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略的三维特色

2016-10-15丁兆梅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略在思维、实践、价值三个维度上有着显著特色:在思维维度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只唯实的问题导向,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系统分析法,坚持历史分析法;在实践维度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以顶层设计引领改革,坚持在法治路径上推进改革,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谋划改革,重大改革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在价值维度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坚持把“三个有利”作为评判改革的要本标准。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思维特色;实践特色;价值特色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4-0025-07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着如何认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如何评价全面深化改革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具有显著的思维特色、实践特色和价值特色。

一、思维特色

(一)坚持只唯实的问题导向

唯实认识方法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方法论中的直接体现。它要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启动与推进,首先得益于全党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视运用唯实认识方法来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唯实认识方法的本质要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对全面深化改革而言,坚持唯实认识方法,首先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当前改革所处的阶段依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习近平指出:“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1]10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并系统阐释,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实方法,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形成的新认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时期有新的特点,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2]

坚持唯实认识方法客观上要求不断解放思想。经验表明,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化发展,离不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对此,习近平指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1]87特别是面对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都特别突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冲破阻碍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推进改革的新进展。为了更好地增强解放思想的实践效果,习近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3]也就是说,思想解放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必须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和人民的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二)坚持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是事物矛盾运动过程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矛盾分析方法在推动我国改革发展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才从根本上得到阐明和体现。

习近平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问题。首先,他要求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推动生产力又好又快地发展。其次,习近平从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出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习近平认为,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特别是要善于解决一些牵涉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者,习近平从矛盾普遍性和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复杂性入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全局观念的要求。他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2]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的全面性对改革全局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全局观念推进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的重要特征。这种全局观念是整体观念和远大理想的有机统一,不仅反映在改革的整体深入推进,也反映在全面深化改革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引领。最后,习近平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要领域和关节环节的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以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解决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又一个基本要求。这一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运用,要求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此外,习近平还强调,不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都要以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为导向,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战略扫描丁兆梅: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略的三维特色 (三)坚持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用系统思想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在一般意义上,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构成了系统的基本特征。由此,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要注重考察事物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系统分析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应用,就是要从全面深化改革不同层面要素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各要素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相关性。对此,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1]88

全面深化改革是整体性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突出表现在改革内容的整体推进上。从内容上看,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并且,各个领域的改革围绕着相同的目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在整体协调推进不同领域的改革中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改革的诸方面、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就要求对改革系统进行结构性分析,从而在认识和把握改革系统运动变化规律性的基础上,对改革进程及系统的各要素结构进行及时的改革调整。对全面深化改革系统进行结构性分析,一要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整体而言,其进程依然是渐进式的。二要看到改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全面深化改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有横向、纵向等多种角度的划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要区分全面深化改革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三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系统的关联性。一个系统内部及其与其他系统之间,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关联性,由此产生系统结构变革的相关性。习近平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3]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个系统,还与外部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要使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功能,除了优化改革系统内部结构之外,需要给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全面深化改革系统的运行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就是需要有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对此,习近平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1]284当然,中国对和平、合作、共赢国际环境的追求,是建立在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之上的。

(四)坚持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方法是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它要求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中认识和把握事物,从而认清其来龙去脉,把握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有着深刻的领悟,提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67据此,他特别重视在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习近平以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观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不止一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从不同的历史维度来认识和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进程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张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历史,特别是党史、国史。在对历史的学习中,“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1]405

其次,习近平要求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继承性。综合习近平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历史继承性,首先要看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和区别,把握两个历史时期探索的共同本质,不能彼此割裂,相互否定。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对改革开放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有效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最后,习近平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客观上要求改革全面深入。这个历史起点之所以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因为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求更具全面性,而“四个全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动力、途径、保障等不同纬度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四个全面”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并且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5]700

二、实践特色

(一)以顶层设计引领改革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是习近平对改革实践方法论的重要发展。这一方法,一方面要求自上而下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鼓励继续进行自下而上的大胆探索,这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政府和个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中,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对此,邓小平曾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这一说法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可,其方法论意义已经得到了改革实践的检验。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质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发展的规律。实践证明,“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1]67-68全面深化改革还是要从具体问题抓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继续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一个一个解决克服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

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都较之前的改革大为增强,正因如此,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主要是解决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立足点、路线图、时间表以及总体框架和任务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的总体框架及目标任务。关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给以明确规定。从这一意义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顶层设计不能一劳永逸。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顶层设计也将不断发展完善。总之,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二)坚持在法治路径上推进改革

在一般意义上,法治思维是在认识法律价值的基础上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一种路径和能力。法治思维方法是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表现为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深化。“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规则至上的法治思维就是以既定的法律规则为依据,以法治为先、法治为重、法治为大的基本要求,在管理社会经济事务中进行观察、判断和思考。”[6]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改革实践方法的又一重要内容。他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7]

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前提要求是科学立法。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载体,社会主义法制是坚持以法治思维深化改革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相比,法制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由此习近平指出,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从对立法的要求来看,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是“于法周延、于事有效”。[8]从有法可依发展到科学立法,表明立法工作将更侧重于法的质量,体现了法治思维的发展。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科学立法要求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就是说,“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9]在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改革的立法工作、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同时,还要结合改革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好法律的修改和废止工作。

