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有善报”与“善不受报” 佛教善恶“因果”观辨析

2016-10-11陈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佛教

[摘 要] 谈善论恶乃是佛教的永恒主题。在中国佛教中,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善恶“因果”观,一是注重“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是注重“因”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中有着“决定论”意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是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以及民间习俗中的“因果报应”思想在佛教中的反映,属于中国化的善恶“因果”观;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是基于印度佛教的“缘起论”,是原汁原味的印度佛教善恶“因果”观。依据印度佛教的这种善恶“因果”观,东晋竺道生进一步提出了“善不受报”的思想。依据“善不受报”以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佛教“缘起论”,一个人只管行善而不要去追求行善的回报,然而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行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报。

[关键词] 佛教;善恶;因果;善有善报;善不受报

[中图分类号] B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5—0039—08

Abstract:The view of good and evil is an eternal theme in Buddhism. In Chinese Buddhism,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s of good and evil: one view highlights the effects of people's behavior, which can also be called “karma”: doing good will cause good to return and doing bad will lead to bad. The other view focuses the causes of people's behavior, which calls on the human being to cease from doing every form of evil and to do what are good. If given a deep though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irst view, of a little deterministic meaning,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karma retribution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and folk custom on Buddhism which belongs to localized view of good and evil, while the second view is based on the Indian Buddhism's doctrine of conditioned coarising, which is authentically Indian Buddhism's view of good and evil.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view, Zhu Daosheng, a famous monk in East Jin Dynasty, came up with the thought of doing good without asking for return: a person tries to do what are good withou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turn of being a good person. However, the very noaskingforreturn is the biggest return for the person who does what are good and automatically leads to the greatest benefit, being enlightened.

Key words:Buddhism; the view of good and evil; karma; return caused by doing good; doing good without asking for return

一 引 言

一说到佛教,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多半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他们会说,佛教嘛,就是要求你行善,多做善事,多积德。当年我报考南京大学佛教方向的研究生,我善良的老父亲就曾对我说,佛教我也知道,还用得着你去研究?我父亲所谓的“知道”大概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再比如,我最近几年与有关监狱合作,对服刑人员进行佛教教育,有人一听居然还有这回事,就会颇带几分惊喜地说,这个好,给他们多讲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实际上,我到监狱里对服刑人员所讲的其实并不是或主要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教他们如何以佛教的智慧和方法安心服刑,争取早日出狱回归社会,因为我有亲身体会,对他们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会有逆反心理而低头不听。他们可能会这么想,我犯了错犯了罪现在被关在监狱里,我知道这是遭“恶报”,自己都已经感到很痛苦了,你倒好,还在边上说风凉话,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分明摆着是在看我出丑在诅咒我吗?你想啊,作为中国人,包括那些服刑人员在内,谁不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啊?!还用你来讲?所以对服刑人员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半起不到应有的教化效果,因而还不如不讲。那么,到监狱里究竟要给服刑人员讲什么样的佛法呢?在台湾非常有名且有“黑道法师”之称的“净耀法师,除担任三四座寺院的住持外,还在多个监狱里兼任教化职务,他服务的监狱有台湾土城看守所、土城少年观护所、台中少年观护所、板桥地方法院等。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在监狱里弘法,成绩已为社会认可,知名度很高。……净耀法师说:‘你不去包容、关心、教化他们,他们怎么会改变,怎么能从杀人魔,变成证果的罗汉呢?我们唯有用爱去关怀,让他们忏悔改过,如果不帮他们一把,他们就会沉沦下去,到头来坏事干尽,伤害到的还是我们。”参见马明博《宝岛问禅记·第四日》,载《黄梅禅》2015年第4期,第74—76页。当然在狱外对社会公众讲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是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警示意义的,也会得到佛教界乃至社会大众的认可,比如2015年“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在没有做任何节目预告前提下,在CCTV4播出了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刘芳菲主持的新一期《文明之旅》中以世界佛教论坛为背景,以‘佛教与科学论题为切入点,首次做了一个长达四十多分钟的介绍佛教基础知识的节目,并借嘉宾楼宇烈之口,正面承认了佛教的科学性,正面承认了佛家讲的因果的存在。”妙音:《中央电视台首次做佛教专题正面承认因果的存在》,参见http://www.fsamtj.com/news/3718.html,2015-12-23。这个节目乃是美女主持人刘芳菲对香港理工大学原校长同时也是科学家兼佛教徒的潘宗光教授和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的一个联合访谈,访谈的内容就是佛教,在佛教还没有完全“脱敏”的当代中国,着实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个节目我从头至尾都看了,其第一板块就是谈论佛教的所谓“因果”。潘宗光教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坐实“因果”,而楼宇烈则干脆利落,就是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解释“因果”,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就像相声中的“贯口”,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这个节目一经播出便在微信朋友圈中转疯了,尤其是那些佛教徒,更是犹如佛经中所常说的“欢喜踊跃,得未曾有”。怎么能不“欢喜踊跃”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但在作为主流媒体的央视由北大教授的口中说出,而且还被冠以科学的美名,这还得了!我现在不管潘宗光和楼宇烈怎么讲,也不管央视播出这个节目的初衷和意图,更不管佛教徒们的“欢喜踊跃”,只是想从学术的视角来审视一些这个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二 中国化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中国化的佛教观念,因为考诸印度佛经,其实并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说法,至少没有这样的原话。印度佛经上有的只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说全了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个佛教偈语,被称为“七佛共偈”,也就是为一切诸佛——中国佛教认为在释迦牟尼之前,人类世界还有六个佛——所主张,因而被看成是佛教一切思想的总纲。我们在《增一阿含经》、《涅槃经》以及作为论书的《大智度论》中都能赫然见到这个“七佛共偈”。不过,当这个偈语从佛典中游离出来独立行世时,出于语感方面的原因,将其中的“诸善奉行”改成了意义完全一样的“众善奉行”,于是乎就有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样的流行佛偈。关于印度佛教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亦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曾有专文论及陈坚:《佛教修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比较》,载《湖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并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还将有所涉及,此不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然在“外表”上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相似,“似曾相识燕归来”,而且两者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关联,但却是貌合神离,并非是一回事,其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是强调你要行善去恶,并没有点明这行善去恶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而这一结果恰恰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要关注的。关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佛学上的深意(不要以为它就如其字面所示那么简单)及其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进一步区分,容后再论,反正在中国佛教语境中,既有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有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公元538—597)的《童蒙止观》,其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而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在《断酒肉文》中则说“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这说的显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再比如,在禅宗中,唐代鸟窠道林禅师(生卒不详)与白居易(公元772—846)之间曾有如下一段“公案”: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宋]普济:《五灯会元》(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8月版,第71页。

