本没有机会去发挥他们的“素质潜能”,整个参观和学习过程处于“短”、“平”、“快”的相应节奏,流于形式的“简单教育”往往达不到素质教育预期的效果。

三、架构双向通道

博物馆要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手段,加强同学校的协作,架构两者间的双向通道。

1、用“调动”架构博物馆与青少年的通道

(1)充分利用陈列展览。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核心,因此,充分利用陈列展览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其重要性。在展板的表现形式、内容的编排、语言的描述等方面考虑青少年所在年龄段的心理,充分调动青少年的兴趣。

(2)主动与青少年“见面”。博物馆更要积极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以老师和学生喜爱的形式向学校宣传、以独特鲜明的形象引起师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在校园文化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经常开展与学校的活动,以展览、辅导、文化精髓授课等形式深入学校,将博物馆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以“参与”架构青少年与博物馆的通道

“参与”是青少年对博物馆的最大兴趣点。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是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这说明让青少年参与并实践,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应尽量引入互动、体验内容,[4]博物馆要激发起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的整个参观有了一种充实愉悦的感受。[5]

(1)参与到布展中。博物馆不是静止的,也需要关注社会以及青少年所关心的问题,适时对展览内容加以补充,引进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尤其在学生放假期间,可以让青少年参与到展览中,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同时,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提高教育针对性。“一段深入浅出的讲解词,可以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个和蔼可亲的讲解员可以使之产生对博物馆的亲切感,从而增强讲解的教育效果。”[6]

(2)参与各类活动。博物馆应该开展各类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2015年国家博物馆与北京史家小学共同研发的新课程《汉字的起源与统一》,以双师授课的教学模式,让讲解与青少年动手参与相结合,刻甲骨、铸金文、写小篆等活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完善机制,保障双向通道

不论是用“调动”架构博物馆与青少年的通道,还是以“参与”架构青少年与博物馆的通道,后续的工作中都要注重完善、保障这种双向的通道。

(1)将青少年确定为博物馆教育的重点。欧美国家行业良好的经验告诉我们:“博物馆教育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创新意识、而且许多捐赠者都是从小经常去博物馆并对博物馆有着美好回忆的人”。[7]我们的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从多种方面、多种方向入手,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提高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融合。博物馆应了解学校教学大纲,把利用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纳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方面的长效机制,主动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与学校的沟通,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注 释】

[1] 教育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997-10-29.

[2] 邓太华.对现代素质教育的一种诠释: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3] 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5.

[4] 楼锡祜.略论博物馆教育的参与[N].中国文物报,2002.5.27.

[5] 赵继敏.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博物馆教育新视阈.文物出版社,2009.16.

[6] 黎波.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思考[J].大舞台,2009.4.

[7] 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6.

猜你喜欢

博物馆素质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