坚持以法治思维深化改革的关键,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1]145经验表明,干部是正确的政治路线能否推行的决定性因素。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直接决定能否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以法治引导改革方向、凝聚改革共识、规范改革程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谋划改革

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将其称为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传家宝”。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就调查研究的地位、目的、原则、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充分重视并肯定调查研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意义。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艰巨任务,习近平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0]

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形成的基础。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具有全局性、全面性和长远的实践指导意义,这要求其科学性、可行性要有可靠的保证。而要保证其科学性、可行性,深入调查研究是基本要求。正因如此,习近平要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通过的两个事关改革长远发展的决定,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

习近平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指出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具体包括,第一,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习近平强调,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通过经验的及时总结,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第二,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的实践条件下,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对改革开放的新要求。第三,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应注重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第四,了解地方、基层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这主要是针对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四)重大改革坚持先试点后推广

试点推广法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成功运用的又一方法,发挥了重要方法论功能。习近平充分肯定了这一方法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他指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11]他从改革试点效果直接关系到改革成效的高度,要求将试点推广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习近平对科学组织试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灵活设置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的设置需要统筹安排。为此,习近平要求从改革需要和试点条件出发,设置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他尤其鼓励基层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二是围绕中央大的发展战略进行。试点要避免盲目性,要有的放矢。习近平要求改革试点要注意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发展。三是确保风险可控。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改革试点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风险。对此,习近平要求改革试点要确保风险可控,有效规避和控制改革试点可能面临的风险。四是加强改革试点统筹部署和督察指导。改革试点要强化领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对此,习近平特别要求改革试点的主责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到权责一致。

习近平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11]这就表达了推广的基本目的及要求,体现了试点与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彰显了试点经验的价值。也就是说,推广试点的做法经验,要以推动全局性改革为目的,只有自觉地统揽全局,试点经验的推广才有意义。同时,试点也要为全局性改革寻找突破口,带动全局性改革,并为全局性改革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由此,更好地发挥试点改革的经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价值特色

(一)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改革导向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进行改革实践的根本方法。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深化发展的力量源泉。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习近平特别重视群众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全党集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依靠群众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他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12]

依靠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12]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客观上要求所提出和贯彻的改革措施是正确的、科学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改革措施的正确性、科学性是党依靠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

依靠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13]习近平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生活的难点入手寻找改革的突破口,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具体运用,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把群众关注焦点作为改革切入点,需要积极听取和认真对待群众对改革的诉求和意见,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寻求改革的突破口。

依靠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12]群众从事改革的实践是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将其提升推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从更高的程度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推动改革政策不断完善。同时,要把尊重群众的发展要求作为推动改革政策完善的又一出发点,通过改革政策的完善,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坚持把“三个有利”作为评判改革的要本标准

改革评价是对改革价值的判断,需要遵循客观标准和科学方法。习近平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革评价的主体,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对最广大人民有利,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1]107这是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深化发展,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方法论意义。

首先,从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角度评价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事关全局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这就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和个人都要从全局需要出发认识和推进改革,“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1]88从全局需要出发评价改革,要求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14]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居于动力的地位,发挥着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作用,四者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这一意义而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跳出地区利益、部门利益等局部利益的藩篱。从全局需要出发评价改革,还要求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改革、发展、稳定提出了较以往更高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因调结构、转方式的影响而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社会实现协调有序和稳定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习近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的要求。[9]他还要求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对改革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从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角度评价改革。习近平坚持从增进人民福祉要求出发评价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改革要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要求,这是评价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原则,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要求把促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作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15]这里,习近平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维度,以三个“更加”的有力表述,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三个更加”是有机统一的,国家更加富强是前提,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是重要保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是落脚点。

要求以人民生活的真正改善作为检验改革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对此,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5]698这里,习近平用“三个真正得到”,表达了全面深化改革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定立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维系群众利益的一贯性与发展性。

要求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14]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能否坚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标准的关键,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式途径。

最后,从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角度评价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由此,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既需要着眼于现实,又需要着眼于未来,“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1]88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出发综合考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方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05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坚持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对正确方向的坚持,体现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行改革决策。总目标是各项改革决策的依据,以前瞻性眼光审视和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由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的统一整体。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来进行。

要求坚持不懈地把改革推向前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将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和考验,这要求全党充分认识改革的长期性和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既克服急躁冒进心理,又克服精神懈怠思想,通过积极而又稳妥的改革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阶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79.

[3]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3-11-14.

[4]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 [N].人民日报,2013-12-05.

[5]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14.

[6]卞彬.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和规范改革[J].理论探索,2015(2).

[7]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01.

[8]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N].人民日报,2015-06-28.

[9]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N].人民日报,2014-10-28.

[10]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N].人民日报,2013-07-25.

[11]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N].人民日报,2015-06-06.

[12]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N].人民日报,2014-01-23.

[13]鼓励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N].人民日报,2014-12-03.

[14]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地位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动工作 [N].人民日报,2015-04-02.

[15]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四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4-01-01.

责任编辑:刘遗伦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
尊重规律与回归本源
改革需要大智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构建容错机制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