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清音考

2016-10-11盛滋波魏宏灿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清音亳州曲牌

盛滋波,魏宏灿

亳州清音考

盛滋波1,魏宏灿2

亳州,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有老子、庄子、建安……等等厚重的历史文化,“亳州清音”是其中独特的艺术之花,是亳州非常宝贵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至今为止,公开发表的有关亳州清音研究的资料极为稀少。因此,对这一独特的民间曲艺资料亟需考证、整理、研究、收藏。亳州清音起源于民间,汲取“八角鼓”、“南阳大曲”的营养,代代完善。演唱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文学故事,唱段多达170余,使用曲牌130多个。音乐唱腔上属联曲体,腔调优美,婉转悦耳。

亳州清音 地方曲艺考证

亳州位于涡淮流域,地处华东腹地,黄淮平原南麓,苏鲁豫皖结合部,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农作物丰硕,盛产数百种中药材,史称“中州锁钥,南北要脊”。亳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上从春秋战国的老子、庄子,到嵇康、曹操、华佗、陈拓、花木兰等名人皆生于亳。人文景观遍及城乡,国家级、省级文宝单位有花戏楼、华祖庵、道德中宫、曹操地下运兵道、明清钱庄等。悠久的文化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积淀了厚重、博大、精深、灿烂的“亳文化”,情韵交融的亳州清音是其鲜艳的艺术之葩。

“亳州清音”是民间曲艺中宝贵的艺术形式,数百年来,经过历代清音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不断推陈出新,演唱形式丰富多样,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地方特色浓厚、地域风格显著,独成一派。鼎盛时期,各类段子170余种。现今,因清音艺人的逐渐辞世而渐渐绝迹,急需专人收集、挖掘、记谱、整理。

一、清音溯源

清音是由一种坐唱的曲艺形式发展而来,是我国稀有曲艺品种之一。民间称为“哼哼腔”,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的说法。其流行于安徽阜阳、太和、亳州、界首及邻近河南的沈丘、新蔡、鹿邑、大康等地。

根据《清音筝谱》的第一个预言所说,清音由元朝末年,阜阳泉河南岸的一个老僧所创。此老僧有一定的文化和较丰富的音律知识,出家前曾做过多年的小吏,后来看到朝廷政治腐败,弃官归隐于阜阳泉河南岸,剃度为僧,人称“玄坛法师”,其真实姓名无从得知。由于他性喜弦歌,擅长琴筝,出家后长期从事音乐研究,遂创出一种音律节拍作为曲歌,日与徒众弹唱自娱。因其音韵清雅,故名之曰“清音”,而清音亦自此始。因其首创清音,故有人称他“清坛法师”。

起初,由于清音是僧人所作所唱,一般民众认为是和尚念的经文,不肯去学。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位私塾先生觉得清音的唱词、音乐都很优美,遂刻苦习得,并传教他人,自此清音渐渐流传到民间。但由于清音腔调别致,难唱难学,发展缓慢,直至嘉庆年间,清音方流传开来,由阜阳播及太和、亳州、界首及近邻河南的沈丘、新蔡、鹿邑、大康等地。也正是此时,清音爱好者为切磋技艺,自发成立了“清音班、清音社”。

“亳州清音”与“八角鼓”及“南阳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八角鼓”又名“单弦牌子曲”是当时北京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说唱艺术。传说是清代乾隆中叶八旗军队中一名叫“恒字小”的艺人所创。“南阳曲调”原名“南阳鼓子曲”,是流传于河南南阳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由宋代诸宫调和其它演唱的杂曲拼凑演变而成。后来,又受到“单弦牌子曲”的影响,不断发扬光大,因其流传于南阳,又区别于洛阳的小调曲为首的“高台曲”,固称为“南阳大曲调”。清朝光绪年间,亳州人姜桂题(昭武上将军,义军大元帅)和蒋国栋等亳州八大家的宦官子弟,把北京的“八角鼓”引入亳州。当时,亳州,水陆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与河南接壤,“南阳曲调”盛行于亳。精通诗词音律者结合亳地域风情、语言特色,将八角鼓、南阳曲调与亳州民间流传的清音融于一体,几经改良、丰润,其曲调委婉、唱腔圆润、音律优美、久听不腻,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亳州清音”。

