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2016-10-11潘然
潘然
摘要:教学策略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重视,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思考与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有效实施学校德育教育息息相关。《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生必修的4门全国最新统一使用德育课之一,教学地位非常重要,对培养幼儿师资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素养、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功能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提出适合的德育课教学策略并实践探索是笔者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中职;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56-03
一、教学策略的提出
现代教育之父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中提出“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的艺术,为教师探究如何教学这个课题提出了明确思路与理念,对教学策略的产生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1964年,Taba等正式提出教学策略概念,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对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资源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是教学原则、规律的具体化,教学策略本身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结构性,往往指向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基于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各国教育工作者们探索出众多的教学策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后产生经验图表教学策略、树表教学策略、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教学策略、最优化模型理论教学策略、归纳教学策略、演绎教学策略、自我指导教学策略、学生中心研究策略、教师中心支持策略。还有客体教学策略、对象教学策略、主体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教学策略、杜威学派“五步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布鲁纳概念获得策略、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加涅“指导学习”教学策略、罗杰斯“非指导性学习”教学策略、“传递—接受”教学策略、“引导—发现”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互联网发展以后,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又出现了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最近受关注应用的有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系统教学策略。笔者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对课程进行宏观思考,尝试借鉴学者、教育工作者已有教学策略,考虑与该课程紧密关联的因素,探索优选教学策略,用于该课程教学实践。
二、探索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策略考虑的关联因素
(1)宏观因素。该课程是教育部2009年统一颁发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新德育课程之一,与《职业生涯规划》内在逻辑关系紧密;该课程功能定位除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还具有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阵地的功能;要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教学,必须采用适合中职幼师生思想品德生成中知行合一的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角色定位。
(2)微观因素。该课程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征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明显的教学效果、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
(3)学生因素。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认识上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德育课、基础文化课;行为倾向上对实践活动课参与积极,而德育理论知识学习较被动;心理取舍上,对学习策略运用切合学生实际普遍接纳,反之消极应付;阅读习惯上对视频、图片类教学内容感兴趣,对纸质教学内容内心存在畏惧。
(4)教师因素。中职学校的师资毕业于各类大学,大部分专业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缺乏系统的掌握,尤其是如何教方面需要增强敏感性。
(5)教学资源环境因素。目前,学校教学场所多媒体平台保障运行良好,可供选择用来教学活动的资源充足,德育、美育氛围浓厚,校园文化和谐、独特,人文气息浓郁,适宜学生职业道德知行合一与专业能力的初步形成。
三、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1“目标——调控”教学策略
美国学者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他的目标分类学衍生出“目标——调控”教学策略。将该教学策略运用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从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的策略思考,目的是通过目标的导向,提高教学效率、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调控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体现高效低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目标大、虚、空的现象,同时,教学调控策略与教学目标若即若离,调控与目标分离,导致出现课堂教学高耗低效,事倍功半。
