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探析
2016-10-14郭宇
郭宇
摘 要 以新媒体为立足点,主要对新媒体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并重点探讨了新媒体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以及它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新媒体平台拥有传统媒体平台所不具备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因而在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上是传统媒体所难以比拟的,鉴于新媒体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也越来越有力量,因而,探讨它对社会舆情的影响和导向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网络新闻;新媒体;全媒体;社会舆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9-0007-03
新媒体新闻的概念虽然还没有统一,但大致可以归为在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平台上发布专业新闻。目前常用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各种网络平台,所以,新媒体新闻也被称为网络新闻。它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来传播新闻咨询的一种新的新闻编辑和发布的模式。同时,新媒体新闻又根据网络平台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主要的新媒体平台包括短信、彩信、客户端和移动端。新媒体新闻无疑夺取了传统新闻的很大一部分市场,并且,新媒体新闻似乎也更贴合当下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大有取代传统新闻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应当简单地对立,它们都是不可取代的媒介形式,并且提出了整合不同媒体平台的全媒體的
概念。
1 新媒体新闻传播溯源
新媒体新闻是指在不同于传统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发布的新闻,主要是在各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平台上发布,所以新媒体新闻在范畴上大致等同于网络新闻。谈及网络新闻的产生,就要追溯到我国互联网技术演变的历史。互联网技术在20世纪末传入我国,并随着计算机硬件一起发展,出现了网络社区、论坛以及各大门户网站,这些网络平台成为了最初的网络新闻的发源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硬件条件的改善,人们接触网络新闻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如今新兴的移动网络科技技术和越来越容易操作的移动设备端,人们对网络新闻的接触更加频繁,并且已经养成了一种互联网阅读习惯。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的传播讲究时效性和交互性。所以,无论从新闻的内容还是传播的形式和手段上都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不同。网络新闻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了碎片化、速食化的特点,为了迎合人们快速消费信息的阅读习惯,网络新闻在编辑上也呈现出了短平快的特点。
1.1 新媒体赋予网络新闻的特质
简单来说,新媒体的语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环境,并且新媒体所制造的新闻无疑更贴合当下快节奏社会里人们的阅读习惯,因而,新媒体新闻对传统的媒体新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新媒体里,新闻的制造几乎是不停歇的,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场所的限制,所以新媒体的新闻具有流动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有不同的新闻填充,在互联网的时空里几乎没有留白。而这一操作模式,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实现的。传统媒体的新闻有一个相对来说更漫长的生产周期,包括素材的收集、撰写以及排版,到最后的出版,都受着时间的约束,并且在每一个生产周期之间存在时间上的空白。比如对上一篇新闻进行后续报道,就不能直接接着报道,而是要进入到下一个生产周期才能实现。而新媒体则解决了时空上的空白的问题,上一条新闻和下一条新闻的生产完全可以无缝衔接,不留空白。同时,这也是网络新闻之所以更加碎片化传播的原因之一,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留给人们去收集完整的信息,因而只能进行片段式的报道,最后可能会形成完整的信息,也可能没有完全报道。具体来说,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闻报道的完整性方面。从本质上来说,传统新闻和网络新闻都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资讯为目的的传播,但从表达形式和传播效果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新闻媒体更加注重报道的完整性,在编辑信息的时候更多的会从新闻要素是否齐备的角度出发,因为在传统媒体的认知里,编辑的任务是信息的输出,而读者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所以,对新闻报道的完整性的追求体现了这一点。而完整性和要素是否齐备在网络新闻中并不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信息泛滥,如何在信息的海洋里抓住读者,就要快速准确地出击,对信息进行消化,尽量选择读者感兴趣的角度来报道。所以造就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网络新闻提高了新闻的扩展性。传统新闻的报道范围实际上是受到限制的,比如报纸有版面大小的限制,而电视节目则有时长的限制,所以,新闻报道都是节选之后的结果。但网络媒体则几乎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没有所谓的版面,它可以是无限延伸和扩展的。另外,网络新闻的报道呈现出块状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这意味着一条现实中完整的新闻在网络媒体的报道则很可能不会一次性完整报道,而是通过多次滚动报道的方式,同时,让读者和其他媒体参与,最终,在多种角度的报道的集合下才有可能获得事件的全部报道。
3)新闻报道的原创性更可能引发争议和质疑。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的创作者的身份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在数字化的网络语境下,新闻的来源很可能难以厘清。因为新闻报道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很容易复制和粘贴,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经过多次传播,加上如今缺乏对网络新闻报道的著作权的保护,几经转发的新闻很可能无法判断源头的所在。这也是网络媒体常常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因为欠缺对原创的保护,造成了信息很容易被转发,在模糊了原创作者身份的同时,也不断制造者同质化严重的信息,不仅导致网络信息的数量大量增加,而且同质化严重的信息反而降低了阅读质量。另外,在没有鼓励原创的创作环境下,也容易形成浮夸的创作风气,过度追求新闻是否有吸引力,而不是新闻是否有价值。
1.2 新闻制作的网络化
以往的新闻按照传统的素材的收集和编辑的流程来完成创作,如今借助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创作新闻的效率更高,同时也获得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闻表达形式。网络媒体能够承载多媒体的表现,因而,新闻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的选择,包括视频、音频、图画等手段。网络化制作的新闻相较于传统的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简单直观地报道新闻,同时,网络化的表现形式也更贴合人们当下的信息接收的习惯,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另外,网络化制作新闻还意味着新闻的来源可以是来自网络的,大大扩展了新闻素材的收集范围。