二、清音的演唱内容

亳州清音的演唱内容与“八角鼓”和“南阳大曲”类似,大都取材于“三国”、“红楼梦”、“白蛇传”、“水浒”、“西厢记”等诸多段子戏,绝少连篇大部。演唱的传统剧本曲目有《天官赐福》、《八仙庆寿》、《全家喜》等一些吉利喜庆的唱词,或者是《携琴访友》、《昭君和番》、《赏雪》、《教馆》等文戏。后来,经过不断的革新创造,并吸收地方民歌,其剧本增多,有《陈潘词》、《白蛇传》、《白兔记》、《安安送来》、《三娘教子》、《雪梅教子》、《拷红》、《逼休》、《三击掌》、《满床笏》等,节目有所增加,腔调有所丰富。演员利用农闲或喜庆节日,聚集一处演唱。时至清末民初,乡间才有了清音会的组织。

“亳州清音”演唱的段子有“桃红”、“张家港”、“高老庄”、“大观灯”、“黛玉仙游”、“小黑驴”、“翻塔”、“十六愁”、“大荒”、“古城会”、“水漫金山”、“母女顶嘴”、“得娇傲妻”、“宋武美”、“丑丫头做梦”、“翻车”、“新功夫”、“老功夫”、“马嵬坡”、“拷红”、“柳条青”、“卖油郎独占花魁”、“活捉张三郎”、“长坡”、“母子训”、“女笨”、“妓女悲愁”、“打瓦缸”、“大锯缸”、“凤仪旁”、“武二郎还缘”、“太夫人自焚”、“胡迪骂阎”等。另有,根据事实自编的“五洲惨案”、“新劝夫”、“回头是岸”等等,鼓屯有“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秋声赋”、“耕健家”、“才郎夜读书”等。

演出的传统经典曲目有《宋江坐楼》、《游成凤》、《闹天空》、《大观灯》、《曹操逼宫》、《劝夫》、《拷红》、《八仙祝寿》、《柳条青》、《妓女上坟》、《渔家乐》、《小秃闹洞房》等。

三、清音社及其演出形式

旧时,亳州的清音爱好者为切磋技艺,活跃民间文化生活,自发成立了“清音社”。之后,清音社、清音班数量渐增,林林总总,至20世纪30年代,影响较大的有四个:延寿清音社,社长耿藏斋;永言清音社,社长张关道;新义乐清音社,社长吴坤;民清音社,社长孙仿山。每社十几人,都是有较高音乐和古典文学修养之士。有善书画者,有评书演员、京剧票友,有教书先生、古玩家,有善古筝、琵琶等民乐的演奏者,这些先生们大都是当时亳州文化、艺术界的贤俊。

清音社演出有日常约定的十天或半个月一会,轮流做东唱一场。也有时令节庆,婚丧嫁娶,为达官贵人的义务演出。清音社日常的娱乐演出以走票为主。清音班出演,讲究礼仪。若有人想请“清音班子”出演,必须三天前持大红贴到清音社恭请,社里不收取任何报酬,只要收下请帖,届时一定前往。演出的当天早晨,邀请者要派人到清音社搬取乐器、风灯。晚上主人必须恭候大门口,迎接一行出演者。否则,演员决不登堂入室,达官显贵也要照行如仪。每逢大型庆典,清音社会联合出演,挂起的幡幔上高书:“古亳清音会”。

