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练习曲《为重复音而作》(第九首)解析
2016-10-13潘屹
潘 屹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 湖北 宜昌 443002)
德彪西练习曲《为重复音而作》(第九首)解析
潘 屹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 湖北 宜昌 443002)
德彪西是浪漫主义向印象主义风格过渡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独树一帜,特点鲜明,不仅开创了印象主义的先河,对后来的作曲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2首练习曲》是德彪西在创作晚期的重要作品,无论在创作技法、音乐语汇、还是演奏技巧上,都是德彪西具有特色、在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对钢琴练习者来说,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德彪西《钢琴练习曲》中第九首为研究对象,从中探讨德彪西第九首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并研究其演奏技巧,从而帮助演奏者更好的理解作品,并在演奏中完整的展现其音乐内涵。
德彪西;为重复音而作;演奏技巧
一、《为重复曲而作》的创作背景
在德彪西创作生涯的晚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局势的动荡而被迫放弃音乐创作,恰巧此时德彪西接受了出版商的邀请开始修订肖邦的作品。1915年,在《修订肖邦练习曲》时,受到肖邦的影响,德彪西产生了创作练习曲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创作了 12首风格题材不同的练习曲,并于当年出版。德彪西按照技术和调性将这首分为两集,每集各六首。并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他所有的创作元素,包括和声、节奏及钢琴演奏手法。
二、《为重复曲而作》的曲式结构分析
德彪西选择重复音作为音乐素材,本身就有着开创性和实验性,因为音符的不断重复会影响乐曲的继续下行,缺少发展的动力。而德彪西的创作手法无疑是他的大胆探索和创新。
这时一首具有魔幻魅力的钢琴小品。练习曲的音乐荒诞不稽,像一幕滑稽剧一样揭示着现实的冷酷。 全曲的节奏为4/4拍,重复音不断的诙谐运动着,迸发着作者的创作思想和灵感,越来越浓烈。
这首作品的曲式为单三五部曲式:A-B-A-B-A的结构。A段为1-27小节,B段为28-44小节,A1段为45-54小节,B1为55-65小节,A2为66-84小节。主题在A段出现,标记为“诙谐的”。
A段,练习曲一开始,以无音色的方式向下进行,好似擂鼓击打的气势。在5-8小节运用的休止符将完整的乐句打断,使之分别成为破碎、短小和不完整的乐句,这种手法的突兀展现了德彪西的手法的独特,有着听觉的冲击感。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发展,主题句在第九小节以高八度平行再现,左手演奏七和弦的下行极进,为后面乐句发展的平行小二度下行做好铺垫。
B乐段的色彩较A乐段有了一定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姿态。由单一的重复音过渡到了大二度音的重复音,使得和声色彩更加扎实饱满。同时左手的旋律线条轻巧、明晰、富有表现力,与第一乐段诙谐荒诞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乐曲在快速的重复中层级进行,十六分音符机械而迅速的重复怕跑动,让人感受到一丝嘲弄的意味。B乐段开始的 28小节,歌唱性旋律的婉转和优美,给乐曲带来了一丝歌唱性的抒情意味。40小节力度为sff特强的和弦弹奏烘托喧闹又有些刺耳氛围,引起了乐曲的一次高潮,高潮并未停止,更高的音区的再一次的强有力的重复锦上添花,为听众带来听觉的冲击,避免了重复音不断进行带来的枯燥无味。
A1乐段:45小节开始变化和重复A段的旋律,49小节调式的回归,引出主题旋律的第二乐句的使得全曲主题得到肯定,并高度呼应。
B1乐段,55 小节B乐段旋律变化再现,右手低声部重复着跳动的六连音,左手保持着明朗轻快的风格,随后这一主题旋律在高音处以较弱的力度呈现,最后缓慢消失。为音乐的进行做足了铺垫。
A2乐段,66小节处,A乐段的旋律第三次重复在高音区,乐曲标注“回到第一速度”,主题旋律的再次出现使全曲的结构达到均衡和高度的统一。
乐曲的最后,风格柔和而灵动,作者以巧妙的技法再次用到主题材料做了尾声,使得乐曲结构完整统一,精致轻巧富有灵气。
三、作品的演奏方法演奏技巧
