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导入

2016-10-14陈伟勤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

陈伟勤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使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导课上下足工夫,不仅要以合理、恰当的方法进行课程的导入,还要在讲授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充满着未知的奥秘,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探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自发性的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课堂导入谈点体会.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深入主题,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结构框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直接引入教学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在化学反应中,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那么有没有可能一个化学反应中既有氧化反应,又有还原反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个奥秘,看看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又有什么规律.

采用直接导入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仅仅将学习的内容引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经验出发,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已学知识相联系,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对所学知识充满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教学效率.

二、实验导入法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实验导入法,即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在讲“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实验,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钠能否保存在水中呢?钠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在一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后,猜想钠与水会发生反应,所以将其保存在煤油中.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并迅速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并且溶液变红了.带着这些现象和疑问,学生就会认真地去寻找原因,这堂课也因此而生动起来.教师也可以用五个字“浮、熔、游、声、红”概括这个反应现象,既便于学生记忆与掌握化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温故知新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掉一个,要时时复习,才能记得牢.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很久之前学过的但是跟这节课有关联的知识点,能使学生接受新知识,也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脑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例如,在讲“铝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钠的化学性质,然后类比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并且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钠与铝的活泼性,进而使学生在做题时能够全面考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故事导入法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讲一个化学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化学故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神奇.

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化学家凯库勒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但是工作了几个月,仍然一无所获.一天晚上他睡觉时做了个梦,梦见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首尾相连,慢慢变成了一个环.醒来后,在梦的启发下,他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这种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活泼起来,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就会集中精神,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一起前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施雪娟.例谈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0(0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