清音上演时间均在夜晚,堂上摆设几案,演唱者围坐一堂,各唱一角。场面设八仙桌三张相连,上放玻璃风灯,灯上写有该清音社的社名。桌上陈列时鲜瓜果、香烟、香茶、演出者除去品香茗外,从不置喙其他,以显绅士之风。

亳州清音是高雅艺术,演员均为中年男性,十分讲究仪表、风度,衣冠肃楚,正襟危坐,大有绅士风度。操乐器者九人,坐列有序。虽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但只在唱腔上分别,并不化装,也没有打击乐器,就是一般曲艺清唱的形式。主唱者手执檀板,温文尔雅,悠然一拍,霎时古筝奏起,咚咚然,沉郁而肃穆,片刻,琵琶、三弦、坠胡开奏,时悠缓、时急促,泠泠琳琳悠扬清越,如柳浪闻莺、珠玑滴盘。序曲刚尽,檀板又拍起,八角鼓协奏,接着古筝又起,继而琵琶、三弦、坠胡跟上,主唱者开唱。每唱到一小节段落,其他座者可合唱其尾声——帮腔。主唱者唱到酣然时,则闭目晃首一咏三叹,大有老学究吟咏唐诗宋词之韵味。

亳州清音,开场先奏序曲,而后递次慢唱鼓片小段,其鼓片的唱词大都是针对主人家的事宜临场而作。如开业典礼,则唱:“开市大吉,一本万利,财连银汉,川流不息。生意兴隆,万商云集;今日宝号把市开,主顾成群结队来;招财童子到,利市天官来,生意兴隆四海,从今以后发大财。我说这话你不信,你看那对对元宝满柜台……”逢红事则唱:“喜气满门,喜事随心。香车载富贵,美酒敬嘉宾……”白事则唱到:“羽化登仙,驾鹤西游。今去大乡望,音容依然留……”尤其是“四季节令”的鼓片唱词,十分优雅、赏心。春:“腊去春归,斗寅萦回。春雨纷纷落,东风漫漫吹……”;夏:“绿荷红莲,柳丝吊蝉。骑驴过小桥,垂钓水榭前……”;秋:“金凤送爽,东篱菊黄。北雁南飞,唳天云长……”;冬:“瑞雪纷飞,踏雪寻梅。红泥小火炉,晚来饮三杯……”。鼓片小段后,具有故事性的正牌曲子开唱。或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或三人合唱,一直到夜阑更深。

四、清音的曲牌和音乐

1.曲牌

据玄坛法师的《清音筝谱》记载,清音有大小曲牌六十六个。小曲牌有梅花三弄、樱桃久熟、油葫芦、梅花开、绣荷包、九连环、方四娘、纱窗外、柳叶金、风入松、剪剪花、万年欢、节节高、风摆柳、截断桥、清雅扇、夜落金钱等三十八个,长短不等。大曲牌有玉连环、满江红、鸿雁捎书、红娘传书、平沙落雁、孝女哭坟、闺中怨、银钮丝、采音、巧辩、唤红、拷红、小错、大错、悲秋、思春、天下大同、天下太平等二十八个。每个都是六十八板,也都是双八板起头。

亳州清音的曲词格律较严,有一定的字数、韵律、套数,曲牌约130多个,现在流传的有30多个牌子。分正牌子(即词牌子)和杂牌子(民间小调)。有金梅花塔、刺儿山、银纽丝、鲜花调、太平年、仿太平、选断桥、落红鹰、李枣轩、石榴花、上绣楼、夜落金钱、坡儿下、寒口垛、剪草花、二平、凤朝阳、小桃仁、金丝罗、待篇子、贷郎担、满江红、上河图;柳儿调、码头调、勾儿调、琵琶调、秦调、瑶调、老合调等。正牌子有阳关三叠、满江红、秋山隐、石榴红、秋声赋、蝶恋花、落江雁、风入松、夜落金钱等。杂牌子有剪草花、打枣竿、银钮丝、坡儿下、寒口垛、硬诗篇、软诗篇、新凤阳、老凤阳、截断桥、莲花落、二簧平、大平歌、三句平头、鼓片、大小数板等。最具佳的牌子有:勾儿调、梆儿调、琵琶玉子、思女情、盼望情、下河调、南锣北鼓、倒推船,演唱时总要先起奏清音中的“老八板”,后接奏“选断桥”、“上河图”等杂牌。

