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课不同教学模式对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生阅片分析能力的影响

2016-10-15朱新枝邹文远石思李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阅片医学影像病例

李 胜,朱新枝,邹文远*,刘 玥,曹 阳,石思李,曾 蕾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实践课不同教学模式对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生阅片分析能力的影响

李胜1,2,朱新枝1,邹文远1*,刘玥1,曹阳1,石思李1,曾蕾1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实践课;教学模式;医学影像本科生;阅片分析能力

G526.5

B

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生毕业后多数将在各医疗机构中担任影像技术工作,主要担任X线投照、CT和MRI等扫描工作。为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一定的疾病影像诊断相关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影像诊断理论基础有助于技师在投照/扫描过程中通过后处理等措施将病变区清晰显示,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片。而高质量的影像图片是医生发现病变同时做出诊断的根本。因此,影像技术方向的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内容是必要的。四年制医学生理论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均少于五年制学生。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所有从事医学影像教学的教师面对的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及改革探索,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教研对象为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12级四年制医学影像本科生,共79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54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0.9岁。所用教材为白人驹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选取第七章第二节“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肝脏恶性肿瘤”为教学方法改革选用内容。

1.2分组方法

按入学编号将单号学生作为对照组,即沿用我校多年以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双号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两组各安排一名讲师进行实践课辅导。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开始,首先由教师采用多媒体串讲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实践内容中所涉及的重要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穿插典型病例的CT图像并进行分析讲解,约30分钟。讲解完毕将病例及相关图片通过局域网上传到每位学生的电脑中,让学生自己阅片分析,有不懂的再问,该段时间30分钟。最后30分钟由带教教师快速讲解并告知病例结果和布置下次实践课内容。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上课即告知学生本次实践课学习内容及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约2分钟)。然后将课前准备的病例及相关图片进行集体分析(约30分钟),集体分析过程由教师主导,以肝细胞癌为例,分析过程如下:第一步,告知学生患者主诉、实验室检查及既往史等内容,请学生结合CT增强图像进行分析。第二步,给学生5分钟时间观察CT图像,然后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本病例CT图片上有无病变?若有,请回答病灶CT平扫和增强后各期的特点,并说出可能的诊断结果。一位学生回答完毕后,无论对否继续随机抽取2~3名学生进行补充回答。教师在学生分析图像及回答问题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三步,授课教师对病例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此处随机提问学生,右上腹疼痛常见哪些病因?甲胎蛋白(AFP)有何价值?可以预示哪些疾病?需与哪些疾病鉴别)。集体回顾完患者临床资料后,授课教师首先分析CT平扫图像,引导学生识别病变部位,再分析病灶CT增强后的特点(此处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肝脏不同病变的CT增强特点,并提问2~3名学生肝癌的CT特点、鉴别诊断等理论内容)。第四步仍然由教师主导下以鉴别诊断的方式对该病例做出诊断。实验组教学中,教师着重以“互动”的方法引导并教授学生如何阅读CT图片及分析疾病的思路与方法。集体阅片完毕后,教师将准备的病例及相关图片通过局域网上传到每位学生的电脑中,让学生自己阅片分析,该段时间约30分钟。学生自主阅片过程中,教师可给予指导。最后15分钟由带教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分析所给病例的CT表现及诊断结果,请其他学生补充讨论。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将部分重要的、学生掌握不够的理论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最后教师将所有病例诊断结果告知学生,并布置下次实践课内容。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将两组学生独立分析阅片的成绩作为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依据。两组教学内容相同。实践课结束后当场考试,考试内容相同,均为3套病例资料(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考试要求学生将每个病例的CT平扫、增强特点用专业术语描述并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4阅片成绩评定方法

以60分为界,≥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成绩90~100分为优秀,80~89分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分析数据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分组及考试结果

