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回避只能让它更凶猛

2016-10-13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37期
关键词:所罗门急性期心血管

刘砚青

很多患者对抑郁症具有强烈的“病耻感”,经常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态度,这些都导致中国人的抑郁病情加重。

抑郁症,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猝不及防地成为“热点”。

在这个压力巨大的年代,尽管人们常将“抑郁”二字挂在嘴边,但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还很有限。

脑海中像有一场葬礼

提到抑郁症,我们脑中浮现的,通常只是一种悲伤难过的情绪,却很少有人知道抑郁症其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征。

抑郁症是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广泛发病于各类人群,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人士、老年人、特殊生理期(如产后或更年期)的女性都是抑郁症的主要“目标”。

抑郁症所带来的心情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压抑自卑,从伤痛欲绝到悲观厌世,并由此出现自杀倾向。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抑郁症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李凌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大约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自杀;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

到底什么是抑郁症?

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的亲身感受是:“我脑海中进行着一场葬礼……我发现自己几乎对所有事物都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去做那些曾经很想做的事情。”

回忆那段日子,所罗门每天回家看着电话留言机上闪烁的红灯,他非但不会因为听到朋友们的声音而兴奋,反而会觉得回电话的滋味十分烦闷;到了吃饭时间,只要一想起还要把食物拿出来切块、咀嚼并下咽,他就感觉“自己像耶稣受难一样痛苦”。

走出阴霾后,所罗门曾公开演讲:如果你遭遇不幸并感到极度不快乐,一段时间后即使仍然难过,但生活大致正常,便有可能只是悲伤;可如果你始终感觉糟糕,甚至无法正常生活,那么你的抑郁就很可能被触发了。

“你经历过才会发现,抑郁的反面不是高兴,而是活力。”所罗门说,抑郁症会让人变得死气沉沉。

九成患者会复发 到底有多少人正在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年患病率约为11%。从疾病负担来看,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它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加拿大学者费立鹏2009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6.1%。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更严峻的是,抑郁症治疗现状极不乐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抑郁症在中国具有极高的复发率,90%的患者会在抑郁首次发作后出现复发,而75%~85%的患者会在五年内复发。

2016年9月17日,曾患抑郁症的中国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上呼吁:一定要重视抑郁症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施慎逊介绍,抑郁症每次发作通常都会持续2周以上,绝大多数病例都有反复发作倾向,且这一过程有可能长期存在。

擅自停药会让病情更严重 为什么抑郁症会如此顽固?

在施慎逊看来,作为慢性病的一种,抑郁症和其他慢病一样,如果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就很容易复发;再加上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更易反复。因此抑郁症的治疗注定会是一个漫长过程。

目前,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全程治疗,即分为急性期治疗、恢复期(也称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三期。

一般而言,患者在接受持续6~8周的急性期治疗后,需要进行4~6个月的恢复期治疗,最后还要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维持期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辅助是临床最常见、使用范围最广的治疗方案。

国内国外的抑郁症治疗指南均指出,在进行了6~8周的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应基本消除;如治疗有效但仍有部分抑郁症状存在,则将这些症状称为“残留症状”。

北京大学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瞭望东方周刊》强调,抑郁症急性期的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尽量让患者达到临床上的痊愈。在这个过程中,坚持足量足疗程服用抗抑郁药物尤为重要。

尽管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但中国患者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的比例却不足10%。

“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开始两周左右发挥作用,如果患者在这期间擅自停药,导致急性期治疗无法维持,病情就很容易出现反复,未来再想控制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杨甫德说。

杨甫德介绍,如果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出现残留症状,将会加快患者抑郁症状的复燃、复发,使其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而抑郁症的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令原本的轻度抑郁变成长期难以治愈。如果抑郁症发作三次以上,就很有可能要进行长期的抗抑郁治疗。

“有资料显示,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立即停止服药的,病情在一年内复燃比例高达50%。相反,如果坚持服药,在为期一年的维持期服药治疗过程中,约有85%的患者能够保持病情的稳定状态。”施慎逊说。

慢性病常伴抑郁症

尽管引发抑郁症的具体原因尚未十分明确,但临床已经发现:许多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极易与抑郁症相伴或共病。

据杨甫德介绍,北京10家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曾对连续就诊患者进行过一次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即使那些还未出现明显躯体症状的患者,抑郁症发病率也逼近8%。

神经内科的长期就诊者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一项针对全国30家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显示,在这些医院就诊的卒中患者中,同时伴发抑郁症的比例高达50%;而作为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抑郁症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发生率超过40%。

为什么抑郁症容易找上这些慢病患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王高华解释说:“慢性躯体症状疾病与抑郁症共病率很高且两者互为因果。因为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及恶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同时心血管疾病越严重,患者被抑郁症缠住的几率也会越大。”

承认自己抑郁的人,往往可以走向康复

在本刊采访的诸位专家看来,抑郁症在中国诊疗状况不乐观。究其原因,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是导致就诊率低下的首要因素。

“抑郁症的治疗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属来决定的,如果大家对疾病认识不够,对医生信任不足,患者很难坚持规范治疗。”王高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只有不足10%的公众对于抑郁症具有正确认知,很多患者对抑郁症具有强烈的“病耻感”,经常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态度,这些都导致中国人的抑郁病情加重。

前文提到的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战胜疾病后开始接触那些与他有相似经历的抑郁症患者。他在采访中发现,那些承认自己抑郁的人,往往可以走向康复。

“回避抑郁,只会让它变得更加凶猛,”所罗门说,“我从那段抑郁的经历中看到了情绪的强大作用,而正视这段时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强烈和专注地感受那种积极向上、被称为灵魂的东西。”

对于身陷抑郁的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虽然现实、透明、看得见,却是与其相隔绝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患者处于疾病状态时,身边人的“共情”“倾听”与“适当的肯定”尤为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特别强调:正确的社会支持可以对抑郁症患者起到极大帮助。

“如果发现身边人存在抑郁症状,作为亲朋好友除了主动关心,同时也应该让患者认识到尽早接受专业诊疗的重要性。毕竟在合理规范的治疗下,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王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王刚表示,如果发现自己或亲友情绪不佳、身体不适,可以借助一些简便可靠的自测工具来进行初步的筛查,以争取在最短时间得到有效帮助。

猜你喜欢

所罗门急性期心血管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戒指上的箴言
胆小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