亳州清音与“八角鼓”和“南阳大调曲”,曲体结构上统属曲牌联缀体,由引子(鼓头)、曲牌(或叫词牌)、尾声(鼓尾)三部分组成。①亳州市谯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亳州市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13年,第356页。“亳州清音”在演唱前,先奏八板,上河调、凤阳歌,无论是较长的段子或鼓屯必须以“三句平头”起唱,中间根据情节变化选入所需曲牌,最后以鼓尾结束,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如在“黛玉归天”段子中,曲牌依次排列为三句平头、阴阳句子、截断桥、坡儿下、金丝罗、诗篇、寒口垛、夜落金钱、截尾。

谱例1:《黛玉归天》中的《三句平头》

“徐母训子”段子中,曲牌依次是三句平头、阴阳句子、坡儿下、太平年、诗篇、莲花落、剪草衣、银钮丝、鼓尾。

不过也有例外,如《大闹天宫》、《翻塔》、《小秃闹洞房》、《小黑驴》、《水漫金山》等,开头用的曲牌是凤阳歌或满江红。

在安排曲牌时,“石榴花”之后必须紧接“上绣楼”,表现悲壮激昂的情绪;曲牌“打枣竿”常与“罗江怨”结合使用,表现悲愤情绪;“寒口垛”、“夜落金钱”表现悲愤忧伤的情绪;“刺儿山”、“太平年”、“二平”等用以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选断桥”表现诙谐的情绪。

2.清音的唱腔和音乐

清音的唱腔特点是节奏强,行腔长,基本上只有四句。“四句腔”是清音的代表性唱腔。唱腔无鲜明角色之分,由演唱者适当控制发音,以示区别。其后虽略有男女之分。但“四句腔”仍为各行当通用,只有音区之别。四句腔里,任何一句都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唱法,且能加上五字腔、六字腔、尺子腔、弓字腔及各种各样的花腔。所以,四句腔反复演唱,却让人百听不厌。

“四句腔”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是板起板落,一板三眼,速度中庸,结构规整。如《井台会》中李三娘[青衣]的唱段《李三娘出磨房恨天怨地》。

谱例2:李三娘出磨房恨天怨地《井台会》李三娘[青衣]唱段

以上是“四句腔”十字句的正格唱例,采用“三三四”的句式,曲调流畅婉转,亲切感人。行腔特点是:起句较慢,接下句,稍渐加快。前三句一般落在“宫、角、徵、羽”音,最后句落在“商”音,具有商调式特征。“徵”虽非调式主音但不断被强调。音程跳度较大,切分节奏、附点节奏频繁使用,产生了热情奔放、抒情柔和的效果。另外,前后倚音、上下滑音、句尾一字多音的较长拖音,都是其独特的润腔手法。

“四句腔”演唱时的旋律处理灵活性较大,每句唱腔可有不同的唱法,如截煞、小煞板、飞板、哭板、双煞、单煞等。“四句腔”的起板过门有八板、花八板、大起板、小起板。大起板是清音的主要起腔过门,多用于大段唱腔前面,速度很慢。后又因使用不便,由“大起板”渐演化出“小起板”,后又出现“八板”,“八板”因结构简练故较多使用,速度较快,与起腔句结合时,一般比起腔句快一倍。“四句腔”的住板有小煞板、截煞板、双煞板三种。小煞板,截煞板多用在一般唱腔的结束句,双煞板多用在大段唱腔或尾声唱段的结束。①程敏:《安徽太和清音音乐及其现状研究》,《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1期。