这是在探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看下面这则在网上被疯转的当代禅宗“公案”,它是关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曰:

净尘问禅师:“师父,虽善恶有报,但为何恶人总迟报?”禅师答:“未迟,当下已报!”净尘言:“请师父开示。”禅师说:“为恶之人,殃虽未至,心性已损。为善积德,身心泰然如处天堂;为非作歹,衣影抱愧当下犹在地狱。”净尘说:“失心果报甚重。”禅师叹:“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又曾绕过谁?”《为何恶人总迟报?》,参见http://wh.zgfj.cn/GK1/2013-12-09/27546.html,2013-12-09。

禅师这里所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禅宗心性论意义上的“升级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般意义上的给人以伦理学或道德论形象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般意义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实际上乃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俗语或民谚,其所体现的则是社会公众对佛教的认知,并且还有不同的演绎和变式,比如刚才提到的央视透过楼宇烈教授之口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其中的“全部都报”,也有说成是“一切都报”的。楼教授的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如此云云,“时候”变成了“时辰”。然而,不管怎么说,反正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其他还比如“善恶相报终有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电视连续剧《江湖夜雨十年灯》第26集中白玉堂有此一台词)等等,而且这些民俗化的说法,其源头不仅仅只是佛教,而且还与特别强调行为之结果的中国本土文化有关,首当其冲者便是《周易·坤·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他的比如“《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谓欲提升道德的修养,顺应天道而行,则须谨遵‘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警训。忄乔慢自满必招损,谦己虚心自受益”。昌莲:《慢》,载《人海灯》2015年第4期,第26页。诸如此类以行为结果为导向的中国本土思想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然,佛教传入中国后无疑是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推向了高潮并毫无节制地弥漫开来, 以致最终衍化出下面这则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大成的《佛教三世因果文》: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有吃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命。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耻笑拜佛人。今生拙手为何因,前世造孽害旁人。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杀生害命人。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踏五谷人。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不信吃斋多修积,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有人毁谤因果经,后世堕落失人身。有人受持因果经,诸神菩萨作证明。有人书写因果经,世代儿孙家道兴。有人顶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高唱因果经,来生为人受恭敬。有人印送因果经,富贵荣华报来生。有人顶礼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有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人。三世因果说不尽,苍天不亏善心人。大众发心广劝化,印送此经吉星临。一人传十十传百,明因识果做善人。人人向善家家乐,移风易俗永太平。

猜你喜欢

佛教
佛教艺术
浅谈泰国佛教
专心致志(大家拍世界)
佛教造像
并蒂莲华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看中国·在浙江
美国佛教的传播经验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