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真实应用驱动的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6-10-13张舟黄梦婷
张舟 黄梦婷
[摘 要]按照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机制。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化学在教学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探讨了医学化学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医学化学;应用驱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149 — 02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教学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机制,即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医学化学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承担着为专业课打好基础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的提高,单纯注重知识传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医学化学教学逐渐偏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个中心思想。改革医学化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养成是高职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学向“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标准看齐,而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模式与之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分配紧张 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医学化学的课时平均不足60个学时,有的学校甚至不足40学时,很难系统完成核心内容的教学任务。实验课时一般不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学生缺少实践动手的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系统培训。另外,连年扩招、规模扩大与教师、教室、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不敷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教材建设滞后 近年来,医学化学教材建设已经开始注重医学内容的渗透,但学科交叉、专业融通还不够,总体上没有摆脱“化学”知识体系,内容偏多偏深而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不明显,适用性不强,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三)教学组织落后 从教学流程来看,以学科系统性为中心;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评价来看,以传统评价模式为中心,这样的教学观念仍占主流。教学专业性强,职业性弱;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教师教学缺乏创造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鉴于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机制,从根本上改革化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要确定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育体系,树立以知识实用性为核心,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育思想。
1、教材改革
教材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化学》教材为例,章节的设置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删繁就简、调整优化。删去配位化学、立体异构、杂环化合物等内容,增加食品化学、环境化学等内容,以增强与医学的联系。内容的编排以教学够用为标准〔1〕。一是删去纯化学理论,如有机化学部分删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二是简化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例如溶液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以适应医学类学生的学习要求。知识点的选择应体现实用性,突出化学与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促进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体现专业和职业特色。例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中的物质的量浓度cB,除了讲解常用单位mol/L,还应着重介绍mmol/L和μmol/L及换算关系,因为后二者是医院的常用单位。
2、实验改革
医学化学实验课被设置为理论课的附属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教学锻炼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学时严重不足,不到总学时三分之一;(2)实验教材陈旧落伍,成为制约职业技能培养水平提高的瓶颈;(3)实验器材总量不足,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锻炼职业技能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实验课学时至总学时二分之一以上,或尝试在理论课中有机融入实践性教学;(2)改革实验教材(教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趣味性实验,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整合陈旧重复实验,围绕“需用、够用、实用”标准修订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3)对接医疗器械标准更新实验器材。
(二)教学流程改革
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
1、课程结构模块化
在教学过程中,仿照生产服务的全过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真实业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师生参照企业行业标准模拟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情境进行教学活动〔2〕。以“缓冲溶液的配制”为例,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选择适当的缓冲对”等5个步骤,在仿医学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加强学生对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缓冲对的选择、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配制溶液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
2、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一体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首先,课程建设应发挥精品课程网站和网络教学空间的作用,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其次,课堂教学应充分运用多媒体、Flash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知识点“溶胶的基本性质”时,用多媒体演示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3、课程评价由期末考核为主转向日常考核为主
现行的评价体系以期末考核为核心,忽视平时考核;以考试考核为核心,忽视品行考核;以考勤考核为核心,忽视学习积极性考核,学生因此容易产生投机和功利心理,重突击,轻积累,重表面,轻内涵。新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对课程模块涵盖的每一个学习任务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严格实施过程性考核〔4〕;其次,考核主体从教师扩展至师生综合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最后,为避免学生投机,期末考核采用差异性题库进行综合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与综合考核成绩共同形成学生该课程的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三)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教学内容案例(项目)化,教学活动则被分解成案例(项目)中的一个个具体任务。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在不同的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本任务通过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完成,拓展任务在实验室或课外完成。以基本任务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拓展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形成职业本能。为保证案例(项目)化教学顺利实施,一是要提高医学化学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仿真化,课余时间学生有途径、有资源自主学习、测验,方便与教师交流;二是大力倡导PBL教学模式〔5〕,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解决问题。
三、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支持政策
医学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承担着为专业课打好基础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自上而下从根本上改变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做法,为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资源分配和后勤保障。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胜任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相应职称、职业资格,或有一线工作经历,或主持(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据调查,学校医学化学教师队伍由7名专兼职教师组成,35岁以下2人,36-44岁1人,45-60岁3人,60岁以上1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硕研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具备非教师系列中级(或以上)职称及职业资格2人。下一阶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1、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医学化学“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2、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一线顶岗实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3、要求青年教师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4、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加速课程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一方面以学校“智慧校园”系统为平台,加快建设医学化学“云课程”,建立医学化学“网上学习超市”,将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实现24小时教学、实时互动、自助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课堂信息化建设,在将多媒体、Flash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有机植入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开发医学化学微课、慕课,增大课程容量,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生源匮乏、经费紧张,先天不足;相比公共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课时少,师资弱,保障差,重要性长期得不到重视。医学化学教学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不能大刀阔斧推倒重来,而应该苦练内功,内部挖潜,在科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课程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将医学化学建设成一门职业型、技能型双导向的功能性基础课程。
〔参 考 文 献〕
〔1〕王海燕.民办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304-305.
〔2〕冷雪峰,任爱珍,蒋正言.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18-23.
〔3〕潘国庆.浅谈高职教育药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空间的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44-45.
〔4〕施静,许会军.对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4,(15):284-287.
〔5〕徐秦英.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7):60-6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