清音唱腔与方言关系密切,采用中州音韵,字句讲究。从字音上看都是音多字少,旋律婉转,唱词文雅,均为定数,文学性强,是押韵合辙的诗歌体。原本多用七字韵、十字韵,上仄下平,也有用上平下仄,十几字二十几字一句的,但不多见。七字句分别为“二二三”或“四三”句式。十字句分别为“三三四”或“六四”句式。偶有五字句和垛句。上世纪后期,艺人们在长期演唱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打破了原来的格式,各曲牌在句子字数上有了变化,既有每行四、五、六字的,也有字数不等的,以增强演唱表演中的情节性,适应普通民众的欣赏口味。如“凤阳歌”是七字或八字一句,“三句平头”一般是四字或五字一句。现代体裁宣传法制教育的段子《回头是岸》中,“三句平头”曲牌是按每行六、八、四、五、八的句型排列;宣传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段子《功夫》中,“三句平头”曲牌是由四字和十字句,多少不等的自由诗歌体。

清音的念白是徽白,与京白稍有不同,但因人物、角色的需要,偶尔也用土白。例如,北方人物用北方土语,南方人物用南方土语。

清音的音乐结构、旋律、风格类似佛曲,由纯器乐合奏走向演唱故事,后来吸收了《穿心调》、《上河调》、《下河调》、《口衣嘛呕》等民歌小曲和当地流行的淮词,以及《太平年》、《凤阳歌》、《叠断桥》等牌子,逐渐使唱腔丰富起来。旦行和小生,同度演唱,其他行当采用低八度。《天官赐福》、《全家福》、《全家喜》、《八仙庆寿》等,多为吉利或喜庆的戏词。《赏雪》、《昭君和番》、《携琴访友》等属于文戏小段。武打剧目较少。

唱腔使用调高不固定,往往据演员嗓音条件而定,音域一般在a—e2之间,长于叙事、抒情。剧目文学性较强,以故事情节取胜,如《白蛇传》、《抱琵琶》、《大闹天宫》、《翻塔》、《小秃闹洞房》等古装戏,及《我的家乡在亳州》等现代戏。

清音的伴奏乐器由丝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丝弦乐器以坠胡(坠子)、三弦、琵琶、筝为主,俗称“四大件”,尤以筝和琵琶为重。打击乐器有月鼓、八角鼓、引磬、钵盂、手板,其中月鼓为主,其它如引磬、钵盂等法器,仅用作装饰性敲击,在打击乐器完善后,即被淘汰。演唱时演员各执一器,边唱边奏。

乐器从左至右依次为:月鼓、琵琶、筝、坠胡、三弦

(1)月鼓:近似板鼓,因其形似圆月,故称月鼓。体积较板鼓略小,鼓面平而薄。但目前清音演唱中已不用月鼓,取而代之的是木鱼。

(2)琵琶:据老艺人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使用的琵琶多为自制,当地人称“土琵琶”,大小与现在琵琶相同,用桐木制作而成,较为粗糙,艺人为使弹奏声音更清脆悦耳,扩大音量,故在腹内又装入了弹簧,当地人称“胆”,琴头形似三角形,但棱角处为弧形,琴颈形状也颇具特色,老人称“歪脖子”,先往前突出,然后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项九品。①程敏:《安徽太和清音音乐及其现状研究》,《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1期。

(3)筝: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最能表现清音特色。旧时,常用十三弦、十四弦和十六弦。据老艺人回忆,所见筝为十三弦,丝弦,琴首向下弧弯,起弯处有两行弦孔,一行七孔,一行六孔,孔距相错,琴尾一排十三孔,首尾两端均有凸起的横梁,构成长方形音箱。也有十四弦筝,“清音筝谱”序言中,记载的一首诗便可用以佐证,“形似瑶琴声似钟,丝弦十四总相通;琵琶并奏堪同调,音韵铿锵自不穷。”

