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化学实验中创新分析

2016-10-14王艳娟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高化学实验教学

王艳娟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改革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对国内外的实验教学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化学实验创新教育还未实现大范围推广,特别是国内职业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关于职高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性的调查

关于创造的理论研究最早出现在美国.1916年美国教育理论家杜威率先在教育界提出了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计划.创新在教育的发展中主要倾向于三个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这三种能力基本确定了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以上三点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创新教育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40年代,由陶行知先生发起.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世界每个地方都是创造的土地,世界的每一天都是创造的日子”这一概念.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产生促进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普通的化学教学方法相比,实现创新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职高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经过数年的探索,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构建了新的化学理论课程,编写了新的化学实验的教学课标,将原有内容重新整合,使实验性内容重现“重视基础操作,规范章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素质”的原则.

1.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过程本身就能够对学生形成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想实现创新,还需要加强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例如,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实现每个学生都近距离观看实验过程,导致一些学生放弃了实验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当保证演示实验的明确性和完善性,以对学生起到激发作用.对于观看不到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在教室中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演示的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再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

2.因地制宜,实现就地取材教学.在职高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化学器材的限制,只能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教学,很难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操作实验的教学形式,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实现因地制宜,并就地取材,在生活中选取适当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实现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教学目标.而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实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有趣的实验过程,不仅能够对其形成吸引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

3.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被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职高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除了教材上要求的实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近的实验,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险系数较高、无法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促使学生掌握实验要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4.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改进实验. 在职高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改进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演示,学生能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实验,或者是改进已有的实验过程,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将课下作业由枯燥的理论计算转变为有趣的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推理,完成学习任务,也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分析职高的化学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顺应了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职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未来职高化学教学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分析化学课程的实验改革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以就业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能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刘知新,王祖浩.化学实验论[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陈琦.高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职高化学实验教学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