笔者为了充分体现“活”的教学策略特性与有效调控运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最大化,备课阶段,侧重以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对道德与法律素养需求作为主要载体,按照国家教材校本化、系统化思路,对整本教材作出“双轨比较模块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阶段,采取“65∶35”的比例调控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精要主导的策略。如“双轨比较模块化”教学目标备课设计中,第一步,设计出该教材总的一级“双轨比较模块化”教学目标;第二步,设计出职业道德、法律在职业中的运用两个“双轨模块化”二级目标;第三步,深入设计出职业道德中职业人优雅礼仪、文明用语、感悟道德、走进道德、内化道德的三级“双轨模块化”目标,法律在职业中的运用三级“双轨模块化”目标。教学实施中,按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严格调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教师精讲主导的教学方式、时间比例,在设疑提问、小组互动、案例呈现分享、主题实践训练、手抄报主题内容设置 、学生主题演讲等教学环节,坚持将良好道德行为、不良道德言行,遵纪守法言行、违法乱纪言行“双轨比较”,使学生在学习中十分清晰的掌握了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哪些要内化、哪些要抵制,采用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使学生学得活,学得透,学得懂,学得实,学得乐,始终处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之中,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笔者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与教学资源载体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以达到陶冶和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步是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
笔者在组织第四单元教学中关于远离黄、赌、毒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毒品对青少年巨大的危害性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禁毒教育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等实际,将远离毒品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陶冶”教学策略进行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公益宣传片,通过PPT展示近百幅人体受毒品侵害后十分惨烈的脱变与惨状,为学生创设活生生的形象场景,激起学生的拒毒情绪。还通过禁毒馆、街道禁毒宣传展板进学校开展禁毒宣传的外来资源机会,安排学生在特定情景下参观,强化学生的拒毒情绪。再安排小组主题讨论、布置全班学生一周内各自完成一份远离毒品手抄报、一份家长远离毒品倡议书、学生主题发言交流等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达到了情感与理智的统一。通过该教学策略的运用,一方面,高度达成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开展了法纪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使该课程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德育教育主阵地功能,一举两得。
3“融会—贯通”教学策略
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融会—贯通”策略是对整本教材各单元要点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教材内容宏观把握的一种策略。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分为前言和五个单元,第一至第二单元呈现的职业道德内容,第三至第五单元讲述的在职业中的法律应用,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联想到采取数学正弦波曲线、结合中国历史上的秦朝从公元年0年开始,到新中国2000多年的进程中,国家的兴衰与道德、法律运用的把握密切关联,汉代406年崇尚“以德化民”,唐代289年崇尚“尊祖崇道”,新中国提出“人民当家作主”“以德治国”战略,隋朝残酷暴政,清朝黑暗腐朽,揭示出国家民族“重德则兴,枉法则衰”的规律,笔者制作了一个正弦曲线图。
注:上图正弦曲线0轴以上的高点朝代多重德,0轴以下的朝代多枉法。
该图巧妙地将数学与历史知识的融合、连接、呈现,使学生惊喜地发现道德与法律存在如此震撼神奇的规律,视野豁然洞开,对课程把握的信心倍增,对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目标实现深信不疑,思想道德思维层次跃上了新的台阶,达到了对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融合分析、历史主要朝代把握道德法律尺度行为后果纵向贯通的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懂得自己是崇尚道德遵守法律的主体,必须以实际行动学好本课程,努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素养,该教学策略的使用,巧妙地达到了前言部分教学目标。
4“示范—模拟”教学策略
费茨和波斯认为,一个复杂的行为技能获得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即学会行为技能的要求;联系阶段,通过学习使部分技能由不够精确到逐步精确,单个技能逐步结合成总结技能;自主阶段,行为技能的程序步骤已不再需要通过思考完成。这给“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笔者“示范—模拟”教学策略运用是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
在组织学生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的教学中,采用“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教学程序,对职业礼仪这些基本道德行为技能,如站姿、引导、鞠躬、握手、坐姿、蹲地拾物、鼓掌、微笑等动作进行操作,通过视频反复观摩、班里学校礼仪队队员示范、各种规范仪态模仿、全班整体练习、6人小组分别练习、小组表演、全班整体展示。学生在礼仪技能获得方面有效地实现了“从动作技能不够精确——逐步精确——礼仪动作不再需要思考就能精确完成——初具礼仪姿态优雅”。职业文明用语方面,将常用职业文明用语归类成:问候用语、鼓励用语、与家长沟通用语、接待用语、教师间沟通用语,通过学生教师领读、全体朗读,角色扮演用语、表演等技能练习训练,做到了优雅仪态成为习惯,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学生在六周时间内感到优雅的喜悦,文明的提升,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期待。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角色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Taba & Hilda & Elaey & FreemanF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rocesses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64,65(6):524-534
[2]Trown EAnne & Leith GODecision roles for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s:Personality—treatment interactionsBritish Jourm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5 Jun:Vol 45(2):130-140
[3]韦义平教学策略的三维研究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4)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杨书萍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功能定位[J]教育,2015(3)
[6]米甜,刘然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策略[J]中外企业家, 2015(3)
[7]张冬梅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的教师教学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5(12)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