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提升
2016-10-13陈帅
陈帅
[摘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跟时代脚步,适应90后学生的新特点,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因材施教,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吸引力;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164 — 02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厌学成为了普遍现象。在一项针对湖南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在问到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必要时,11.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7.5%的学生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在回答愿意不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只有15.8%的学生回答非常愿意;25.2%的学生回答比较愿意;45.7%的学生回答一般;7.5%的学生回答不愿意;5.8%的学生回答非常不愿意。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强已成为公认的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社会性的开放系统,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90后大学生成长于多元文化兴起、冲突的大变革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诉求。所以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就应该把握90后学生的思想脉搏,立足大的时代背景,注重不同学科的差异性。
(一)教材内容缺乏新鲜感,理论性太强
虽然几经变革,但是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仍存在诸多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和中学的思想教育课程重复较多,几乎有1/4的教材内容是中学时代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老调重弹的政治说教的印象。此外,课程的内容过于抽象和概括,就作为一门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太强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没有考虑到文理工科学生的学科差异。这一点在我们湖南工学院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所工科背景的院校,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是从事相关专业的生产活动,专业课是硬指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说教多,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以后的就业并无多大关系。再加上与教学内容具有较强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的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以形成竞争力。教材内容的重复使得不少学生预先认定这门课程是老调重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相关程度不高,造成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上课犹如走过场。在这种局势下,如若不能打破常规,制造一些变化就不能提升这门课程的吸引力。
(二)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
在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于强调社会价值,过分要求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规范的遵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在心理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偏见,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网络的发展推动各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贪腐案件时有发生、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形势恶化等等。这些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造成了负面的冲击作用,也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特别是生于知识大爆炸时代的90后,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当教材中的观点与现实比照发生冲突时,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恰当的引导,不勇于回答学生关注的各种迷惑,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淡化对政治的热情。因对社会政治失望而抵触政治理论课,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政治说教,并无任何学习的必要。
(三)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对体验式教学的关注
90后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所拥有的信息量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的。在他们所接受的海量信息中,信息是否新鲜、刺激很重要。就这一点来看,虽然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为吸引学生注意,已配备多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力图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优势,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和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让教学更加形象化。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用久了,学生都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就目前来看,虽然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但却仍是教师一堂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只不过是把传统的板书说教变成了现今的多媒体说教而已。另外,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过于看重形式的花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反倒是形式掩盖住了内容,没有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在教学改革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多次提到学生主体的概念。但实际情况是,在具体的教学中,除了少数积极分子之外,其他学生已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渐渐习惯于被动地听课而不是主动地思考,参与程度不高。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纯理论的说教、口头的道德行为、司空见惯的论调。他们也只会把所学放置于理论层次、口头层次,而把至关重要的实践置之不理。但是,把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的目的。让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纯理论、口头上的空话的印象,这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对策
(一)注重社会生活,采用专题式教学
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语言,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也能给学生带来画面感和视觉效应。学生就能把抽象的概念建立在一个具体的基础之上,真正理解并记住教师讲授的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用生动的、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学生接受并信服它,这就是通俗化。
最好的通俗化的方式就是联系社会生活,进行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是以讲座的形式授课,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出来,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实际加以整理分析,系统的讲解,把最精华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从生活现象出发,选择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再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现实热点问题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对于90后这一群对社会热点问题极为敏感,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的群体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更能触动他们的兴趣点,而且也为网络化时代面临纷繁复杂、真伪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难辨真假的大学生们提升了鉴别、分析能力,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知识灌输,不具备实用性的论调。
(二)注重社会实际,敢于直面质疑
长久以来,很多大学生一听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有抵触情绪。在他们的心理认知中,思想政治课就是教师给他们灌输一些与社会实际完全脱离的理论的课程,所讲的事例也是从小听到大的老掉牙的典范,是纯政治性的旧时代的东西,对自己的生活无半点实用性。这种思维惯性一旦形成,就会极大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使授课内容真实可信,不夸不假,让学生信服。教学中要尽量减少空洞的说教,多寻找一些社会事例,谈谈一般民众的观点,唤起大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发共鸣。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习惯性地大谈特谈正面观点,对贪腐、贫富差距等大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避而不谈,这样无形中留下了让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大学生认为教师刻意回避反面事实是因为无力面对。因此,面对这些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首先要做到不回避,社会的急剧变革,自然积累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学生所提的不同意见要给予理解和分析,决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否定,要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地审视。而且,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体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鼓励大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分析复杂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三)注重体验教育,推进实践教学
体验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它说的是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经历和体验,通过生理和心理,认知和实践等矛盾运动,引导学生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成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体验式教育注重实践,配合课堂教学,延伸出多种方式。
从体验式教育出发,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实,可以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科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强调的是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但与是、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可采取课堂讨论、分组辩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课外实践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有教学实习、劳动锻炼、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参观访问等,还包括社会风气、校风学风、学校管理、家庭关系等环境体验。这种实践教学既有社会教育的属性,又有学校教育的属性,是学生通达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各国教育模式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如日本的劳动教育活动,美国的学校企业双元式商业实践活动等等。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像是一场游戏,生动又有趣,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真知,真正地把“教学”变成了“导学”。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尤其要关注网络课堂的发展。在网络化时代,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许多课堂上不愿表达的观点在网络上反倒是直言不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渠道,可以建立相应的专题网站与学生进行交流。
总之,直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利用多种渠道,立足于90后大学生的特性,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惯性,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说服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李永菊.试析基于传播学视角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2〕倪芳,陈胜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效果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3).
〔3〕陈岸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4〕颜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