在德彪西之前的钢琴家的重复音练习曲,只关注单手换指技术的练习,而德彪西创造性的使用双手的交替来演奏重复音,展现了他勇于突破的精神。这首练习曲不仅有重复音指法的练习,还展现了诙谐荒诞的音乐内涵,是一首生动而不枯燥的练习曲。
(一)力度
这首曲子的弹奏力度大多在PP,因此在触键的力度把握上,要尽量控制在较弱的强度,然而声音虽然弱但要扎实稳定,展现诙谐荒诞之气氛。乐曲的整体情绪较为朦胧但起伏较大,弹奏时要把每个音交代清楚,并通过强弱对比营造各种氛围。具体来说,A段总体在PP的力度下进行。第2小节突然的渐强要有出其不意之感。第10小节弹奏时注意左手力度变化和右手保持一致,这也是很多钢琴练习者容易忽略的。第19小节内,音乐完成了p到渐强到sf到减弱的变化,强弱起伏大的同时要弹奏的有控制,渐强要留有余地,为sf的突然出现做好铺垫。B段中仍然在PP的范围内进行,43小节旋律如瀑般下行,左手跳音的力度要与右手保持统一,八分音符的保持音需要强调,但要弹的轻柔,与f产生对比。39-48小节音乐冲突加剧,控制好力度的变化。A1段47-48小节音乐色彩开始转为轻柔甜美,在 pp的强度下渲染着温和柔美的情绪,A2段75-80小节,渐强位置在三连音重复音,演奏时要强调出来,营造出其不意的氛围并展现音乐冲突。
(二)触键
传统的重复音练习曲需要触键的均匀和颗粒感,但德彪西这首练习曲触键既要清楚明晰,又要展现声音如雾般漂浮的感觉,这种神秘飘渺的意境是需要把旋律富有表现的展现出来。这首练习曲旋律有两个声部,一个是贯穿全曲的高声部左右手交替进行的伴奏音,另一个是左手弹奏的旋律音。伴奏音在弹奏时要区分于旋律音,左右手交织时为避免左右手触碰,建议左手在上方,右手在下方进行演奏。具体来说,第 1小节,左手的顿音是主旋律,因此右手的跳音要弹得轻和短。第9小节的重复音要弹得轻巧,展现类似舞曲的感觉。第27-29小节乐段的衔接应该展现一定的呼吸,这一节中旋律的突出难度较大,伴奏的重复音要尽量贴键更好的弱奏。低声部既要断奏又有连线符号,要运用前臂的力量弹奏的似断似连,找到飘忽不定的感觉。第40和42小节,琶音演奏的要干脆利落,像玻璃破碎的声音。右手重复音在 sff的强度后要控制好力度,不能刻板的枯燥的敲击,要放松手腕,弹奏的有弹性和方向感。在55-57小节有三个音乐层次,左手弹奏主旋律,中声部双音和右手重复音起到了配合渲染作用。右手弹奏手指贴键,力度要轻但平均。左手的旋律线条要富有表情。58小节这里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节奏抒情而富有爱意,这里的旋律层次感强,右手高音旋律、右手中声部旋律音、左手的级进和弦以及低声部持续音,左右手弹奏时都要分别区分出音乐层次,这就需要手指触键力度练习,右手高声部旋律由小指展现,演奏时注意运用手臂的力量带动弹奏,展现旋律的圆润和色彩的华丽。低音要弹奏轻而整齐,注意大指的练习。第70小节的旋律是9小节有变化的重复,在触键时要注意有所区分。
(三)踏板
这首练习曲频繁使用的跳音、顿音等断奏,踏板使用不宜过多,在展现旋律色彩的段落中使用。在有sf力度的19、20、25小节要使用踏板来突出力度。在28小节踏板要根据左手主旋律的节拍换踏板,要注意踏板要轻柔和换的果断,避免全踏板产生混浊的音色。40-42小节要采用短踏板来展现琶音的突然和干脆利落。同样 58小节音乐氛围的变化,左手全音符用中间踏板来保持,展现甜美抒情的氛围。在 62~65小节,高音区展现朦胧梦幻般的意境,需要借助柔音踏板来展现。82小节音乐要弹奏出渐渐消失的音响,不建议使用踏板。
结语
《为重复音而作》不仅展现了德彪西高潮的钢琴技巧,更展现了他敢于突破和创新,不拘泥于现有的艺术创作,让一首简短的练习曲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语言,戏剧性的冲突和变化。这首钢琴曲也对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奏者要有较高的音色辨识能力,手指触键的娴熟和对键盘的敏感,并对不规则节奏的把握能力。在绚烂的和声背后隐藏着严格的演奏技巧,这需要演奏者不断的练习,钻研,来精准的把握乐曲。
[1]沈旋,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美弗兰克道斯著,克纹译,德彪西的钢琴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4](美)马杰里.哈尔福德,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5
[5]王京,德彪西钢琴练习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6]徐洁,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力度解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4)
[7]陈璐,德彪西 12首钢琴练习曲中体现的即兴性风格,[J].乐器,2012(1)
[8]叶妮,论德彪西钢琴练习曲片段性音乐的演奏.[J].艺术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