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生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认知情况的比较分析

2016-10-15郭诗丽练荣丽高亚兰朱林朋黄宝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手套正确率口罩

郭诗丽,练荣丽,汪 颖,高亚兰,朱林朋,曾 灿,黄宝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护生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认知情况的比较分析

郭诗丽,练荣丽,汪颖,高亚兰,朱林朋,曾灿,黄宝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

目的 了解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实习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70.0%上升到实习后的73.0%,卫生手消毒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84.2%上升到实习后的90.8%,口罩、手套使用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66.1%上升到实习后的80.8%。结论 虽然实习后护生的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手卫生知识,口罩、手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多数高于实习前,但仍不能完全达到临床标准预防的要求,学校、医院要加强对护生标准预防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护生;标准预防;实习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于1995年提出,1996年在全美实施[1]。2009年4月,我国卫生部颁布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正式将“标准预防”作为术语引入并定义为: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2],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口罩、隔离衣裤、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3]。《护士条例》中规定,申请注册护士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外,必须完成8个月以上的护理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上升为实践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最重要的阶段,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同临床护士一样存在职业危险[4]。护生是护理人员中知识和技能都相对薄弱的特殊群体[5],有关护生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伤口处理情况的调查显示[6]: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忽视自我保护,潜在感染的危险性大。为了更好地了解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的认知情况,笔者编制了标准预防技术知识调查问卷,对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现场调查,比较护生实习前后对标准预防技术认知水平的差异,分析护生标准预防技术认知水平变化的原因及护生毕业后能否达到临床标准预防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4年1月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38名;年龄18~25岁;本科护生20名,专科护生20名。

1.2方法

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文献[3]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问卷在护生实习前后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一般情况(实习时间、性别、年龄、学历)及护生对标准预防技术知识的知晓情况。标准预防技术知识包括:(1)标准预防知识,共5题。(2)卫生手消毒知识,共6题。(3)口罩、手套使用知识,共9题。问卷于护生实习岗前培训前及实习结束后发放,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2.1实习前后护生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

2.2实习前后护生对卫生手消毒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2)

2.3实习前后护生对口罩、手套使用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护生在院校学习的标准预防知识有限,还需要加强实习前的培训考核

护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标准预防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从表1了解到,实习前,对“标准预防主要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预防感染措施”这一概念正确理解的护生仅占27.5%,这与孟发芬等[7]的报道是一致的。从表2可见,实习前,护生对卫生手消毒知识的知晓率均在70.0%及以上。从表3可见,实习前,只有52.5%的护生知道“戴手套不能改变手卫生的指征或取代手卫生”;实习前,护生对佩戴口罩、摘口罩的洗手知识知晓率在92.5%及以上,对口罩正确使用时间的知晓率在5.0%~7.5%之间。由此可见,护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充分、实践难度低、实验课反复强调的内容掌握得较好;对院校教学涉及较少、实验课教学未重点强调、临床实践机会少的内容掌握得较差。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双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有文章[8]报道,手卫生是预防微生物交叉传播,进而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生实习前标准预防知识缺乏给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有的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或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文献[9]显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可有效降低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发生率。因此,实习前应当加强职业防护理论知识的培训,形式应多样化,这有利于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使用PPT进行讲解、对常见用物进行示教等,考核合格后再安排护生实习上岗,从而使护生在医院实习阶段更好地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医院感染,保证护生在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

3.2实习后护生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护生实习期间很多时间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给带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带教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实习质量。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医院成立了专职小组对带教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定期进行示教培训、考试考核与技能竞赛,使带教教师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护理部专门举办针对护生的护理专题讲座,使之能更系统地学习最新的护理知识。同时在临床积极开展护生相关教育培训与研究,使护生实习后的理论知识水平比实习前高。护生标准预防理论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70.0%上升至实习后的73.0%,卫生手消毒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84.2%上升至实习后的90.8%,口罩、手套使用知识正确率的平均值由实习前的66.1%上升至实习后的80.8%。同时也要看到,“戴手套不能改变手卫生的指征或取代手卫生”的正确率由实习前的52.5%上升至实习后的95.0%;“给所有患者抽血时均需戴手套”的正确率由实习前的47.5%上升至实习后的100.0%;而“标准预防主要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预防感染措施”的正确率由实习前的27.5%下降至实习后的10.0%。说明与实习前相比,护生对实践机会多的知识比实践机会少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而实习医院护士带教能力的差异对护生理论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医院在实习期间不能重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教学。

3.3实习后护生仍不能完全达到临床标准预防的要求,学校、医院都要持续加强对护生的教育培训

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护生将在校所学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固化专业技能、端正态度行为的重要途径[10]。受院校基础教育内容的限制,护生获取大量的临床知识更依赖于临床实习,护生实习质量和个人素质的提升与带教教师的能力水平密切相关。虽然实习后护生的知识水平有了提高,但还不能完全达到临床标准预防的要求,学校、医院都要加强对护生标准预防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持续巩固相关知识,提升技能水平。

表1 实习前后护生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n(%)]

表2 实习前后护生对卫生手消毒知识的知晓情况[n(%)]

表3 实习前后护生对口罩、手套使用知识的知晓情况[n(%)]

[1]Bolyard E A,Tablan O C,Williams W W,et al.Guide-line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care personnel[J].AmJ Infect Control,1998,26(3):289-354.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3]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4]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7):59-61.

[5]陆丽清,刘金妹,栾伟.护生职业防护认知及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1):118-119.

[6]刘海波.护生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伤口处理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11-3412.

[7]孟发芬,张霄艳,田淑军,等.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护理教育,2008,23(7):59-61.

[8]吴安华,李丹.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09-912.

[9]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10]何圣红,唐丽玲,吕建萍,等.本科护生实习前后输液治疗护理知识状况的比较分析[J].护理研究,2012(12):3251-3253.

(*通讯作者:黄宝琴)

G526.5

B

1671-1246(2016)18-0116-03

猜你喜欢

手套正确率口罩
棉手套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