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0-14李后普朱襄宜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改革

李后普 朱襄宜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111

摘 要:在当下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体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来安排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方面的教学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必不可少的学科,体育课在培养全面人才、增强体魄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学生大多数的空闲时间被占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缩减,因此,该文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体育课程 教育体制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111-02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承担了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学生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同时增强心理素质,减轻学习压力。由此,不难看出,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现存问题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的高中体育课程一般情况下是一周两节课,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多为足球、田径项目、篮球以及排球,具体过程是开始—准备—基本教学—结束,整个环节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整体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存在实际教学内容与教案存在偏差的现象,由于教学方法、内容的单一,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这就直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由于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都占主导地位,导致大部分体育老师都在体育课教学中采取竞技体育模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误解,错误的认为体育课仅仅是跳得更远,跑得更快,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教育观念严重落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入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1.3 体育资源缺乏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体制当中,往往会忽视体育课的重要作用,认为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体育课程,而体育老师的薪资水平比较低,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取心态缺失,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采取单纯的放羊式懒散随意的教学方式,就会大大影响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效果。由于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足,不仅仅会导致体育教师的薪资较低,而且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因此,现有的体育教师往往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校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课教学中,因此,体育教学中涉及到器材设施和场地就严重不足,既影响教师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而且学生即便是在课余时间也没有锻炼的机会。

1.4 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这种灌输式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主性,也无法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因此,传统授课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非单纯的模仿,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体育水平。

1.5 体育课程形式化的达标模式

一般情况下来讲,高中体育课程是需要进行达标测试的,这些达标的成绩将会在学生的档案中有所记载,是用来衡量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理想状态下体育教师应该对达标测试严格要求,但是实际上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达标测试最终的评定结果多数为及格,这就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形同虚设的达标测试严重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既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我国高中体育课的发展。

1.6 体育课认识不足

首先,学校对于体育课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其影响文化课的教学精力,因此体育资源配置和体育教师的薪资往往没有足够的支持和认可,而大多数高中生由于考试压力,对体育课的重要性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热情,部分家长的观念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以文化课为主,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其次学生自身认为非主考科目的体育课程不会对未来的发展和升学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 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时代的需求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多种能力素质,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并将这些内容从始至终的贯彻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

2.2 扭转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偏见认识

高中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所以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落脚点,只有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学习,主動参加体育锻炼,而这些内容是传统的教学体制不能实现的,如果传统的教学体制不能打破,那么学生的身体健康标准就不能达标,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让学生、教师、学校领导扭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2.3 增强课程趣味性

素质教育是否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取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单纯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传授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生充分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意志力以及情感上的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被动转为主动,快乐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这也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质量、体育课兴趣的重要方法。

2.4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高中体育课不应当仅仅围绕体育竞技展开,而应当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四项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推动其个性化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确认其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

3 结语

学生的兴趣对于体育课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体育课程的效果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育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从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当下,高中体育课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充分重视体育课,并给予足够的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建伟.简约中燃烧激情,智慧中润泽生命——浅谈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J].学周刊,2011(10):170.

[2] 梁军.“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探析[J].运动,2011(8):121-122.

[3] 钟恒炳.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开门”七件事[J].中国学校体育,2011(8):42.

[4] 王树青.浅谈小学体育的快乐教学[J].学周刊,2011(17):118.

[5] 董锐.谈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11(22):172.

[6] 何健.体育教师搞好教科研必须做好“六个一”[J].体育师友,2011(4):60-62.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改革
严宽有度促合力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以县为主”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