1)制作方式更加多样。传统媒体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常需要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完成报道。而在网络时代里,新闻的制造场所范围已经扩大,现场第一手的素材可以不用亲身去收集,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数据的搜索既可获取。同时,网络媒体不受版面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并且可以跟踪事件,进行实时报道。从这角度来说,网络媒体报道新闻更有
优势[6]。
2)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网络世界的信息和资源非常丰富,线下所获得资源则相对有限,并且获得的成本也更高。当事件发生之后,网络媒体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并且可以快速检索出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事件的历史背景、未来预测等。网络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可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并且形式多样,表达手段也更加丰富,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反应,对事件进行专题报道。
3)网络新闻表达舆情的能力更强。网络媒体的新闻可以通过分享链接地方式从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这种舆情表达的能力是传统的媒体所不具备的。这不仅是传播新闻,而且也传播了新闻以外的信息,比如对新闻的舆论倾向等。
4)网络新闻可以借助数据库等技术进行制作。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数字化的信息在网络世界里存量巨大,它所提供的素材的量是传统的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网络新闻的制作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对素材的处理效率。比如通过办公软件对历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字化的结果也能很快加以应用。最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分析传播过程中的大数据,判断用户对信息的偏好和兴趣,从而为编辑提供角度。
2 多媒体新闻的受众特质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主要阵地已经出现了由电脑客户端向手机移动客户端转移的趋势。移动新媒体是当下的重要趋势。新媒体在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比如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产生新闻的主要场所了。新媒体新闻在这种浪潮下正在经历自身的沉淀,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链,包括素材的来源、新闻的编辑、排版形式以及最后的发布,环环相扣,并且在内容、表达形式和特点上与传统媒介有相当大的区别。随着网络新闻的规模越来越大,也成为了学术界重点研究的对象。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的大趋势也难以逆转了,所以应当研究它的特点,加以适应。在网络新闻的传播中,人们的阅读习惯被改变。传统的读者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有意见也无法直接表达,在网络平台里,读者和新闻发布者的身份是可以互換的,读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同时,二者的互动增加。网络新闻的阅读者可以及时反馈对新闻的看法,甚至以原来的报道为素材发布自己的“新闻”。
交互性的特点也凸显了对读者的反馈的重视。在传统新闻的传播中,阅读更多的目的是获得有价值的新闻。而在网络新闻的阅读中,读者更多的是出于某种心理需求,比如好奇的心理、求知的心理等等,反而不一定要求新闻有很明显的价值。从心理需求层次来说,读者最大的兴趣点是在生存信息,其次是安全信息,分别对应人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的需求。
新闻传播在交互的双方之间进行可谓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最开始的新闻就是在论坛、社区、门户网站上发布的,用户通过相应的操作可以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看法。甚至在一些场所下,很难判断读者和信息发布者的身份,毕竟读者可以根据原来的报道进行再次创作,而读者的意见反馈也可能为编者提供丰富的素材。
3 新媒体新闻的不同舆论表达
网络新闻的一大特点是交互性强,在一种相对平等和开阔的语境下,新闻的产生者和读者并没有稳定的关系,不像传统新闻在编辑和读者之前存在既定的鸿沟,读者也可以作为创作的主体,发布新闻,而编辑也需要从读者哪里获得素材,并且也有以读者身份参与讨论的时候。这种颠覆的编辑和读者的关系更加适合当下的媒体语境。目前,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已经是大势所趋,学界对此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在原来的新闻学的学科下增加了诸如网络新闻传播学等分支学科。这是理论和实践相互配合的过程。
反观传统的新闻媒介,十分重视设置议程。当媒体对事件进行系列报道,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这样的新闻的传播效果很大,能对人们的观念产生影响。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里,人们面对信息缺乏足够的选择的能力,同时,也缺乏自主建构信息的能力,所以,通过网络媒体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构建一个完整的事件体系,从而减轻人们阅读信息的难度。而在重构事实的过程中,也会带入编辑者的主张和倾向,这就是新闻的舆情表达。
在交互的网络媒体平台上,舆情表达的主体可以是编辑者也可以是读者。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发言的权力。在传统媒体的世界,发言权是被掌握在少部分社会精英的人群手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表达主张的机会的。而网络媒体则为大众舆论的表达提供了机会。
在发言权更加分散的网络媒体中,也有议程设置。因为网络媒体还是存在意见领袖,它们在互联网中最具有发言权。同时,政府和网站都有自己的主张要维持,所以,也会对网络新闻中的舆论导向件进行控制。所以当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公共事件的时候,就会出现议程设置,来引导舆论。在一些自由的语境下,最有话语权的主体可能是多方的,他们会处于自己的利益为自己发声,并试图获得更多的舆论支持。不同的利益会出现不同的诉求,而这些诉求的表达如果缺乏议程设置,就会形成媒体报道的盲点,用户难以获得信息的重点。而设置得偏激或不当,也会导致错误的舆论导向。所以,在群体事件中,应当设置客观理性的议程,尽量客观地从多个角度诠释事件的真相,最符合大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泽.企业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与策略探究[J].科技传播,2015,7(24):12-13.
[2]李妮.网络新闻发展中的瓶颈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1).
[3]李星静.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把握[J].新媒体研究,2016(2):82,97.
[4]刘佳伟.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法制建设研究[J].新闻战线,2016(3).
[5]张骋.论网络新闻的后现代性[J].编辑之友,2016(2):54-57.
[6]朱树娥.从大众明星恋情公开新闻浅谈网络编辑素质要求[J].传播与版权,2016(1):106-107.
[7]张洪雪.网络新闻标签在传播中的负面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6(3):21,34.
[8]陈瑞昌.网络新闻的特征及其发展[J].江苏教育通讯,2004(1):38-42.
[9]高云.中国网络新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7):27.
[10]陶蕊.网络新闻图片造假现象及成因[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