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分析

2016-10-11席元凯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昌330088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鄱阳湖生产性城市群

■ 席元凯(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南昌 330088)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分析

■ 席元凯(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昌330088)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提倡振兴工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指出探讨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同时,利用工具eviews6.0定量分析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指出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模式宜采取“一核三带”模式、“两业”互动模式和“互联网+”模式,以供类似江西这种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参考。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定量分析发展模式选择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是通过技术研发、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手段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行业。本文探讨的对象—环鄱阳湖城市群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长江中游三个城市群之一,区域包括江西省11个地市中的五个,土地面积占江西省的比重不足35%,人口却占江西省总数近七成,区域生产总值也占到江西省的四分之三。所以,本文拟通过定量分析江西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探索适合环鄱阳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这将对促进环鄱阳湖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制造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江西地处中部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近几年,江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江西省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科学技术落后等原因,要实现经济的新突破,就必须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当前,江西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刘淑华,2011):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尽管近年来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也呈上升趋势。然而,江西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33.71%、11.95%,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偏低,这也说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对江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见图1)。

内部结构不合理。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充分认识到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因此近年来江西省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科技的生产性服务型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江西省经济的发展。然而,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江西省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3.4%,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1%和4.5%,金融业和物流业的滞后发展,未能很好地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严重制约了江西省经济的发展,也说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没能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外开放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货运仓储服务、研发设计服务、金融服务、生产性商务服务等,这些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而引进外资对于江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无疑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2014年,江西省利用外资增长较快,新增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55家(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84.5亿美元(增长11.9%)。然而,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江西省总额的17%,而沿海发达省份(如广东)该比重则较江西省高出16个百分点,可见江西省与之相比差距甚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江西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程度不高,投资环境、政策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外资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科技创新不够。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才智慧和科学技术的行业,由于江西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所能投入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科研支持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这就使得全省在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方面非常欠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严重匮乏,许多生产性服务企业也就无法为社会提供较多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或高尖端服务。2014年江西省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7亿元,仅占GDP的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2.1%)。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从2014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江西省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总额占江西省全年总投入的比重不足3%,而房地产投资比重则高达13%,说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的是投机性大、短期盈利较快的房地产业,这充分说明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不够,相关扶持政策缺失。

图1 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GDP的比重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基于前述对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再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笔者选取专业化分工(X1)、生产性服务业效率(X2)、工业化水平(X3)、商务经营环境(X4)、工业企业集聚度(X5)、经济开放度(X6)六个方面作为定量分析指标(石丹等,2013),并利用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此,本文构建分析模型:

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Y=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GDP

专业化分工:X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工业化水平:X3=工业增加值/GDP

商务经营环境:X4=实际使用外资/ GDP

经济开放度:X6=进出口总额/GDP

(二)ADF检验

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分别对Y和X1、X2、X3、X4、X5、X6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Y和X1、X2、X3、X4、X5、X6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用这些时间序列来对方程(I)做回归分析,可以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

(三)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原始数据可直接用于回归方程,而不会产生伪回归现象。将原始数据带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R2=0.99说明方程拟合度较高。如取置信度为0.05,t0.025(3)=3.182,则仅有X5表现显著,若取置信度为0.1,t0.05(3)=2.353,则有X5、X4、X2表现显著,其他变量表现不显著。由此分析可知,对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工业集聚度,其次是商务经营环境和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制造业服务的,所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以制造业的发展为前提,制造业集聚程度越高,相应的对金融、技术研发、法律咨询等服务的需求就越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也就更强;良好的商务经营环境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更加有利于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获得快速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性服务业无疑是企业追求的本质,所以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依托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专业化分工、区域工业化水平以及经济的开放程度对其影响滞后。

表2 回归结果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前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丰志勇、何骏(2009)构建了服务外包、集聚区和外资拉动三种模式;姜炎鹏(2010)则构建了空间集聚-扩展发展和嵌入价值链发展两种模式;段江岩(2011)认为有产业和区位两种模式;席强敏等(2015)则分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特色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借鉴前人研究,再结合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实际,笔者认为适宜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有:

空间布局上的“一核三带”模式。“一核”是指以南昌为核心,“三带”指昌九现代服务产业带、赣东北内陆开放型服务产业带、九江港开放型服务产业带。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城市,也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集政治、经济和地理的良好优势,集中开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商务会展等,将南昌打造成环鄱阳湖城市群内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再乘着昌九一体化的政策东风,发展空港服务;依托沪昆、京福高铁和毗邻沿海经济区的优势,发展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港口物流商贸服务。“一核三带”模式将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指明方向。

产业上的“两业”互动模式。“两业”指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产业的需求,而产业内的产品生产离不开前期的技术研发、外观设计、仓储配送、末端营销等。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成绩。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仍显滞后,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环鄱阳湖城市群也不例外。所以,选择“两业”互动,仍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模式。

技术上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指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相应产业结合,为该产业提供相应增值服务,推动传统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例如汽车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发展车联网,在汽车上安装一个SIM卡,可以自动查询,遇到交通事故可以自救,可以提供音乐、广播、电话等娱乐功能,还能做到防盗、车辆自我诊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车内的发动机、后备箱、车轮、车厢都能引入网络,车辆与外部的4G网络、加油站、路标、红绿灯等都可以实现联网,这种模式必然会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向更高位置,进而使得环鄱阳湖城市群传统产业如汽车、医疗器械、光电设备等更为市场所接受。

1.谭兴波.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审视美国的再工业化[N].光明日报,2013-9-6(11)

2.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3.石丹,张清正.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商业时代,2013(36)

4.丰志勇,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软科学,2009,23(1)

5.姜炎鹏.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式和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段江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深圳模式比较及借鉴[D].天津商业大学,2011

7.席强敏,陈曦,李国平.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中国工业经济,2015(2)

8.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提速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Z].2015-4-2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环鄱阳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J1314)阶段性成果

F299

A

猜你喜欢

鄱阳湖生产性城市群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鄱阳湖好风光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