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16-10-14袁烽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学意识

袁烽

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环保意识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谈点体会.

一、我国环境现状

近年来,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观念逐渐形成.随着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雾霾和沙尘暴爆发次数频繁、洪水、水土流失、海水污染、大量淡水动植物濒临灭绝、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空气、工厂安全事故等)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从环境污染的种类来看,大多数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染物过度排放引起的.这些污染物在组成成分上来看大多属于化学物质.因此,要解决环境危机,教师就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以及一些课外拓展知识模块都涉及环境保护,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融入这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只给学生强调考试重点内容,对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课外拓展部分毫不在乎,甚至出现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有的放矢地分析社会中有关环境问题的一些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环境问题、认识环境问题,调动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使学生逐渐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例如,在讲“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物质产生变化时的现象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燃烧反应说出:物质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亮光、发出热量,还会有较为刺鼻的气味产生.这时,教师适时提出疑问:有的物质燃烧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浓烟,这些浓烟又是什么呢?这也是化学变化吗?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呢?能不能通过改进实验减少浓烟的排放呢?通过一步步的问题引导,使学生对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有比较客观和全面的了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学理论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一个较为直观和强烈的示范作用,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到学生对问题做出的判断.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石灰石残渣和盐酸药品放入回收容器中进行集中处理,而不是直接丢进下水道或者垃圾桶等.这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教师不仅要进行口头教育,还要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环保行为.

三、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该阶段性地为学生举行环境保护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浓厚的环境知识视野熏陶中感受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也使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还使学生在学好化学的基础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在组织此类知识讲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教师在讲座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搜集大量的资料,用可观的数据和真实的影像资料感染学生的视觉系统和情感神经.例如,在讲“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森林和草原的图片,结合树木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有助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森林在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气候稳定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对比明显,教师要展示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对地球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激增、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海岸线上升等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后果;全球每天将会灭绝近100种生物,安全用水问题也会威胁到17亿的地球人口等,地球在一天天受到破坏,人类却不知反省,意识不到后果的严重性.当然,讲座的形式需要多样化,不能只是教师机械的罗列数据和展示图片视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讲座所用第一手资料可以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去收集、整理、筛选,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讲座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做出适当的评价反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和碰撞.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保意识一旦被树立起来,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尹同排.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探索[J].东方文化周刊.2014(8).

吴克莲.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化学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