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不欢
2016-10-12
龚小锋
“一二线城市地价高,竞争激烈,拿了有风险,可是不拿,没项目发展,风险更大。”类似的吐槽可见于各家开发商的口中。
在众多房企追逐之下,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地价超过房价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房企不太理性地抢夺地王,可能导致后续房地产市场酝酿巨大风险。
地产业绩饥渴
尽管中国经济在不断转型,转向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大众创新等,但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转向房地产的投资仍然在增加。
“现在实体经济仍然偏弱,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央视财经评论员薛建雄指出,房企融到的钱越多,就越去拿地,地价也越高,形成相互刺激。
“现在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已经陷入一个奇怪的循环,大家都觉得房地产有前景。”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所有的需求端无论是中低收入者、中产阶级还是高收入阶层,无论是买房自己住,还是投资,大家都瞄准了房地产,尤其是中等以上的收入阶层。
房地产领域的一枝独秀,使得无论大小房企,均铆足劲头发展地产板块,试图通过攫取更多优质土地,换取规模和利润的增长,正因此,多数房企在上半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万科自3月以来,一直保持着每月30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其今年上半年,销售金额历时仅118天即突破1000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足足缩短了59天,达到历史最短水平。截止到6月份销售额达到1877.7亿元,按照这个速度,全年突破3000亿元不在话下
恒大地产以1428.1亿元占据第二。碧桂园以1226.2亿元位居第三,增速堪称强劲。排在第四、第五分别是绿地集团、保利地产,销售额均破千亿。这些房企业绩得以迅猛增加,无不是在土地市场上敢于拼抢的结果。
此前出现的央企抢地潮原因也是如此,无论是水电系的电建地产和葛洲坝、鲁能,还是铁路系的中铁、中铁建等,为了摆脱被整合或重组的风险,都在积极谋求自己在21家央企地产内部的话语权。
大型企业如此,小民企也不例外。地产行业是一个任何企业都无法苟安的行业,要么强者愈强,要么等待破产。小企业只能冒更大的经营风险,才能实现自身从小到大的梦想。
中信证券在一份地产报告中提出,由于金融机构往往只优先满足销售额排名靠前的大企业融资需求——大企业可以享受低资金成本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拿地,才能成为销售额靠前的大企业。
实际上,这不仅涉及资金成本的问题,更有团队职业生涯持续性的问题。如果项目断档也会导致企业开发团队无事可干。一些企业管理层为了保证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也很容易更激进地抢夺地王。
垂涎一二线
在三四线城市销售不济之际,一二线城市成了房企避险最好的港湾,今年上半年市场火热很大程度归功于二线城市的爆发,尤其传统强二线城市表现抢眼。
从克而瑞监测的2016年上半年57个城市成交数据来看,南京、武汉、天津、郑州等热门二线城市成交量同比涨幅已超50%,其中南京、天津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在一二线城市火力全开,在不少房企的业绩结构中,一二线城市几乎占据了绝对主力。
根据龙湖中报,今年上半年,龙湖签约额约为385.9亿元,同比增长 78.4%,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龙湖的销售结构中,96%的贡献来自一二线城市,而2015年,龙湖在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也高达77%,比2014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旭辉集团2016年上半年完成合同销售金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63%,该公司有约77%的销售收入来源于上海、苏州、南京、合肥、杭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有97%的销售收入来源于一二线城市。
由于房企区域战略趋同,专注一二线主流城市业已成为业内共识。但由此导致拿地难度不断提升,一二线城市面粉贵于面包,房企在规模与盈利之间进退维谷。
与房企热衷优质土地相对的是,一二线城市土地的短缺,使得核心区域一地难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北京年内已有3个月份无宅地推出、4个月份无宅地成交。
上海方面,年初以来,上海宅地入市量整体走低,至5月起才有所回暖,上半年也仅完成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供应,二线城市也是如此,土地供不应求,使得这些城市成为2016年地王出现最多的区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合肥等城市,地价超过房价已经是行业普遍现状。
“保利在广州布局很简单,中轴线、市中心的写字楼用地、住宅用地坚决拿。有一块拿一块。”保利地产集团副总、保利东南区域董事长余英近日在谈及拿地之道时坦言。
在他看来,二线城市拿地同样要选市中心,因为人们还是习惯住在市中心。此外,邻近大城市的片区比如东莞、中山、惠州靠近深圳的片区,我们在东莞拿的地靠近深圳就卖得非常火爆。
“从历史看,除了三线城市,房企买高价地块都可以赚钱,以前这个行业的波动是爬山型的波动,这一轮的低点比上一轮的高点还要高,所以只要捂得住,现金流足够,就可以赚钱。”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认为,但目前地价居高已使得风险明显上升。
融资环境宽松
房企抢地积极性大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大原因。在过去几个月,整体信贷政策宽松,在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房企借钱的成本变得越发低廉,缺地不缺钱成了房企的共性。
薛建雄认为,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很多资金都愿意给开发商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抓住扩张的机会呢?就算后面不赚钱,规模在也有利于后续融资与项目的开发。”
广发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小组首席分析师乐加栋表示,上半年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而整个市场缺乏可投的优质资产,导致大规模的低成本资金借道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进入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行业成为吸收流动性的重要载体。
从开发贷的定价来看,银行几乎是通过“倒贴”方式支持房企争当地王。去年金地集团整体平均融资成本为5.32%,有着国资背景的厦门国贸银行融资利率最低至3%左右,甚至远远低于商业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
房企融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相比过去依赖银行的开发贷款和销售资金回笼。不少房企融资来源于公司债和企业债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则来源于各类资金托管计划、地产信托等融资渠道。
以风头正劲的融信为例,今年1月登陆港股IPO融资17亿港元,上半年的销售额为174.1亿元,通过发行公司债等手段,完成了超过100亿元的间接融资。
大部分房企发债成本明显降低,最低甚至在3%左右,这也使得上市公司融资汹涌。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2016年房地产业发债816只,发债总额7588.12亿元,是除金融业外发债最多的行业,较上年同期发债总额1934.73亿元同比上涨292%。其中,仅7月发债就达125只。
土地调控在路上
尽管一二线城市项目火热,但高企的地价也严重透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薛建雄指出,如今的土地市场已经严重过热,特别是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已经远远超过了应有的投资价值。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未来一年房价上涨不超过50%,拿下高价地的企业都将面临入市难题。未来三年,如果周围房价上涨不超过100%,这些地块都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与入市难度。
不少房企都表示出了谨慎态度,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对土地市场一直抱有审慎态度,他一直强调融创未来要“判断”,谨慎选择城市、区域以及产品。在其看来,房地产市场风险很大,尽管利率越来越低,但利率不会永远下降,2011年前后出现的房地产低谷也表明,房价不可能像大家想象的一样“一涨起来就停不住”。
对于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频现的地王现象,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近期强调:“我们一定不会拿面粉比面包贵的土地,这是我们的原则,也是公司的一条纪律。”余英也坦言,碰到个别特别疯的开发商就回避。很多特别疯的拿了地王,最后基本都是亏的。
楼市和土地层面政策的收紧,也让业界多了一重担忧。
一线城市中,上海因为地王频出引来各方关注,自融信110亿元拍下地王之后一周,上海陆续暂停4地块的出让。关于将收紧调控的传言在上海广泛流传。北京、深圳也有类似的风声传出,政策继续从紧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