对照组39名学生,女性31名,男性8名;实验组40名,女性23名,男性17名。对照组及格32名,不及格7名,其中女性及格24名,不及格7名;男性及格8名,不及格0名。实验组及格37名,不及格3名,其中女性及格22名,不及格1名;男性及格15名,不及格2名。实验组及格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阅片成绩比较[n(%)]

总体上实验组学生阅片成绩优秀率高于对照组,不及格率低于对照组,但各等次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等次例数及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阅片成绩分布情况比较[n(%)]

2.2各组内男女生及格率比较

对照组男生及格率高于女生,实验组女生及格率高于男生,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内男女生及格率比较[n(%)]

3 讨论

我校多年来在四年制影像技术方向学生中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他们的思想,使学生的潜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1-2]。尽管在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中,大多数学生“表现良好”、“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但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带教教师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均存在欠缺。因此,我校近年来积极探索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国内外众多学者[1-4]推崇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方法。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记→背”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发求知、自觉探索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教与学相辅相长。笔者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观摩七年制临床医学的PBL教学,在PBL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走向讲台说、写、画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教学过程均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尽管在上课期间学生说出了很多错误的观点,但他们扎实的基础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思考与表达,使在场每位观摩学习的教师甚为赞赏。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复旦大学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开展PBL教学,也只是在少数课程中的部分章节进行,对于五年制学生仍在尝试探索中。主要的问题在于低年制学生的基本功和能够安排的学习时间有限。

对医学影像学实行PBL教学仍是在探索中前行,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在实际应用中无法短期克服需要学习的知识多而课时少的矛盾。我校四年制学生高考时成绩较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自我学习能力不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小班式”PBL教学方法。在过去我校影像系的教学改革中,尝试过在实践课程中避开理论知识不讲(不再重复理论课内容),遭到大多数学生的反对,且多数学生认为在实践课中重复理论课内容是有必要的。而教师则认为实践课应以阅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发现病灶的能力为主,而不应重复讲解理论知识。但在实施几个章节的内容后发现,实践课不讲解理论内容根本无法实施,因此第一阶段的教学方法改革失败。

本次教学改革尽管初期同样受到学生的反对,但我们精选了经验丰富,且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务处教师全体参与教学改革,听课并进行讨论、总结、修改、完善。本次实践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尽管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及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教师的随机点名提问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或借助教科书查询相关知识,同时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整个课堂提问次数多,一次实践课约80%的学生会被点名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仅可以间接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为主,尽管众多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一一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掌握其中的技巧。本次教改后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主导转变为以“提问”代“讲”,讲与问同步进行,将教师分析病例的思路和方法一一传授给学生。教师举例讲解后,再给予学生大量病例让其进行自主探索分析,将教师的分析方法当堂应用于实践,并由教师当堂予以辅导,直至教师的思维模式转变成学生的思维模式。

尽管本次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阅片成绩没有其他院校[4]教改结果产生的差异大。但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会颇深,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横向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阅片技能中,达到学以致用,但仍然存在将教师的思维模式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弊端。影像学实践课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环节。医学影像学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应采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判断的思维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不应该是简单的“看图识字”或死记硬背影像征象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2-3]。我校此次对四年制影像专业学生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以作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推广应用。

[1]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7-820.

[2]朱丽娜,刘艳,黎星,等.建立医学影像病例资料库推动影像教学改革[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3):252-253.

[3]孙泓泓,付建社,白芝兰,等.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学实习案例设计及实施[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5):452-454.

[4]杨旗,杜祥颖,苏状志,等.基于PACS网络的病例讨论式PBL教学法在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6):63-64.

(*通讯作者:邹文远)

1671-1246(2016)18-0097-03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4333,2014003)

猜你喜欢

阅片医学影像病例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病例”和“病历”
阅片列表在耳科住院医师颞骨CT影像阅片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阅片列表对培训耳外科进修医师阅读颞骨CT片能力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16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SP-1000i全自动推片染色仪及CellaVision DM96自动阅片仪在形态学检验人员镜下比对中的应用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