(4)坠胡:主弦,又称曲胡、二弦。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弓、琴弦、琴马等组成。琴筒为硬木、红木或黄桐木,八方形,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的边框。其音色高亢、柔美。

(5)三弦:把位较小,上下换把方便,因此使用较多,传统形制与现在的三弦基本相同。

(6)八角鼓圆形,周边有八个小角,直径约20厘米,鼓边高约4厘米。一面蒙有蟒皮,八个小角上各开一空隙,其间穿一根银丝,银丝上串有一对小铜钹。鼓框用紫檀木制成,八个角均有象牙镶嵌,黑白相间,典雅之至。其奏法是:抡、推、打、摇。一经操起,咚咚然皮鼓声、泠泠然铜钹声同时发出,别有一番乐韵。

解放后,亳州清音的伴奏乐器陆续充实了二胡、笛子、闷笛、笙、大提琴等中西乐器。并以二胡作为领衔乐器。在硬场面上,使用板鼓,加入铜器,后又用木鱼作为节奏乐器。

五、清音的发展

民国初期,清音在阜阳、太和、亳州和涡阳等地最为盛行。此时清音有南北派之别,阜阳清音属南派,是四句腔,小起板,小煞板,弦低,强调柔和,呈婉约风格。太和清音属北派,是三句半腔,大起板,大煞板,弦高,强调激昂,呈豪放风格。亳州清音,经亳州几代艺术家的推陈出新,荟萃了南北风韵,集豪放与婉约为一体,熔庄、谐为一炉,革新出雅俗共赏的亳州型曲艺形式。在音乐唱腔上属联曲体,腔调优美,婉转悦耳,唱词文雅,颇有情趣,群众非常喜欢。1958年春亳州举行了一次“亳州清音会演”,外地专家观后评论:“南有苏州评弹,北有亳州清音。”

解放后,吴琨、李毅亭二位先生创办了清音义务社。80年代以来,在文化主管部门的努力下,亳州多次举办了“戏迷擂台赛”,亳州清音传承人赵明海老师创办了戏校,多次参加省市曲艺调演。1983年清音演员参加阜阳地区曲艺调演,清音《黛玉归天》获地区大奖,参赛演员张红侠等4人均获奖,并派往艺术院校学习深造。2008年编创清音新曲《我的家乡在亳州》参加安徽省曲艺节演出,获最佳伴奏、编剧奖和演出奖,演员吴丽等几位分获最佳演出奖。这些都为亳州清音的传承、保护尽了一份力量。

如今,亳州清音,人去楼空,观众散去,资金渐负,一枝独秀,清雅淡静,昔日光辉殆尽。演员后继无人,老艺人相继辞世,能者凤毛麟角。寻遍城市闹区,远郊旧房静谧的梆剧团里,似有虚无缥缈的清音,孤寂凄切。赵明海老先生一辈子挚爱戏曲,90年代创办了戏校,为清音的延续尽着一份执着的爱,艰难维持,发挥着残烛余光。

涡水泱泱,勺花遍野,在亳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过璀璨厚重的“亳文化”,也承载过亳州清音的盛衰。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特征,是民族文明的体现。民族的延续依赖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依赖历史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养分。感谢那些为亳州清音坚守一片孤寂阵地的老艺人们,正是他们在执着地延续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撰写本文,赵明海老人家提供了自己一辈子在清音上积累的资料和信息,在此表示深深的致谢和敬意!

愿!亳州清音,走得更远。

2015-12-23

J617.5

A

1008-2530(2016)01-0079-07

盛滋波(1970-),男,安徽肥东人,亳州学院音乐系教授(亳州安徽,238000);魏宏灿(1953-),男,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阜阳安徽,236041)。

2016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皖北稀有剧种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61。

猜你喜欢

清音亳州曲牌
《山水清音》
《园林清音》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居· 文化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
《山水清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